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21 13:17:43瀏覽1315|回應0|推薦13 | |
三、德教的宗旨和基本教義
德教是一個宣揚道德教化的民間宗教,其中心精神是“道為宗”、“德為崇”,或者說“道為體,德為用”,道以理歸,德以善臻。
因此,“道”與“德”是德教立教之本。
德教主張五教同宗,諸善歸一德。
認為道教的根本教義是“崇德”,佛教的根本教義是“慈悲”,儒教的核心是“忠恕”,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是“博愛”,伊斯蘭教的宗旨是“慈恕”,所有這些,都是世界各民族傳統道德的精華。
德教崇奉五教,目的無非是發揚五教的美德精華,啟發人類自己的良知,並在實際生活中奉行和實踐。
同時,德教認為,舉凡世界上正信之宗教,皆以利人濟物、修心濟世為旨趣,因此,應當求同存異,融洽各教,統歸一德,達致“德教一家親”和大同世界的理想境界。
德教的主旨是以“德”化人,奉守“教不離德,德不離身”的理念,尊崇古聖先賢,發揚他們的嘉言懿行,宣揚道德,揚善止惡,扶危濟貧。
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德教倡立“十章八則”作為德友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準則。
所謂“十章”,即“十大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智;“八則”即“八大良規”,不欺、不偽、不貪、不妄、不驕、不怠、不怨、不惡。
德教會是德教普化民間的組織形式,它是一個綜合宗教與社會慈善福利事業為一體的民間社團,冠以“軒”、“觀”、“宮”、“堂”、“社”、“閣”等多種名稱,而以“閣”為基本單位。
德德社是德教所崇奉的仙佛師尊的總稱,會集了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及民間信仰中的各路神靈。
除了五教教主以外,還有玉皇大天尊關聖帝君,及柳春芳、楊筠松、張玄同、吳夢吾四位掌教師尊,還有道濟佛尊(即濟公活佛)、八仙之一的呂純陽祖師等。
扶乩是德教非常重要的宗教活動,是德教得以創立與發展的最重要的環節。
所謂“扶乩”又稱“扶鸞”,是神人相通的一種方式。
扶乩時,用一枝三叉柳枝,由兩人執柳,一正一副,師尊降靈時,柳枝自然揮動,寫出乩文,這乩文就是師尊的聖意。
在德教會的發展歷史中,扶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無論是德教會閣的創立,還是《德教心典》的頒示,乃至德教會的一切重要會務,都要禀告師尊,然後由乩示指導,遵奉師命而行。
扶乩是諸德友與德德社諸佛仙尊交感相通的重要途徑,德教的諸多乩文,更成為德教會的珍貴文獻和精神源泉。
四、德教會的現狀
經過近五十年的流傳和發展,德教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在當地社會特別是在當地華人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德教會組織遍布新、馬、泰三國的各個角落,德教會所興辦的慈善機構、教育機構等如雨後春筍般成長壯大,德友更是難以統計,吸引了社會各個屆層的眾多人士。
目前,加入泰國德教慈善總會的德教會閣已有66個單位,還有數目不清的沒有加入總會的會閣,全泰72府的大部分已成立有德教會組織。
在只有300萬人口的新加坡,現已有9個德教會組織。
在馬來西亞,德教會更是遍布與全馬十二個州,總數在120個左右。
其中,加入馬來西亞德教聯合總會的有90個。
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被改寫,新的德教會閣還在不斷的誕生。
現在,德教已經衝出亞洲,走向了世界。
在澳大利亞,已有堪培拉的紫洋閣、墨爾本的紫金閣,以及最近在墨爾本和雪梨分別創立的紫成閣和紫乘閣。
還有美國加里福尼亞舊金山的紫根閣及阿爾咸伯拉的紫金閣等。
另外,在中國台灣的高雄等地,也已經有德教會的組織。
本文試圖對德教作一泛泛的介紹,旨在使人們對德教有一個概略性的了解,主要參考了馬來西亞亞庇德教會紫瑞閣所編輯的《德教的概念與發展》 (2002年3月20日出版)一書,特此鳴謝。
- - 《墨爾本華文作家協會》友善協助發佈社團消息 - -
〈墨爾本華文作家協會〉第10屆理監事 感謝您一年來對墨爾本華人的關心和支持 會長汪芝伃 暨 全體理監事會 工作同仁 一鞠躬
|
|
( 在地生活|紐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