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撥雲見日便是這種感覺!」~一段渺如天書的記憶
2018/04/14 00:20:24瀏覽3825|回應1|推薦14

我早年常在日記本寫下我對各種事物稀奇古怪的感懷,當然也包括我的所學。我大學書念得很糟,常常不求甚解,沒有搞通透的耐性;但每有所得,也常有發自內心的感動。

這是其中一個例子。1985年某夜,突然以興奮的字句,把這段量子物理學的計算式抄到日記上,然後大呼「撥雲見日便是這種感覺!」可能是在家溫書時,突然弄通了老師在課堂上說的一句話,忍不住開心。

雖然只是大學功課,現在看起來早已經渺如天書,一丁點兒不記得在寫啥。現在我反而好奇,「開心點」到底在哪裡?這要拜託我厲害的老同學們,或是學有專精的高人,幫我看一下,究竟這段撥開了什麼雲?見到什麼日?不過也可能同學們當年讀起來行雲流水,根本不曾「惑」,也就不知何來解惑之「樂」。

無論如何,我真的好奇。誰能有默契讀透我的心?幫我解惑?


(楊忠衡 2018/04/14)





【一些Facebook上的後續】

撥雲見日之後的霧散月明

之一、關於公式

◆陳錦池:

忠衡總監同學好,雖然我不是唸量子物理,但因在核電廠上班,對這公式還有一些記憶,試著說明如下:這個公式應是計算核分裂時分裂產物每個群組產生延遲中子的比例計算,分裂產物可歸納為6個群組,依統計分析,每個群組各有其重量百分比、衰變常數、life time、beta分數等參數,在求整個群組的延遲中子對反應器會加入多少反應度時就用這個公式。2個、3個……6個,公式都一樣。(我想鄧老師應是這個意思)。恭喜你當時能想通,因為量子物理太難,所以真的是令人開心的事!

◆楊忠衡:

感謝錦池老師同學的說明,在完全沒有頭緒的迷霧裡,好像找到一絲印象的微光。畢竟一門學問是很深奧的,從一個片斷公式的解說,確實無法瞭解當時是從什麼困惑中,找到「撥雲見日」的喜悅。但是錦池兄的解釋,已經很難得的讓自己重回三十多年前的課堂現場,有種五味雜陳的感嘆。當時也不會知道,核工學生除了學術上的挑戰,還將面臨來自社會的壓力。這麼一門龐大的學問,來自百多年來無數科學奇才的智慧累積。這些人都曾抱著學問濟世的理想,投入一輩子的研究。這些人當然不是瘋子,甚至比社會老百姓更悲天憫人。我很同意當年龍應台的說法,核能問題是專業問題,不是道德問題。問題的解答,永遠要靠更高的智慧去確認。今日的疑難,也可能在明天得到解決。我更敬佩我的老同學們了。

◆陳錦池:

忠衡總監同學說的太好了!(還能重溫30年前的課堂記憶,幸福!)其實核能界最想努力的是幫地球找到乾淨且永續的能源,如太陽能源核融合,(核分裂只是暫時手段)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能永遠那麼乾淨明亮!只可惜,台灣什麼都政治化,缺少理性討論空間!我們的母系教授擔心核能人才凋零,台灣會失去機會,那就真的可惜了!

◆Pika DadaMike:
同學,剛剛才看到,這不是量子物理,這是鄧希平教授教的核工原理第7章的內容,屬於反應器動力學。這公式主要是描述,反應爐若加進正的反應度(抽出控制棒)或加進負的反應度(插進控制棒吸收中子)時,中子或反應器功率的反應.簡單的計算,可用one-group delayed neutron (i.e. thermal neutron)公式,若要完整精確的計算,則可用six-group delayed neutron公式計算。這是用來預估電廠運轉員在調動控制棒時,電廠功率上升或下降的快慢。同學,這麼難的公式,當年你就開竅了,佩服佩服。我是學熱流的,這公式,就不理了,也沒搞懂過,哈哈!

楊忠衡:

哈哈,有玉明兄這一番講解,深深覺得,天知道我當年懂了個什麼鬼!經過玉明兄和錦池兄兩位老同學深入淺出的點提,好像也有幾分兒回神過來。同學真厲害,解說起來胸有成竹,而且直指要點,說理分明。我雖細節忘光光,「觀念」還是有一點兒殘存。慚愧當年學藝不精,不求甚解,終究成了當鋪的常客。不過事隔三十年,來個二度領悟,好像回到當年考前,同學們相互討論支援的情景,也是蠻有趣的事。感謝!

確實這應該是核工原理,但我記得另一次感動垂淚,是讀量子物理的時候。好像是探討物質與波的二重性格,套用一些特徵函數,發現世界的存在,只是一些特徵數值的偶合。宇宙的答案,不在於厚重的宗教經典,而在妙不可言的數字與符號;在非常短暫的時間裡,把自己情緒提升到愛因斯坦的高度,那真是有點兒風瀟瀟、飄飄然了。讀書真的很辛苦、很辛苦,但是通曉後的快樂,卻是其他什麼都比不上的。回想起來,自己還算是幸運,在求學階段側窺了這個世界的些微奧秘。雖然這個奧秘和偉大的宇宙比起來,還只是吉光片羽,渺小而短暫呀。

之二、關於水月物我

林大衛:

這種艱澀深澳的東西凡夫俗子是無法解的。所以,凡人無智者的迷惘,當然也難以體會智者的歡欣。世界不同,連喜怒哀樂的樂章也不同。

◆樊慰慈:

別這麼說,因爲我知道忠衡最最討厭的就是這種音樂家😅
◆楊忠衡:

呵呵,兩位把話題引申到這個公式以外的境地了,說的都沒有錯,只是面向不同,感謝兩位的回應。我現在主張的是「通眾」,通眾指的是傳播力的最大化。即使最艱澀的東西,都設法讓別人做最大程度的理解。就像我提出來的這則公式,如果我現在能重新理解它,一定設法把它解說到永和豆漿的客人都能明白(為什麼是永和豆漿?突然想吃了吧)。這是一個普智的時代,物理學家、畫家、農夫…有著不同領域的智慧,但總有辦法讓彼此能互相體會對方心裡的歡欣。這就是通眾之道。

◆樊慰慈:

可以體會那種豁然開朗的滋味!還有一個比喻:物理學家用數學公式解出量子物理的內容;蘇東坡用前赤壁賦闡釋量子物理的精神,兩者同樣精彩🤩 不過神奇的是,蘇東坡是11世紀的人!記得大概是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哲學是科學的最高境界。」如是而已😏

楊忠衡:

樊兄所言甚是。可以說,藝術又是哲學的最高境界嗎? :)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lyang2008&aid=111498790

 回應文章

華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16 11:16
 量子物理?物理系才要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