![]() ![]() ![]() |
|
|
|
2014/09/30 09:10:30瀏覽13992|回應0|推薦6 | |
QUANT e-Sportlimousine 這輛性能堪比McLaren P1 的超級跑車,卻以不污染環境的鹽水為動力。這款概念車採「液流電池」使用了Flow Cell 流動電池技術,今年3月在日內瓦車展亮相後,日前更獲准在歐洲道路行駛。經道路測試後,生產前景看好。 由列支敦斯登「奈米液流電池」(NanoFlowcell)公司研發的QUANT e-Sportlimousine,車前有 2 個各 200 公升鹽水缸,啟動後,鹽水透過兩水缸中間薄膜交互流動,產生的電力透過液流電池儲存在超級電容器。水缸加滿水,一次可跑 400 至 600 公里。該公司宣稱,可儲存的電力,是同重量鋰電池 5 倍。 最高時速 380 公里。
如果電極與電解質溶液間沒有一個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在這種情況下,電解質就不會參與反應,此時負極(陽極)還是活潑金屬失電子(氧化反應),正極(陰極)就變成了 O2 得電子(還原反應)。例如銅和 NaCl 本身就不能反應,所以形成原電池時,NaCl 也不會參與反應,NaCl 就僅僅起一個導電的作用 。 如果電極與電解質溶液間存在一個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就是在一般條件下,未形成原電池時就能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在這種情況下,電解質就要參與反應,負極是活潑金屬失電子,正極是電解質的陽離子得電子。例如汽車的電瓶大部分是鉛酸蓄電池,電解液主要是硫酸,它的作用是和極板的鉛發生可逆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
當電池連接電路後,鋅電極 (陽極) 發生以下的氧化反應: Zn (s)-→ Zn2+ (aq) + 2 e- 銅電極 (陰極) 則發生以下的還原反應: Cu2+ (aq) + 2 e- → Cu (s) 因此整體的化學反應是 Zn (s) + Cu2+ (aq)-→ Zn2+ (aq) + Cu (s) 當電池運作時,鋅電極漸漸溶解,變成鋅離子,而銅離子則變成固態的銅,積聚在銅電極上,使電極變厚。硫酸鋅溶液中的鋅離子和銅電極上的銅並沒有參與化學反應。電池運作一段時間後,硫酸鋅溶液中的鋅離子濃度增加,而硫酸銅溶液中的銅離子濃度減少,使電流下降。同理乾電池也是類似運作原理,只是將電解液改成糊狀物而已。 至於常用於 3C 產品的鋰離子電池,是以金屬鋰作為負極材料,至於正極材料的選擇有很多,目前主流產品多採用鋰鐵磷酸鹽。電解液則採鋰鹽,如高氯酸鋰(LiClO4)、六氟磷酸鋰(LiPF6)、四氟硼酸鋰(LiBF4) 溶於有機溶劑,如乙醚、乙烯碳酸酯、丙烯碳酸酯、二乙基碳酸酯等製成。 所以目前,我們用的絕大部分電池都來自於一個古老的模型——公元1800年的原電池。只是近 300 年來,人們不斷尋找正極和負極材料,提升能量密度,但無論是乾電池、鎳鎘電池還是流行的鋰電池,都是材料的升級。原理和300 多年前的電池基本類似。只是這種電池對活性物質的利用率很低,能夠產生電能的物質被包裹在必須的非活性物質之中。這些非活性物質往往價格不菲,而且降低了活性物質的利用率。現在的電池中,50%的活性物質能被利用,效率就算不低了。 燃料電池
這種發電方式雖說不靠活性金屬,但是所使用鉑觸媒,卻佔電池組成本的四成。如何能將足夠的氫弄上車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想達到消費者所要求的行車里程數。640 公里左右的路程,則需 5~7 公斤的氫,但是當今燃料電池原型車卻只能承載 2.5 ~ 3.5 公斤。 液流電池
估計 QUANT e-Sportlimousine 所使用的應該就是屬於這類的電池,但是液流電池的主要缺點是體積往往極為龐大,不適用於行動裝置或汽車使用,因此雖然發展的早,卻ㄧ直沒有開花結果。所以網上有人質疑 NanoFlowcell AG 公司公布的數據不真實,是在吹牛忽悠。因為 NanoFlowcell AG 公司要是真的做到這種水平的話,首先關注的不應該是汽車行業,而是軍事用途。這玩意要是裝到柴電潛艇裡面,戰斗力和水下巡航都會大增。 結語 從前一篇『空氣汽車』一文中可以知道,很多類似這種環保科技,目前來看總是噱頭大過於實際。但是透過科學家的努力,我相信總有達成目標的一天!只是這些媒體報導的時候可不可以先做點功課呢?比方說『920匹馬力超跑 加鹽水跑600公里』真的很容易讓人誤會這車只要加一般的鹽水就可以跑呢?如果真的是這樣,還要核電廠幹嘛? 解釋名詞 電解質 1、可以離解成帶電荷離子的物質,就是電解質。強電解質指在溶液中能完全離解的物質。無機酸或鹼屬於這一類,如鹽酸:HCl→H++Cl-。弱電解質指在溶液中能部分離解的物質。有機酸或鹼屬於這一類。如碳酸溶液中有未經離解的碳酸分子、氫離子及碳酸氫根離子三者同時並存。 2、 一種物質本身帶有電荷以離子形式存在。當溶液兩側接通直流電,該物質將被電解產生性質不同的另一物質,這種物質稱為電解質。如機體內Na+、K+、Cl-、HCO3-、Mg++、Ca++等。它們起著調節體液酸鹼平衡,滲透壓等各種功能。 3、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酸類、鹼類及鹽類等。電解質由於能電離成離子,故能導電。電離度大的稱強電解質,電離度小的稱弱電解質(見電離度)。電解質的水溶液叫電解質溶液。海水就是一個天然的電解質溶液 4、化學元素上把溶解於水後能導電的物質稱為電解質,如氯化鈉、鹽酸、氯化鋅、硫酸鈉等等.把溶解於水後不能導電的物質稱為非電解質,如葡萄搪、酒精、醋酸等等.電解質能夠導電是因為電解質中含有能自由流動的帶點物體 不同的電池電解液密度不一樣,像汽車電瓶應該加密度是1.28的硫酸,電動車電瓶密度是1.33的硫酸。 如果電池當中的酸濃度過高,會導致一下幾個現象產生。 1.電池比較有勁,跑的稍微遠一些。 2.電池靜止電壓高,放電平台高。 3.充電不容易充滿,容易硫化。 4.電池壞的快,用不久。 綜合來講,不要對電池裡加濃度高的酸,那樣弊大於利! 參考連結
鹽水也能當燃料燒!?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