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05 21:55:32瀏覽897|回應0|推薦8 | |
亞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世界越棉寮報人聯誼會最高顧問、前文化局園丁、政大、僑中校友 李文慶會長 提供訊息 今(2013)年十月十五日起三天,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及專題研討華文文學與社會融合論壇,並發表論文及散文集,我以「亞洲華文作家協會越棉寮海外分會」會長名義,率領副會長名詩書畫家林亮名(夀山)、監事黃寶芝、宣揚越中文化交流有功榮獲越方表揚、經營世界最大的越南餐廳美食專家的吳乾銘與會,有幸認識多位作家,包括楊允達(新聞界前輩)、冼錦燕、林萬里、孫德安、顏文雄、丘宏義、劉婉伶、吳宗錦、邱陵、寒川、北塔(原名徐偉鋒)、陳金昌、潘天良、汪芝伃(本名汪慰平)、朵拉(也是出色畫家)、趙秀英、黃淑麗、陳櫻琴、宋靜江、張勻(筆名曉彤,聲樂家)、郭冠英等多人,全部有350位作家出席大會。
(圖片; 右起李文慶、劉詠平、黃寶芝) 出席大會的作家中有一位與我頗為投緣,她就是旅美劉詠平女士。我們交談中得悉她當年係于斌樞機主教擔任私立輔仁大學校長時是輔大的學生,我說曾在輔大、世新擔任教務主任、現於香港珠海大學任教的皇甫河旺教授是我政大同學,而于斌與我係舊識。我並表示于斌樞機主教因向蔣經國建言奏效,促使政府實施「仁德專案」透過國際紅十字會的協助,接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越、棉(柬)、寮難民來台,受惠者沒齒難忘。我曾兼任僑委會高棉僑務顧問小組委員義務職多年,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九月一日小組撒銷時,我曾獲得蔣孝嚴委員長頒贈獎狀乙紙,以示激勵。 本會副會長、中華兩岸文藝協進會理事長、名詩書畫家林亮名(夀山),係我政大校友,情同手足,但我總希望他早日成為紥實大師級畫家,有日更高一層樓,成為張大千第二,我一向不喜歡拍馬屁,常對他不假以詞色,嚴詞以對,不希望他被虛名所累。亮名兄亦係于斌樞機主教舊識,當年他受東北書院院長後來成為考試委員的方永蒸先生的推介,而認識于斌樞機主教。于斌愛才把他推介給吳廷琰總統認識,後來因緣際會他成了阮文紹總統的文化特使造訪台灣,拜會蔣中正總統,面見蔣總統時相談甚歡,等到攝影時他站在蔣公之後,卻被阻止,蔣公說您是代表越南總統的文化特使,應該和我平行,於是蔣公起立才合照,成為佳話。會後蔣宋美齡特別送一張親筆簽名的肖像給林夀山,因為他們同是海南文昌老鄉。林亮名長年得夫人(筆名凌代,是位書法家)細心照料,終能在畫壇出人頭地。 劉詠平因知我係于斌舊識,在世華作協第九屆會員大會會場送我一本她的編著「風清.月朗---教廷親王---于斌樞機主教」一書,該書內容翔實,擁有不少珍貴圖片,實為難得。但也引起我想「續貂」寫一些于斌樞機主教在僑界、文化界及新聞界的貢獻。 (圖片:于斌樞機主教) 促美修移民法,華僑受惠 于斌樞機主教不僅熱愛宗教活動,也熱中政治活動,這位祖籍山東昌邑,曾祖父時遷到東北黑龍江蘭西縣,擁有東北人熱情喜歡照顧人,更是愛國家愛自由。有人向教廷檢舉他搞政治活動,認為不宜,但教廷認為係愛國行為而力挺他。 在1944年以前,華僑在美國不能享受永久居留,不能購置不動產,經他和志同合的人多方奔走,促使美國終於修改移民法,而使得華僑在美國依法得准居留,也可購置房地產,直系眷屬依法可移民美國依親,這是于斌對華僑大功一件。 最令人難忘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基督教負責人陳之淵、天主教總主教于斌,曾往美國宣揚爭取各國人民大力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並呼籲全世界宗教教徒團結起來,齊心協力打擊侵略者。
(圖片;右二為林亮名(夀山)及其所繪之朱砂竹畫。右為林建民、左起為楊博顯、李文慶、張淳。攝於新北市板橋府後街4之2號2樓中華兩岸文藝協進會,會所。) 于斌樞機主教不僅與越南總統吳廷琰熟識,且曾訪問過越南自由村及協助難民。 越南歸僑中有一位是越南首屆自由太平洋書院校長的溫天錫先生,他原是自由僑聲半月刊社長,我曾任該刊總編輯長達十五年,他卸任後改任常務董事,有一天他拿了一篇「懷念于斌樞機總主教德澤」的稿件交給我,我將他登在1999年新春特刊中。這篇文章作者詳述奉于斌樞機手諭成立越華文化經濟協會、組織自由太平洋協會、組織華僑遊學服務社、自由太平洋月刊社、自由太平洋體育會、自由太平洋書院(後改為耀漢中學)。復擴大承購堤岸一所法屬學校為「自由太平洋高級中學」(後改名鳴遠中學)。這兩所學校對當時越南華僑影響深遠。校友出國後獲得高學位,加上本身力爭上游,事業有成,例如余建強、張偉良、曹永光、何福夀、郭文澄、許華章、陳文贊(曾任校友會會長,原名蔡德贊)、李宏良、陳蕙詩(女醫師)、梁永泰、范景華(曾任校友會會長,現任越柬寮周報總編輯)、葉世材(曾創辦越華報,風行一時,他曾造訪台灣歸僑,文友蒙天祥請客,我應邀作陪,在濟南路一家名菜館大快朵頤一番,可惜葉世材後來不久去世,報社關門大吉,校友李復根做不成總編輯了)、僑中校友,台師大畢業的劉穆(衍瓏)曾在該校任教、都蘭英(校友會長)、傑出畫家陳賢佐亦是該校校友。 宣揚愛國思想全力抗日 我在一九六六年進人新聞評議會工作,服務長達二十二年,由秘書而副秘書長兼代秘書長,後因本身另有職務不便兼職而請辭。記得在民國六十年四月二十九日,台北市報業公會等五新聞團體將「台北市報業新聞評議委員會」組織擴大為「台北市新聞評議委員會」,使評議範圍包括了台北市地區的報紙、廣播、電視、與通訊社在內,首屆主任委員由程滄波擔任,秘書長為徐佳士。後來徐佳士因教學繁忙請辭,改由張任飛先生繼任。于斌樞機主教從本屆起獲聘為新聞評議委員。于樞早年與雷鳴遠神父創辦的「益世報」及益世報網,以及于斌在民國35年創辦的益世廣播電台,有關宣揚抗日領導愛國青年具有重大功績,他擔任新聞評議委員也充分發揮道德勇氣。 新聞評議工作發揮勇氣 民國六十三年九月一日記者節,台北市新聞評議委員會改組擴大為「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于斌先生仍續獲聘為評議委員。記得民國六十四年初,國內報界、通訊社等競相報導在印尼叢林發現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強迫徵兵赴南洋作戰,戰爭雖已結束,卻遺留一名台灣老兵李光輝,報章大幅報導,秘書處由我執筆向評議委員會議提出研究報告,獲得提出主動評議之決議,認為新聞採訪工作應盡力而為,但若干報紙及某通訊社採訪李光輝新聞所撰報導,有若干部份並非根據事實,而是杜撰的(例如刊載李光輝並未說過的話),或故意作不確實的報導。新聞評議會促請新聞界今後必須恪遵中國新聞記者信條第四條所定「新聞記述,正確第一……」之規定及「中華民國報業道德規範」所規定「新聞報導應以確實、客觀、公正為第一要義」之規定。 評議會對本案決議中還有:「李光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日本強徵對盟軍作戰,拒向盟軍投降,站在本國國家立場,本會認為新聞界對此項新聞不宜渲染誇大報導。」這一項決議係由于斌樞機主教提出而獲通過者,可見其創見獨具慧眼。 于斌樞機主教在評議案件時雖發言不多,但一旦發言見解獨到,令人佩服,例如他說過:「有些事情雖然合法的,卻是不道德的。」可見其堅持道德標準。 協助文化工作也多貢獻 我在1967年八月至1973年八月,曾是教育部文化局局長的機要秘書。記得那個年代文化局曾輔導各大專院校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分會,不僅有台大閻振興為分會主委,韓忠謨為副主委,私立輔仁大學亦為分會之一。于斌為分會主任委員,副主委為張遐民,執行秘書為周徵、張靜。文化局出版的書籍中亦曾出版于斌 (字野聲)的著作「無形勝有形」七千冊分贈各界,可見于斌對推行中華文化工作亦曾出過力。 一九七八年八月十六日,于斌樞機主教因心臟病在羅馬梵蒂岡辭世,噩耗傳來,舉國震驚。同月二十八日在天主教座堂舉行隆重殯葬彌撒,各界名流前來弔祭,並由何應欽、黃少谷、張其昀、張寶樹等四位政要舉行蓋國旗禮後,移靈安厝輔仁大學校。于斌樞機主教新聞評議委員遺缺後來由羅光總主教繼任。按: 劉書將「黃少谷」寫成「黃少穀」似有不宜,他的「谷」字並非「穀」的簡體字,我在一九六六年五月進入台北市報業新聞評議委員會服務時,第一任上司就是少老,因追隨黃少老故清楚此事。作者一時筆誤改正即可,並不影響該書內容之珍貴。 二0一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寫於台大勵學大廈寓所 |
|
( 在地生活|紐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