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核豈能成家園?~核能是生命之母,談「以核養綠」以敬畏之心與能源和諧相處。
2018/11/10 15:55:26瀏覽6697|回應5|推薦10
文/楊忠衡

◎捷克的核能發電廠。
空污高漲,嚴重影響現代人的生活與健康,可是社會對電力須求仍有增無減。人們一邊反空污、反核、一邊又要使用冷氣、捷運和電動車,如何解套?近年有人提出「以核養綠」訴求,綠能是否真能取代核能?還是個問號;但這句口號也許可以讓大眾擺脫對「核能」的恐懼和厭惡感。

相對於核能工程師,一般人對核能的瞭解,大概如同仰望101大樓頂層。那麼人們如何憑「感覺」評斷核能是否可用呢?「非核家園」成為一種社會正確,好像「核」是必須被消滅的惡魔…,然而「核」真的是惡魔嗎?

技術在進步,觀念在改變,該是為核能講幾句話了。

■「核」真的是惡魔嗎?

核是冤枉的。它是宇宙間最純粹的原生能量,而且是人類無法離開的生命之母。

請大家閉上眼睛,想想我們所安居的這個世界。廣漠無垠的宇宙,本來只有無始無終的黑暗。如果有一點光、有一點溫度,那是哪裡來?沒錯,就是核反應。宇宙有沒有神?玄學的世界各自表述;但至少人類所知的可觀測宇宙,核能就是能量之源。因為這種元素轉換而生成的能,才有萬物運行,才有生命,當然也才有你和我。我們該感謝、敬畏這種自然所賜的生命之源,就像枝芽要感謝土裡的根。這個宇宙可以沒有人,但不能沒有核;我想提醒的是,「無核豈能成家園?」

在我們小小的太陽系裡,核能有兩種。一種是能量巨大的「核融合」(核聚變),發生在太陽恆星上;一種是能量小很多而可以被控制的「核分裂」(核裂變),發生在地球表面和核心。這兩種能源支持著地球所須的光、熱、射線、磁場與電。億萬年逢一的偶合條件下,地球有了空氣、水,最後有了生命。如果我們站在上帝的高度,將可以見到人們居住在大、小兩座天然核子爐之間,藉它們的能量而活,如同含吮母親的奶水。人們片刻不能離核,如何侈談「非核」?我們可以瞭解能量,善用能量,與能量和諧相處,但是把核說成「毒」,能若有知,也會覺得情何以堪吧。

■與能量安全而和諧的相處

我們都知道,太陽只要多愛、或少愛地球一些,地球可以從焦土變成冰原。地球內部有什麼不順暢,火山、地震、海嘯…可以瞬間奪走成千上萬生靈。天地既有情、亦無情,這些巨大的能量,人類根本沒有資格選擇要或不要,只能設法與它和諧相處。方式不外兩種:一種是「隔離」,就像地殼把熱和幅射包覆起來。一種是「保持距離」:就像離太陽要不遠不近。和能量相處,就是這兩回事。

當人類有了智慧,便開始思索如何運用身邊的能量,這是天性。用風、用水、用火、用電,最後想到用核,這是連續的知識累積。原子如此微小,超出人類生活經驗,科學前輩們費心研究出它的原理,最終應用到現實世界,中間經過幾世代多少不眠不休的心血?歷經多少理論與技術的建構論辯?這些前輩科學家都是奇才,才華出眾,寒窗數十載,通曉物理、化學、數學、電機、材料、建築、原子物理、地球科學…。他們為何願意如此投注一生心血?

■「淑世」的天才們

不就是為了一個「淑世」的信念嗎?

原子科學家不是瘋子、更不是惡魔黨。他們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上有父母下有兒女,甚至因為見識過人,比一般大眾更悲天憫人(想想愛因斯坦、薛丁格、波爾、居禮夫人…這些偉大物理學家在哲學和藝術上的情懷)。自古從來沒有任何一位核能工程師刻意殘害地球,沒有一位不是費盡心思,希望讓生命能量得到安全運用,減少人們繼續採用毒害地球生態的地表能源。人們挖採地球表面的生物、礦物,燃燒它們、質變它們,破壞生態也傷害自己。世界霾害,嚴重到要戴口罩才能生活,卻對存在億萬年的能源卻步。為什麼?還不是為了莫名的恐懼感。

核能危險嗎?當然,任何有威力的能量都有危險。自古奪去人命最多的,不是核能,而是最溫柔、最單純的「水」。「水」無時不刻在殺人,但是人離不開水,也永遠愛水。「核」其實也是一樣,它有一定的威力和危險,但是我們要學著愛它,瞭解它、與它相處。這是大自然的一部份,不必過度反應。

■用平常心看待放射性物質

人類近代文明幾百年,對腳下世界其實所知無多。世界最深的前蘇聯柯拉研究深井不過12公里深,和半徑6378公里的地球比起來,只不過像在大西瓜上用針淺戳一下。地球科學家研判,地心應該佈滿放射性物質和核反應,地心溫度估計超過攝氏6000度。那麼大一顆地球,只有薄薄一層表皮適合人居。人類在地表過得舒服適意,往往忘記我們熱愛的地球其實極度「危險」。只在天災發生時,才會想起地球還是活的一座核子反應爐。

這並不是否定放射性物質的危險,只是希望人們對危險報以「平常心」。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就像日出、日落一樣都是自然規律之一。小心取用、小心回藏,這是正常的處理。核能威力大,但相對於無情的火與水,它至少不善變,乖乖待在反應爐裡。人們常把不利人生存的東西稱為「毒」(即使是大自然的一部份),把放射性物質的封存,稱為「毒留子孫」。這句話說得很感性,其實似是而非。想想腳底下不過幾千公尺的地方,致人於死的「自然毒」就多到無法計量,而且它們天荒地老的存在,比所有的子孫還久。放射性物質封存、埋藏在安全的地方。它會衰變,最終回到地球的母體,這就是自然(所以有人說,核能是唯一不影響生態的能源)。看得見的東西,憂慮一生;看不見的東西,不痛不癢。人們常用短短人生經驗思考大自然,有時未免太多愁善感。

■讓專業的來

謹慎、安全的使用能源,是古往今來工程師的信念。世界三十一個國家、四、五百座核子反應爐,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公認「好山好水」、「優美浪漫」的法國正是世界核能重鎮,75%電力來自核能電廠,還有餘裕外銷。如果沒有堅實的技術基礎,如何達到這個現況?台灣啟用核電至今(2018)剛好40週年,因核災而死的風險,遠不及騎50CC機車出門。自有文明,人們就不斷挑戰各種危險,克服強度、高度、深度、速度、溫度…,就是要尋求安全便捷的生活。什麼叫做安全?技術發展造成專業分工,沒有人可以全知全能。你無法自己判斷飛機、高鐵、摩天樓、微波爐、X光、電視、手機、食品甚至日光浴是否安全,我們要相信專業。如果不信賴各領域的專家,這個社會將無法運行。

(如同一架飛機究竟可以搭載多少乘客?是否可以從紐約不加油直飛到東京?這是專業問題,要交給工程師解決,不能訴諸乘客投票。那麼比飛機複雜多倍的核能技術,為什麼可以靠老百姓的公投決定呢?)

■龍應台:核能是知識問題而非道德問題

這篇短文不是要解答核能問題,而是提倡一種態度。記得龍應台擔任文化部長時,2013年3月在立院說過一句話:「核能是知識問題而非道德問題」、「必須深入做功課後才能表達自己的立場。」雖然文學家要搞通核能理論機會不大,但她所表現出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清明態度,不受流言風向左右的精神一百分!值得做為標竿。現代人只要能改變對核能的原生惡感,多一點對知識的尊重,一定可以讓專家在不受成見壓力影響下,找到妥善的短、中、長程解決方案。如果走錯冤枉路,人民不但賠了錢,還可能賠上健康,更重要的是,錯過享受生命的時光。

我對核能的知識,如同看本文的大多數人一樣,不足以對核能做出判斷。但至少我想提醒人們,用寬廣、明理的心胸看待世界。以下有兩建議:

一、政府應該排除成見,建立合理、專業、有效的決策機制,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來解決。
二、民間應該建立開放、明理的心胸,避免情緒、謠言或一知半解造成的壓力,影響政府進行上項工作的結果。

■我的結論:

1.核能是能量與生命的源頭,我們要敬畏它、瞭解它,謹慎而和諧的與它相處。
2.核能問題,交給專業處理。
3.技術不斷精進,是人類的本能。今日的問題,一定可以在明日解決。
4.給投身核能的專業人士更多鼓勵關懷,他們是未來的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帶回能量與光明。
5.「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這個法案,等於是自動遮眼、切斷未來。做為公投議題,我明確支持廢除。

■後記:

我個人的預言:

我相信達爾文。以人類探索、克服挑戰的天性,即使這個世代不可行,下個世代仍會繼續探索精進。人類是短暫的,能量是永恆的。人類遲早要學會如何正確的與它和諧相處。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以目前科技進步速度,百年後的世界完全無法預測。本來被認為在地球不可能被控制的核融合,已在美國實驗室有進展,目前已經可以運作幾秒鐘。至於是否可以進展到可落實使用?我個人此生肯定是見不著了,請下個世代燒香告訴我吧。

人類文明只是萬古一瞬,我們卑微的享受當下一切,也卑微的返還。宇宙規律無情,由不得人類愛恨。我們不妨心平氣和,用感恩的心瞭解、面對、順天道而行。相信三百年後的人們回顧這段歷史,會報以悲憫的微笑。(我相信那個年代,已經完全不燒煤、甚至石油了。)

P.S.做成時光膠囊,2318年看看我的預言是否應驗。


(2018/11/10)

#支持以理性瞭解核能,以智性使用核能,以感性感謝核能。

=============================================
參考資料:

國際知名環保人士Michael Shellenberger在Ted的演講:
《恐核如何對環境造成傷害》
How fear of nuclear power is hurting the environment | Michael Shellenberger)
選取「字幕」功能可以找到中文,或是直接看下面這個檔https://tw.voicetube.com/videos/48274(中譯) 

以及特別錄給台灣大眾的一段話:https://www.facebook.com/umarekawa/videos/2208934152490018/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lyang2008&aid=119680436

 回應文章

たぬき
2020/08/18 12:56

這邏輯有顯而易見的矛盾耶。

「核能是生命之母,人們應以敬畏之心與能源和諧相處」核能跟太陽能、地熱等不一樣,核能源是被創造出來的耶!是被人創造出來的!!!!!!換句話說,是人類自己選擇冒險傷害自己的,跟崇敬大自然一點關係都沒有。

人類是做錯了,在現在這個可以回頭的時候,還鼓吹大家多發展能摧毀大自然、摧毀家園的能源,到底是何居心?

(irula019@hotmail.com.tw)
楊忠衡 Mel Yang(melyang2008) 於 2020-09-16 02:32 回覆:
實際上,人類自從懂得用火、用電,每個動作都可以解釋為冒險傷害自己。汽車廢氣和火力發電,二十四小時都是在自殺。人類要享受自己創造的文明生活,不管什麼動作,都在扭曲原來的生態,都在付出代價。既要享有,又不要付出代價,這個狀態是不存在的。使用太陽能,就有電池和電料的污染;使用水力,就有生態環境的破壞。科學家只是在諸多方法中,選擇利多害少的選項。至於哪一種是所謂的「利多害少」?這是本文陳述的唯一觀點:讓專業來判斷。如果只憑感覺,很可能會做出恰好弊多於利的選擇(在感性的人類社會裡,這樣的例子非常多)。「人類是做錯了」,不是誰可以輕易說了算。


經過一世紀的努力,核聚變的使用終於露出曙光,它將是一種清潔而威力強大的能源,也許可望在三、五個世代後(或下個世紀)實現,這是人類文明漫長而無止境的接力。當然,每種新嚐試一定伴隨代價,這是永遠無法避免的事,包括能源濫用成的社會問題、生活失調、資源不平等與戰爭等。至於人們為什麼如此毫不知足的進一步追求?這個屬於哲學、社會學的領域,恐怕不是個人的悲天憫人可以解決。我唯一確信的是,普天下無數工程師,對於追求淑世這件事,有一定的理想和原則。他們不會感情用事。

楊忠衡 Mel Ya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1/24 08:27
QA兩則之二


DL:為何不是道德問題?只有這一代用得超爽,然後把核廢料遺留萬代?夠了吧。


楊忠衡樂譚:核廢料是核反應後的物料,可以經過衰變後回歸自然,或是再移作其他用途,這是自然循環的一部份。您可以讀一下我的短文,或參考專業的說明。它不但造福這一代,還替下一代保護地表上的環境。深入瞭解後,就會明白何以它是技術問題,不是道德問題。


DL:請問現在哪個國家有把握處理核廢料?多久才能減輕其對地球的危害?核廢料要不要放你家?


楊忠衡樂譚:每個國家都要有處理核廢料的計劃以後,才會興建核能電廠(否則是國家自己也會不通過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危害地球,因為地球本身就充滿放射性物質,這是自然界的一部份。核廢料當然不能放在住宅區,就像沒有人會去住在火山口;他必須經過安全的規劃。放射性物質不能像洗衣服一樣,立即去除放射性,他必須度過衰變期,回歸到地球(所以有人說,核能是唯一不會破壞地表生態的能源),這一切都必須經過嚴謹而安全的計劃,包括世界上各地的儲存點。我也不是專家,但是我認同用理性的態度,面對專業的問題。它不但造福這一代,還替下一代保護地表上的環境。專業細節,還是交給專家來研究,讓他們替人類尋找最好的模式,這就是文明社會可以賴以成立的基礎。

楊忠衡 Mel Ya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1/23 10:09

QA兩則之一

CST:學者理論怎樣都很好,很乾淨,遺憾的是現實運作上,要能面對車諾比與福島核災,也要能解釋,為何美國第一能源公司負擔不起核能與燃煤成本而倒閉,否則連三歲小孩都說服不了。

楊忠衡樂譚:謝謝回應。數十年過去,車諾比已經有完整的調查和後續處置,全世界都可以隨時調閱內容,但是俄羅斯並沒有放棄核能的研究和使用。日本在大地震後,百廢待興,核能電廠也都恢復運轉,目前已回復到接近20%。任何天災人禍都是個傷口,會付出代價,但也須要重建。日本海嘯造成超過18000人死亡或失蹤,2004年印度洋地震更造成29萬人死亡或失蹤,腐爛的屍體塞滿了河流出海口,但是人們不會放棄住在海邊,只會增加對天災的警惕。福島的災害也是天災的一部份,相信人們未來吸取經驗,同樣提高安全度,這是人們面對天災的不變態度。

關於產業的運營,好比我們並不能因為某航空公司倒閉,就認為航空事業不可行。某銀行倒閉,就認為金融業有危機。天下有太多倒閉公司、失敗案例,外人不可能一一替他們解釋原因;人們應該是透過成功案例,思考為什麼他們可行。

核能是個複雜的學問,年紀愈大愈容易明白,三歲孩子當然無法說明。但是不要到七十歲才解,因為絕大多數人一輩子沒有受到核能影響,卻天天吸足了七十年電廠、汽機車排放的廢氣,消耗地球的礦物,而且也可能浪費很多冤枉稅,但是已經來不及。人們要選哪一項呢?


楊忠衡 Mel Ya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1/14 09:14
楊忠衡
「任何程度的專業,都不敵精神異常、人格卑劣的弊害。」
我是同意的。但這是兩件事。工程要注重專業,追求人性健康,那又是另一種社會學上的專業。這個社會應該要思考如何避免精神異常,或人格卑劣,這是教育、心理學和法治的專業。同時避險、救災、維安也是專業,所有的專業維繫一個現代社會的運作生態。

注重專業,追求專業,是任何事不變的法則,如果因為人為瑕疵造成傷害,那是因為「不夠嚴謹」、「不夠專業」,而不是「追求專業」有問題。我們不要倒果為因,否則只會造成逆發展。

追求更快、更高、更安全、更方便,是人類不會停止的趨勢,各方面都要全面加速追求專業,才能求福避禍。所以還是要追求專業、講究專業。

格主忽略了
2018/11/13 17:09
任何程度的專業,都不敵精神異常、人格卑劣的弊害。
如果大環境已充滿泯滅良知者所作,即使有一人或數人,在明知不可而為知的壓力下,勉力發揮良知與專業,依然逃不了像失速普悠瑪司機那般椎心折騰遭遇,而且還說不清所以然,造成許多人的冤屈受害,並成待罪羔羊、衆矢之ㄉㄧˋ。
這樣,不全盤嚴密檢視評估,只糊塗輕率認為「相信專業」就好,如此反而成就一大群很冤的受害者。
忽視有很多不同層次環節問題,早已凌駕在基層第一線專業人員的權能之上,如此徒高暢「相信專業就好」,這就無異是重大災難的共同推手。而且,如果還跟政治扯上關係,那要徹底理清楚真相,那更是不可能。
在如此撲朔迷離,難切實掌握真如,難以評估可信度,的情況下,還抱著僥倖心態大言不慚,要置全國於險境,真的,太...
楊忠衡 Mel Yang(melyang2008) 於 2018-11-14 09:06 回覆:

「任何程度的專業,都不敵精神異常、人格卑劣的弊害。」
我是同意的。但這是兩件事。工程要注重專業,追求人性健康,那又是另一種社會學上的專業。這個社會應該要思考如何避免精神異常,或人格卑劣,這是教育、心理學和法治的專業。

注重專業,追求專業,是任何事不變的法則,如果因為人為瑕疵造成傷害,那是因為「不夠嚴謹」、「不夠專業」,而不是去責怪「追求專業」的態度。我們不要倒果為因了,否則將會造成逆發展。
追求更快、更高、更安全、更方便,是人類不會停止的趨勢,各方面都要全面加速追求專業,才能求福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