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試評魏德聖的熱血片《KANO》:為棒球魂熱血,還是為大和魂熱血?
2014/02/27 15:10:11瀏覽51350|回應222|推薦204
老魏專賣熱血
《KANO》今日(2014/02/27)上映,小肉球自然還沒看此片,因此,本文僅僅「試評」此片的熱血,而「試」字是英文 "tentative" 的意思,表示本文並非蓋棺定論,隨時會因新資訊而修正論點。
 
台灣人是很寵魏德聖的,台灣人喜歡熱血,魏德聖拍片子賣的都是熱血:《海角七號》(2008)裡有一群南部人搞 band 搞得超級熱血,《賽德克巴萊》(2011)裡有一群賽德克原住民抗日抗得超級熱血,現在《KANO》(2014)正式上映,裡面則是一群日帝統治下的嘉義「日人+漢人+原住民」打棒球打得超級熱血。
 
但在《KANO》裡,確實是台灣人自己很熱血嗎?還是男主角日本教練對棒球很熱血,既被帝國派駐殖民地,便在台灣「就地取材」,俾宣洩他個人的棒球熱血、滿足他個人的棒球野心?在那個殖民地時代,被征服者/被統治者有權利對某事熱血嗎?我們知道《賽德克巴萊》裡的原住民與這些嘉義人處在同個時空狀況,他們想自由自在地熱血一番,結局卻是幾乎全部死光光。
 
噢,明白了!《KANO》中的熱血是有條件的熱血,是日本征服者/統治者所鼓勵、允許的熱血,而1931年嘉農(KANO)棒球隊的熱血,乃是來自日本教練近藤兵太郎的挹注--這個日本人對棒球的熱血,以及其統治階級身份帶來的特權與特許,才是電影《KANO》熱血的源頭(見下圖)!

近藤兵太郎確實對棒球超級熱血,棒球就是他的生命,在日本時,曾為甲子園名將,又當過愛媛縣立松山商業高等學校的初代棒球教練,培養出藤本定義、森茂雄等人,創出第一次黃金時代。然而他後來因故被分發到台灣,剛開始任教的學校並沒有棒球部,直到進入嘉農才如魚得水。

《KANO》劇情介紹
 
本片取材於真實故事。片名《KANO》是「嘉農」的日語發音,維基百科說它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台灣劇情片,描述一群奮戰不懈的野球少年們,朝著夢想前進的真實熱血故事。
 
1929年,嘉義農林學校(今國立嘉義大學)的棒球代表隊有了新教練近藤兵太郎(永瀨正敏飾),近藤採用斯巴達式的魔鬼訓練,整頓這支由日本人、台灣漢人和台灣原住民組成的散漫球隊,以進軍甲子園為奮鬥目標,激發球員的求勝意志,嘉農棒球隊原本是常敗軍,終於在 1931 年一路過關斬將,北上台北,打敗由日本人所組成的常勝冠軍「台北商業隊」,成為首支在濁水溪以南、贏得全島冠軍的棒球隊。然後,嘉農棒球隊便代表台灣赴日本參加第十七回夏季甲子園大會,在一望無際的甲子園草地、與五萬五千名觀眾面前,以三勝一負的佳績獲得亞軍,感動了所有的現場觀眾,遠遠從觀眾席上傳來波波讚聲:「英雄戰場,天下嘉農」。
 
劇組:馬志翔導演,黃志明、魏德聖監製,陳嘉蔚、魏德聖編劇
音樂:佐藤直紀
製片:中華民國果子電影有限公司
語言:日語、臺語
上映:臺灣2014年2月27日,香港2014年3月27日
預算:3億新台幣、約1000萬美元
主要演員
永瀨正敏:近藤兵太郎,嘉義農林野球隊監督

(小泉今日子的前夫)

伊川東吾:佐藤監督,近藤兵太郎的老師
坂井真紀:近藤兵太郎的妻子
大澤隆夫:八田與一,嘉南大圳設計者
 
嘉農球員:曹佑寧(飾嘉農投手吳明捷,漢人)、陳勁宏(中外野手蘇正生,漢人)、鐘硯誠(游擊手上松耕一,卑南族原住民)、謝竣晟(捕手東和一,阿美族原住民)、謝竣倢(三壘手真山卯一,阿美族原住民)、張弘邑(左外野手平野保郎,阿美族原住民)、小里初雄(一壘手,日本人)、川原信男(二壘手,日本人)、福島又男(右外野手,日本人)等。
 
萬人封街的宣傳手法也很熱血
 
《KANO》也創下國片史上第一次萬人遊行宣傳手法,在2014年2月22日於嘉義市舉辦盛大的萬人封街遊行首映活動,監製黃志明、魏德聖、導演馬志翔、男主角永瀨正敏、近藤的2個女兒亞琦與喬喬,也會帶領全片的素人球員、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演員、嘉義地區的棒球隊,重現歷史中嘉農隊勇奪甲子園殊榮後,搭乘火車回到嘉義火車站,全嘉義市民迎接歡呼的萬人盛況。KANO萬人封街遊行首映活動從嘉義火車站開始,沿著中山路走到中央噴水池為新的嘉農投手吳明捷雕像,雕塑家浦浩明作品 - 「一隻展開翅膀的老鷹─KANO 1931」揭幕,再沿著中山路走到嘉義市立棒球場舉行KANO電影首映會。特別的是,歷史上嘉農隊球員的後代家屬,近藤兵太郎教練在台灣、日本教導過的學生,也全都將一同齊聚嘉義,參與遊行活動。〔維基〕
 
下圖是《KANO》劇照,畫面重現古早嘉義車站前商店街風華的大型背景前,嘉義農林棒球校隊獲得台灣大會優勝後,回鄉遊行的場景。嘉義市民揮舞著小旗迎接英雄凱旋,主辦夏季甲子園的「大阪朝日(新聞)」的旗幟也飄揚其中,而魏德聖 2014-02-22 萬人封街始自嘉義車站,則又是重現這個畫面:

對國台語都不熱血

維基百科的《KANO》條目說它是「台灣劇情片」,它其實是外語片,完全不使用國語,台語只佔一成,日語佔九成,既是外語片,說它是台灣片就很勉強。編劇與監製魏德聖有他的說辭:「會用日語發音是因應1931年的時空背景」。

(真破解了嗎?)

小肉球認為魏德聖堅持使用日語的解釋講不通,並違反基本電影常識。片子的時空背景是上世紀30年代的日據台灣,那時候的台灣人必須講日語,但是一部電影所使用的語言必須以出品所在地的市場觀眾所操語言為準,電影是給觀眾看的,魏德聖拍此片的主要市場觀眾是台灣觀眾。
 
假如魏德聖的謬論能夠成立--那麼,例子不勝枚舉,世界超級名片《戰爭與和平》、《齊瓦哥醫生》都應該以俄語發音了,《辛德勒的名單》也該以德語發音了,300位斯巴達壯士的影片必須使用希臘語了,大玉兒、海蘭珠、多爾袞、皇太極其實說滿文,為求 authentic(翔實)就多以滿文發音了嗎 ...? 我們知道實際情況不是魏德聖說的那樣,影片的發音是以主要市場觀眾群所使用的語言為準。
 
這明明是最基本的電影知識,《KANO》的主要市場是台灣觀眾,台灣觀眾使用國語和台語,魏德聖卻將《KANO》拍成日本片,片名也是日文,致使我們懷疑魏德聖是否以日本市場的日本觀眾群為該片的主要標的觀眾。
 
《KANO》被譽為「2014年最期待電影」,由於它算外語片,無法報金馬獎,魏德聖表示不在乎,說「很多人這樣說,無所謂,(如果)不能報金馬獎就算了」。
 
另:《KANO》會在日本上映,也會在香港上映,卻不會在中國大陸上映。
 
《KANO》對三族共和很熱血:漢族、原住民族、大和族
 
 
1931年,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由日本技師「八田與一」設計的「嘉南大圳」在前一年完工正式起用;1931年,嘉義市號稱民主聖地的噴水池,開始噴水;1931年,嘉農~~嘉義農林棒球隊,第一次以「雞尾酒球隊」的組合(漢族、原住民族、大和族,三個民族組成的棒球隊),原本不被看好的南部球隊,拿到全島冠軍,不但打破「冠軍旗跨不過濁水溪」的魔咒,還創下首次成軍就打進甲子園的紀錄 ... 「嘉農」是甲子園高校野球歷史上,首次有大和民族以外的球員出場的紀錄。... 魏德聖說他找到棒球跟土地的連結點,「嘉南大圳的開通,一個很大的目的是,台灣南部『水的問題』解決了,稻田面積增加好幾倍,稻田跟這支棒球隊有什麼關係?因為這支棒球隊是嘉義農林學校的球隊,他們是要在土地上面實習,種稻、種樹、甚至要在土地上打球奔跑,所有東西都跟土地結合在一起。農業跟工業產生連結,農業又跟運動產生連結,為什麼而打……」
 
魏德聖在劇本的編排上,將時間做了稍許巧妙的挪動〔按:既然號稱史實,就不可挪動時間〕,把噴水池、甲子園、嘉南大圳開通連結在一起,「看著滿滿的水圳,『八田與一』搭著舢舨船,巡視圳溝,看見嘉農棒球隊的孩子們,對著他們揮手說,去甲子園拿一個冠軍,替台灣的農民,爭一口氣……」... 從「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到「KANO」,魏德聖不斷藉由台灣歷史的耙梳,試圖理出一條認識與理解的紋路,仇恨不會是歷史留下來的唯一出路,而原諒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電影如果可以讓大家得到一個重新回頭的機會,正如魏德聖說的,「我們在找未來,棒球的未來,台灣運動的未來,台灣的未來,能不能不要站在現在找未來而已,不要老是再從未來找未來,能不能從過去找未來……
 
導演馬志翔也高唱三族共和
 
〔《KANO》這個故事就是〕第一支三族共和、打進甲子園的球隊,雖然輸了比數,卻贏得敵對球員的喝采,戰勝自己。
 
* 歌詠日本德政:《KANO》在說故事背景的1931年台灣在日本統治下是欣欣向榮的,人民生活很好,嘉南大圳完工,嘉義市噴水池竟然是民主聖地,它開始噴水,日本人統治台灣很民主。下圖畫面是魏、馬刻意製造出來的時空背景對照,嘉農棒球隊在熱血操練,緊旁邊陪襯著日本帝國政府在台灣的熱血建設:

noblesse oblige 的畫面

noblesse 是貴族、尊貴,oblige 就是 obligation(義務、責任),合起來的意思是越顯貴的人責任也越大,做貴族有做貴族應盡的高尚義務,統治者/征服者有教化與作育下民(即被統治者/被征服者)的高尚義務。小肉球觀賞《KANO》劇照,昔日帝國主義殖民者最津津樂道、最愛自詡的「noblesse oblige」立刻湧上心田:

(上圖:伊川東吾飾近藤兵太郎的老師佐藤監督,日本人好和善

(上圖:大澤隆夫飾受帝國命,設計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

(上圖:八田與一超級popular!如此和善與高貴,備受「衣褐寬博」之「下民」的敬仰。)

(上圖:左為大澤隆夫飾演的八田與一,他高高在上,noblesse oblige!noblesse oblige!

(上圖:坂井真紀飾演教練近藤兵太郎的妻子,真要命!連母女三人都笑容滿面地參與了noblesse oblige!)

(上圖:noblesse oblige!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共和」,放飯餵飽球員。)

(上圖:刻意營造的畫面,坂井真紀像球員的保護者,站在後頭背景。)

(上圖:坂井真紀與永瀨正敏,作育英才,百年樹人,春風化雨 ...)

(上圖:noblesse oblige!憂心忡忡,為嘉農球員。)

(上圖:熱血的報酬,在統治者的帝國衣錦還鄉。)

此片的諷刺在於noblesse oblige都是統治者/征服者自己這麼看自己的,也就是說,這是他們對他們自己的「自我良好感覺」。而在《KANO》,卻是被統治者/被征服者的後人,在將近85年以後的今天,以過濾負面事實、堆砌陽光熱血畫面的手法,去描述過去1931年台灣統治者/征服者的 noblesse oblige,以及去肯定過去這批台灣統治者/征服者的「自我良好感覺」。

魏德聖太過熱血地看嘉南大圳

魏德聖說嘉南大圳解決南部水荒,人民可以多種稻,這全是日本人的德政。但,實情是:
 
當時台灣的有識之士劉清風,對嘉南大圳的強制蔗作如此批判:「農民蒙受損失,還不得不從事蔗作,是因嘉南大圳的特別水租負擔,以及三年輪作的作祟。因為農民,必須向製糖會社借錢,才能繳交水租,又依嘉南大圳的水統制辦法,才不得不被強制耕作甘蔗;從製糖會社來看,從此就不必把各個農民的反抗,當做屁事了。再說,蔗作的對抗作物是米作,從前製糖會社不斷地受米作的威脅,現今嘉南大圳完成(因三年輪作的關係),在此區域內的水稻作,再也不能成為蔗作的對抗物了。」當時台灣新民報社的經濟專家,如此嚴厲地批判嘉南大圳,對水的統制,不但讓台灣農民,失去選擇蔗作或水稻作的自由,同時讓日本的製糖公司,不把台灣農民放在眼中。當時台灣人也要求,撤廢甘蔗原料採取區域制度,但是台灣總督府,為保護日本資本的製糖會社,不加以理會。http://bbs.tianya.cn/post-333-269258-1.shtml「台灣新民報批判:嘉南大圳的強制蔗作—Taiwan media speaks out」,作者許介鱗)
 
我最近看的文獻,都發現一件事,嘉南大圳的開通雖然促使雲嘉南地區的土地更易於耕種,但是各地的農民事實上似乎不怎麼歡迎嘉南大圳的開通,除了土地的種植限制更多,水權更貴(破壞當時既存的水權使用制度),還有一些地主因嘉南大圳而傾家當產,最直接者圳溝所經之地充公無補償,圳溝破壞聚落風水之說更是幾乎每個聚落都有,嘉南大圳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受歡迎,有部分其實是因為當時殖民政府的宣導.....http://skcclerk.pixnet.net/blog/post/30566624-%E5%AE%89%E5%AE%9A%E7%89%9B%E8%82%89%E5%AF%AE%E5%82%B3%E8%AA%AA
 
當初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要設置「實行小組合」時,其實農民不並喜歡,因為既要當「免錢的義工」幫忙修建水路、疏濬外,還要繳水租,並配合三年輪作.  組織「實行小組合」,農民有怨言,強迫實施三年輪作,自己的土地要種什麼還要照規定來,也讓農民頗有意見,而更讓農民反彈的就是收水租。在嘉南大圳尚在興建時,地主或農民除了要出勞力外,還必須繳納「臨時賦課金」,幫大圳工程負擔部份經費。等到大圳通水後,則開始要繳交「普通水租」和「特別水租」兩種費用,「普通水租」是作為嘉南大圳組合平時運作及埤圳定時維修的費用,至於「特別水租」則是用來償還大圳建造時,向銀行借貸的債務。(http://hces.tn.edu.tw/chianan/d03.htm
 
再駁三族共和
 
三族共和:編劇暨監製魏德聖與導演馬志翔接受專訪,都提到《KANO》想表現「三族共和」,這三族在台灣土地上作出土地的連結,由一支嘉農棒球隊達成大和族、漢族、原住民族的三族共和。
 
1931年的嘉農球隊的正選球員裡面有三名日本人、兩名台灣漢人、四名高砂族(臺灣原住民),魏德聖與馬志翔二人對「三族共和」很熱血,但他們似乎抽離掉時代因素:在1931年代,日本帝國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統治著台灣這塊殖民地,搜刮台灣的資源,源源不絕運回日本,而殺豬殺牛必須先把豬牛養肥,嘉南大圳對帝國的功用僅止於此,談不上什麼德政。嘉南大圳若是德政,須論帝國二戰戰敗,交出台灣、停止魚肉殖民地以後,它對台灣農業的效應。
 
此外,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是需要錢的,而魏德聖所歌詠的1931年是發生九一八事變的年度,日本就在這一年發動大東亞戰爭,出兵侵佔東北,建立滿州國。
 
試評結論:《KANO》太過「浪漫」
 
即便魏德聖找馬志翔執導,《KANO》徹頭徹尾仍是魏德聖的baby project,他又編劇,又監製,而魏德聖又犯了他在《海角七號》的錯誤:編劇太過浪漫,以致一廂情願。
 
魏德聖在《海角七號》浪漫到「去他媽的」規範與傳統,讓他的男主角做郵差卻私自攔截郵件,竟然還拿給別人看他私自攔截的郵件。
 
對不起,在21世紀的台灣環境,乃至任何其他環境,郵件至為神聖,郵差不做這種事情。魏德聖熱血浪漫到脫離21世紀的現實,編劇只顧滿足內心一腔熱血,罔顧外在的客觀實況,抽離掉社會倫理規範的質素。
 
國父有五族共和,但國父說的五族都是同個國家的平等平權民族。魏德聖在《KANO》卻給它來個三族共和,但魏德聖的三族卻是形同「大英帝國 vs.殖民地印度」的「日本帝國 vs. 台灣被殖民者」的共和。小肉球此文純然根據他的專訪,雖未看此片,論理俱根據魏德聖自己述說的論點,他說《KANO》此片要作出與台灣土地的連結,然而魏德聖又自相矛盾,他將「台灣土地的剝削者/外來征服者」升格成為台灣的「一族」--於此,他編劇,又抽離掉歷史倫理的質素。
 
道理很簡單:魏德聖自己說《KANO》幾乎全講日文,是為了忠實呈現日據時代實況。那麼,在一個不准人民講母語的景況下,還談什麼「三族共和」。
 
小肉球只看過《海角七號》,不認為該片崇日和媚日,只認為該片 a-moral,一個國家的郵差竟然隨便攔截、拆封、洩露郵件內容,編劇在「大德」上崩壞,只在「小節」上熱血、浪漫。
 
《KANO》恐怕又犯了老毛病吧?他自己的《賽德克巴萊》都在敘說日據時代日人的殘暴不仁,如今在《KANO》裡,為了發洩棒球的浪漫,就熱血到把該時代的史實全拋在九霄雲外,將片面事實加以改造,勾勒出一個「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共和」的不實場景。

這部片子在模糊台灣與日本的差別性, 感覺有 "你儂我儂" 的味道:

把日本人與台灣人一起打破, 再用 KANO 牌的水調合, 讓你泥中有我, 我泥中有你, 到頭來分不清你我.
 
最後,請想想《KANO》故事中的投手吳明捷是客家人,卻為什麼終身拒入日本籍吧!
 
「KANO」吳明捷 終身拒入日本籍名導演魏德聖監製的台灣棒球電影「KANO」,主角吳明捷是苗栗縣人,在日本成名、娶妻生子,至72歲過世仍持中華民國護照,他的客家硬頸精神,成為電影史詩外的精彩章節。吳明捷以台灣人為榮,因台灣歷經千辛萬苦,從殖民地翻身成為二次大戰的戰勝國,他寧願定期向日本申請居留證,甚至日本人拜託他入日本籍,可以省下不少麻煩,他都沒有退讓。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atball2&aid=11389006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6 03:23 【udn】 這有其他產品!俠盜 傳奇 未滿 禁止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2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joker
2014/03/01 18:30

再來談談魏導為什麼會說嘉農是台灣近代棒球源起。台灣第一支打進甲子園的球隊的確是台北商,但這是一支純日本人球隊,和台灣棒球近代發展毫無關係。嘉農的特別,在於這是頭一支有漢人和原住民加入的球隊。初代打進甲子園的先發九人中,有五人和台灣近代棒球發展息息相關:蘇正生(漢人),藍德和(東和一,原住民),羅保農(平野保郎,原住民),陳耕元(上松耕一,原住民),拓弘山(貞山卯一,原住民),沒有這五人的付出和培育,台灣不會有後來的紅葉少棒,更不會有三冠王。紅葉出自台東,將棒球推廣帶進台東的就是上述四位原住民。台灣三冠王稱霸世界時期,嘉義的球員正是其中的主力,原因在於當初嘉農五度打進甲子園,激勵嘉義子弟願意打棒球光耀鄉里的想法。上述五人全是近藤主動延攬進嘉農棒球隊的球員,嚴格說來,近藤功不可沒。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2 02:57 回覆:

你沒別處去呀, 老賴在俺這裡.  

KANO是支日本球隊, 日據時代真可憐, 教頭是日人, 隊員有幾名台人, 打個日本甲子園亞軍, 就那一次, 就 HIGH 到狂叫 "台灣之光".

日本之光啦!


Wallace
2014/03/01 18:25

影評人沒看過電影就敢評,真的很熱血。

你的文章我看完了,

只能說,

這根本不是影評,

而是統派對魏導電影的文化檢查。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2 02:53 回覆:

俺已說俺只評該片的熱血, 並且還是魏馬兩人說出的熱血.  

請你別丟自己臉, 姑奶奶小肉球並非統派, 俺不統不獨不武派, 俺哪有資格作文化檢查, 少給俺扣帽, 阿拉小肉球只不過發表言論而已.

真是的!  你們綠營的被迫害妄想已經發作得太離譜了!


joker
2014/03/01 18:24

算我多嘴好了,多講幾句話。請版主在閱讀台日相關史料的同時,也要細心判讀史料的可信度,畢竟是人寫的東西,不同程度上會夾帶人的主觀,而產生不同的偏差。在此建議大家閱讀吳濁流先生的著作,他是以自己的故事為主體,書寫日治時期到228這段時間的始末,以一個記者的身分作客觀陳述,是當代少見平實可信的史料,可以幫助大家了解這一段時間的歷史。至於國民黨當初來台到底做了什麼事情,228台灣人為什麼選擇暴動反抗,吳先生著作中也有十分詳實的描述和評論。

回頭討論官派這個問題。基本上近藤兵太郎在1928接掌嘉農棒球隊兵符,卻是在1931年才正式接任教練,在這之前,他不是嘉農教員,也不具備官派身分,這樣定位他的付出並不合理。要說官派教員,吳濁流先生是日治時期師範畢業,標準的臺籍官派教員,最後卻被日本人流放到當時新竹州立四湖公學校五湖分校場(今苗栗縣西湖鄉五湖國小),為什麼會如此,請看吳先生的著作,他自己有詳細描述。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2 02:48 回覆:

吳濁流是文人, 非史家, 這人挺意氣用事的.  俺在 73 樓已述, 不再重覆.  此外, 你自己都在上面寫了日本人歧視吳濁流.


Synbios Chen
2014/03/01 17:52
我看“鐵十字勳章“&“大敵當前“時
總是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德軍或俄軍都是說英語

為什麼時代背景時唐朝以前的歷史劇
都說的是普通話?

Kano使用當時時空的語言
剛好而已(booker651127@gmail.com)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2 02:44 回覆:
辛苦你了, 這麼努力去 "關愛" 日片 "KANO", 連洋片 "鐵十字勳章" 和 "大敵當前" 都被你賠上了.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01 17:04
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非不同國家的興滅,
而是同一國家(中國)新舊朝代的更替。中國舊朝代滿清割讓臺灣省
,繼承滿清之朝代中華民國接收臺灣省;國共內戰,新朝代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朝代未亡,偏安臺澎金馬。此中華人民共和國
與偏安臺澎金馬之中華民國,藕斷絲連之關係。
馬關條約是國際條約,若無俄羅斯、德意志與法蘭西三國干涉,李鴻
章一簽約,清廷連自己的起源地遼東半島都要保不住,能有餘暇顧及
臺灣、澎湖?臺灣、澎湖對當時的西方列強有何利益價值?三國干涉
還遼導致了〈中俄密約〉的簽訂,並引發列強爭相迫使清朝劃出勢力
範圍、租界與租借地。義和團、八國聯軍、〈辛丑和約〉皆因之而生
。若再有其他列強干涉還臺、還澎,不知清廷又將簽訂什麼樣的密約
,引發比淪為次殖民地更悲慘的後果。
日本脫亞入歐,全盤學習歐美帝國主義,包括其殖民地政策。荷蘭、
西班牙既嘗殖民臺灣,自為日本所效法。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2 02:42 回覆:
謝謝沒有我這個人兄的解釋!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溫哥華~千里傳音格主的歷史觀點,也頗值得參考。
2014/03/01 15:19

溫哥華~千里傳音格主的歷史觀點,也頗值得參考。
雖然歷史解讀沒有那麼單純~還涉及族群血統、地緣關係及國際縱橫捭闔等複雜因素。〈例如清朝與明鄭本是同一血統〉

據了解,球格主不僅對日本軍國殖民反感,對中共武嚇強統也很反感。
中華民國若能在台灣獨立有啥不好~沒有不好,而是目前沒有必要再度「重新」獨立〈徒然製造對立紛爭~除非兩岸先轟轟烈烈幹一架〉。

兩岸政治民主制度天差地遠,強行統一對兩岸都是重傷。

附按:

撇開日人殖民台灣的矮化,日據時代對台建設仍有貢獻。
如 joker 兄所言:有很多建設至今台灣人還是蒙受其惠。

撇開國民黨來台初期的混亂,國民黨對台建設仍有貢獻。
同理沒有當年國民政府治台抗共,今天您我都無法在此網路園地自由暢所欲言。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2 02:40 回覆:

溫哥華千里傳音在 78 樓講的是謬論, 俺已反駁之. 

她引維基圖表, 且那麼講, 是:

(1) 把台灣在中國人手中的時間拆成 "明鄭"、"大清 "、"中華民國" 三塊, 這叫做分屍法, 以致看起來, 台灣現在在中華民國手中的時間好短喲!  實情是台灣在自己中國人統治下有300多年歷史, 在外國統治下只有88年歷史 (荷西38年, 日本50年).

(2) 把 "明鄭"、"大清 "、"中華民國" 異體化, 看起來像荷蘭、西班牙、日本都是不同的國家, 中華民國對台灣跟荷蘭、西班牙、日本沒有兩樣, 對台灣都屬於外來侵略者, 這叫做毀屍法, 她把中國變不見了.

(3) 她還混淆了 "移民" 與 "殖民" 的定義, 真要命.  下面這個人講的是回歸後的香港, 但他對兩者的定義十分準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kl_com-10212013104234.html/story_main?encoding=traditional

移民和殖民有何分別?移民有權審批,殖民無權審批;移民有權拒絕,殖民無權拒絕;移民開放全球,殖民只限「宗主國」──檢視香港,為何特區政府沒有單程證審批權?為何無權增減單程證的配額?為何無權拒絕一些犯下了刑事罪行,如入境處縱火案誤殺罪成立的施君龍?為何非中國籍的移民,既要對家庭團聚的資助人進行入息審查,更有十八歲以下的子女或六十歲以上的父母的年齡限制,甚至要證明有能力提供合適的居所;反之中國籍的移民就有特權,完全不需要符合以上條件?雙重標準的事實,一再證明中國來香港的不是移民,而是殖民,因此香港不能拒絕,只有照單全收。

閩南人自稱本省人就自私的不得了, 本省本來屬於原住民, 本省尚有客家人, 閩南人過去欺負原住民和客家人, 現在為選票不敢碰他們, 只敢成天到晚欺負外省人.  俺完全同意您最後一句, 沒有中華民國治理台灣, 台灣人不知要死多少人, 受多少罪, 老毛子他們下手超狠的, 閩南人沒受過真苦, 只愛成天叫苦.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海角七號》有溫馨台風,《賽德克巴萊》有慓悍原民風。至於《KANO》則有棒球大和風。若純粹以娛樂性電影欣賞,倒也不錯看。
2014/03/01 14:38

《海角七號》有溫馨台風,《賽德克巴萊》有慓悍原民風。
至於《KANO》則有棒球大和風。若純粹以娛樂性電影欣賞,倒也不錯看。

只是看完後,除了一股「嘉農精神」外,能帶給咱們台灣人的感動不多。〈或許可以帶給日裔人較多的感動回憶?〉

若要標榜台灣棒球精神,魏德聖與馬志翔可能找錯了題材~紅葉與垂楊少棒才是。

若要強調「三族共和」,1931 年代時間點也不對;即使戰後,日本仍未改一等國民心態。

joker 兄觀點可以對照參考~但請修正仇視國民黨心態。
球格主也無須激動~輕鬆看待一部略偏離史實的電影吧。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2 02:12 回覆:

小肉球已在樓下反駁了 joker 兄.  俺不對此議題激動, 也毫不關心 "KANO" 賣不賣座, 這電影俺也會看, 坦白說, 俺還挺愛看熱血片的.

魏德聖委曲台灣觀眾要咱們看日片, 還硬說它是台片, 俺起不平之心, 所以不平則鳴一下!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史觀不同,用詞自然有異
2014/03/01 14:18

這是維基百科【台灣歷史】條目裡的插圖,也是我所謂"台灣本是殖民地,主人來來去去"說法的圖解。

不管中國在哪個朝代,在多久以前就提到台灣島,島上的原居民絕不是漢人,如此片面宣稱"擁有權"跟佔據有何差別?圖表列出真正武力佔據過台灣的各國勢力,而一直到日治/日據時期才真正達到全島的政治管理。

如果日據時代叫"殖民",清治時代為何不能叫"殖民"?若漢人是"移民"到清朝擁有的台灣;日本家庭當然也是"移民"到當時日本擁有的台灣。馬關條約是國際條約,李鴻章一簽約,台灣便從清朝轉移到日本了。

明鄭武力打敗荷蘭擁有台灣;清朝打敗明鄭擁有台灣;日本打敗清朝擁有台灣;中華民國打敗日本擁有台灣。台灣跟中共有啥關係?

因為清治時期最長,那段時間湧入大量漳泉漢人,所以是目前"台灣人"佔人口優勢。假設當初台灣長期由荷蘭佔住,沒鄭成功攪局,清朝沒察覺這海外孤島的重要性而有後來的設府郡縣管理,歷史重寫,也許現在台灣人口以荷蘭人最多咧!

這史觀當然是獨派的!中華民國若能在台灣獨立有啥不好。一個民主自由國家,為什麼要跟中共統一?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2 02:05 回覆:

您忘了台灣本省人與中國大陸人同文同種, "文" 不但指語言, 還指文化傳統.  阿拉小肉球說的沒錯吧, 閩南人來自中國大陸, 與大陸人同文同種, 與荷蘭人不同文同種, 與西班牙人不同文同種, 與日本人不同文同種.  

噢, 如果您的政治信仰為 "台灣人不與大陸人同文同種"、"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那就另當別論了, 政治信仰就是政治意識型態, 意識型態是很難改變的.  您在 56 樓說:

外省人都沒想到當初國民政府也是"推行國語運動",跟日本總督要大家說日語有啥不同?  您想,民國38年台灣剛回歸祖國,當時國民政府的貪汙腐敗威權,有比日本統治者好嗎?  當時台灣人多失望啊!那時候若有公民表決,我懷疑,也許台灣人會寧可當日本的一省。

根據這一段話, 您應該認為外省人是本省人的異族, 國語和日語同樣都是外來語.  

但是小肉球必須反駁您, 因為國語 (北京話) 與閩南話、客家話都屬於同一個語言 (language),三者均為此語言的方言 (dialects), 現今中國與台灣的政府不過將北京話設定為官方語言罷了.  因此, 這是推行國語與推行日語的最大不同之處, 對人民的痛苦指數也相當不同.


Vincent C. Chen
2014/03/01 13:36
吾人如果能好好了解這些歷史, 便能以客觀的態度理解為何今日仍有許多人將那段歷史定義為台灣的黃金歲月與美好年代! 也才能瞭解KANO棒球隊是在何種時代氛圍下所存在過的真實歷史。 因為那個時代的台灣人們心中所懷抱的態度, 正是如司馬遼太郎在坂上之雲這部文學鉅作裡一開始對明治維新時代的日本國民的描寫那般 "他們秉持著明治這一時代人物的特質, 一心注視著前方大步前進, 登上山坡遙望青天, 倘若一朵白雲正在閃耀, 便會一心專注於它, 沿著山坡不斷向上攀登"

感謝魏德聖與馬志翔等人的努力, 讓我們能從這些真實存在過的故事主人翁身上看到屬於那個時代的人們所特有的蓬勃朝氣與熱情洋溢的天真心情! 也希望年輕一代的台灣人能從這部電影裡得到更多影像之外的省思與收穫, 重新喚起那份祖先在我們的血液裡所留下的榮耀記憶!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25033793)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2 01:36 回覆:

Vincent 老兄,你們那個不叫做歷史,叫做出自意識型態,選擇性蒐集、過濾、組織資訊,製造出來一個早已先入為主的結論。你們這樣,叫做演繹式結論,嘻嘻,相信阿拉小肉球,真正做歷史最好採用歸納法,你們和老共都為了政治目的而故意犯下同樣的謬誤,並且欺人然後自欺,還真的篤信了自己搞出來的那套結論。

老魏在 "KANO" 想傳播 "三族共和" 的意旨, 他犯的錯是 anachronism, 對於那個台灣殖民地時空環境, 侵略者/統治者與被侵略者/被統治者之間是沒有什麼 "共和" 的,帝國殖民主義本來就創造出一個對立的狀態。

在1931年的帝國殖民環境,不可以高叫 "三族共和"; 在 2014 台日太平無事的環境, 則可以倡導 "三族共和", 因為今日台人與日人處於平等平權的地位.

老魏拿2014的理念去構建1931的場景, 他犯了 anachronism (時代訛誤).


Vincent C. Chen
2014/03/01 13:29
在經過了20多年的"小型的明治維新"實驗工程後, 時間來到1920年代, 這個時候連出生於日本統治與現代化教育下所長大的台灣人也能夠開始在這個島嶼上甚至在殖民母國裡嶄露才華! 例如在1919和1926, 黃土水與陳澄波先後成為第一位上榜帝國美展(雕塑類)與帝國美展(油畫類)的台灣人, 1922產生了第一位台灣醫學博士杜聰民, 年輕一代的台灣人才輩出, 而第一波留日的台灣學生亦陸續回到台灣站上各行各業的舞台, 社會勘成安定, 經濟十分繁榮, 也因為如此, 1920年代開始當時的台灣仕紳與知識階層進一步開始意識到要向日本人爭取政治上的權利, 例如1920在東京由台灣留學生所成立的新民會, 1921由林獻堂等人開始推動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以及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1923發行台灣民報, 1927台灣民眾黨成立等等..

此外, 從1920年代後期開始, 基於"內地延長主義" 的治理精神與原則 (也就是將台灣正視為日本內地的延伸, 原則上適用與日本相同的法律), 總督府開始在台灣全島設立高等教育機構。 在此之前主要是根基於1919所頒布的台灣教育令廣設提供國民基礎教育的小學校與公學校, 為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專門學校 (電影裡的嘉農就是成立於1919的嘉義農林學校), 以及培育大量師資的師範學校。 所以當時留學日本成了台灣人要追求更高深的專門領域學問的唯一途徑, 不過到了1928, 台大的前身, 台北帝國大學的成立後, 台灣子弟不再需要辛苦渡洋到東京, 留在台灣即可在世界頂尖的高等學術機構裡追求學問與研究!

到了1930年代, 更多新興的台灣本土人才與陸陸續續來台灣展現才華的日本人彼此在台灣這個舞台上良性的相互競爭, 使得整個台灣島進步的情況甚至在許多方面已經超越當時東亞最強盛的日本帝國本土, 成了為亞洲最先進的地區! 很多人可能不曉得早在1937年, 台灣已經有準國家公園的成立(大屯, 新高阿里山, 次高, 太魯閣四處 )。 而台灣 鐵路的密度, 電力的普及, 自來水管線的鋪設等等都已遠超過當時飽受軍閥割據之禍的中國大陸上的任何一個省分! 而攸關農業生產力的水利建設, 更是早在1920年代開始推動, KANO電影裡由八田與一設計的嘉南大圳在1930竣工。而1934所完成的 日月潭第一發電所, 更成為當時亞洲第一, 世界第七大的單一發電所, 提供了當時全台灣百分之七十的用電需求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25033793)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2 01:00 回覆:

道德良心安在?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local/chinapress/20140224/01485488393.html

日軍在台灣、朝鮮等殖民地徵召的慰安婦有大量未成年處女;而在中國佔領區,掠奪誘拐,已成為徵召慰安婦最主要的手段。

以海南的日軍慰安所為例。先是,1939年,台灣總督府接到海南島日占軍亟需設立慰安所和招募慰安婦的指示,隨即命台灣拓植株式會社負責執行海口海軍慰安所的興建工程,及慰安婦的募集與經營業務。台拓會社創設於1936年,是一家代理台灣總督府推行南進政策的國策會社——所謂“國策會社”,是日本近代的一種特殊企業,以國家資本為核心,由國家資本與財閥資本合資,受政府嚴格控制、監督、管理,為國家政策直接服務。

總督府之所以把慰安所的建設和經營交給台拓公司,顯然是考慮到不宜由政府和軍方出面來做這件事。但台拓公司是很知名的“國策會社”,由其直接操辦慰安所事務,輿論很容易將其與政府聯繫起來。故而,台拓會社又將建築工程交給其下游廠商田村組承辦,將募集慰安婦一事交給其融資客戶負責。其融資客戶之一的福大公司是一家代替日本政府掌控福建地區經濟利益的準國策公司,台拓會社在其中有1/3的股份。福大公司的身份也不適合直接操辦慰安所事務,故又貸款給八名“業者”,也就是底層商人,讓他們分別前往廈門、廣州、三灶島、海南島等地開辦慰安所。至此,外界只知道這些底層“業者”是慰安所的老闆,已無從洞悉慰安所與台灣總督府之間的關係。

台灣慰安婦台籍慰安婦

小時候,台南老家客廳裡,最令我好奇的,是一張擺放在神案旁的照片,照片中人穿著日本軍服,大人告訴我:「那是你三叔公僅存的照片。」他被日本政府徵調當軍伕,年輕時就戰死南洋。阿公談起他這位唯一的弟弟,似乎有那麼一點落寞。... 貼近阿嬤的生活,我有機會掌握阿嬤生活中許多不同的面向。印象最深的是沈中阿嬤曾說:「有時候,我覺得我人生已經結束了。」接觸阿嬤後發現,她們的命運很悲慘,表達她們真實的樣貌,就是一種生活壓力和生命陰影的圖像。一次到苗栗原民阿嬤家訪視時,甫遭喪夫之痛的阿嬤和社工員抱頭痛哭的場景,竟讓我忘記搶鏡頭的職業本能;另一次高雄訪視行程裡,見到阿嬤把年輕社工員當孫女般的自然擁抱,還主動拿出她戰時逃難所攜的一只箱子供我拍攝,那裡面裝滿她和已逝丈夫的回憶,當然也包括戰時身體受殘害的記憶,阿嬤珍藏半世紀的東西,毫不保留地全打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40128/35608423/

NHK會長 批慰安婦死要錢  中韓撻伐 日政府急劃界線   2014年01月28日    

日本NHK新會長籾井勝人,說南韓慰安婦(左圖,資料照片)死要賠償金「很奇怪」,引起撻伐。

【陳怡妏╱綜合外電報導】日本國營媒體「日本放送協會」(NHK)新會長籾井勝人(籾音同尼),上周六在就任記者會上說「慰安婦是戰時各國都有的現象」,引起南韓和中國等受害國家撻伐。日本政府昨劃清界線,指該言論是籾井個人意見,「不代表日本政府立場」。

涵蓋電視和廣播的NHK,是日本政府總務省轄下機構,去年底由經營委員會選出70歲的三井物產前副社長籾井勝人擔任會長,預料未來的報導立場將從原本的自由派,偏向國家主義。 

籾井除在就任記者會上暗示,未來NHK將加強報導和中、韓的領土糾紛,他被問到慰安婦問題時還說,戰時各國都有慰安婦,「德國、法國就沒有嗎?歐洲到處都有啊。南韓硬說是日本強擄民女當慰安婦,要求賠償,但這不是簽日韓條約時已經和解了嗎?現在又來要錢太奇怪了吧!」 

儘管籾井事後強調這是他個人意見,承認發言失當,但仍引起中、韓等國不滿。中國外交部昨敦促日本正視侵略罪行,妥善處理歷史遺留的問題。 

南韓外交部也批,NHK理應保持公正,卻扭曲史實,發表謬論。高齡87歲的南韓慰安婦批評籾井「荒謬」,南韓朝野要他盡快辭職。 

歷史學家說,日本二戰曾強迫20萬名台灣、中國、南韓和菲律賓等地的婦女,供日軍洩慾。 

http://newtalk.tw/news/2014/02/25/44730.html 2014.02.25 蕭維傑/綜合報導

曾在就任首日發表慰安婦問題「哪個國家都曾有過」的NHK會長籾井勝人,因發言引發「NHK信任危機」,NHK理事會全體理事今(25)日提出集體辭職,而籾井勝人也將因此辭去會長職務。

NHK(日本放送協會)會長籾井勝人曾在上月就任記者會上,作出否認慰安婦問題的發言;隨後,其他2位理事也先後發表了否認南京大屠殺事件,以及批判韓國政府追究日本政府的慰安婦責任問題的發言,皆引起日本在野黨的批評。

連日本政府都不敢如此美化日人過去的行為, 很奇怪台灣有你們這批人如此為日本賣力遮羞.

頁/共 2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