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心與布施
2006/05/10 01:09:59瀏覽1495|回應1|推薦1

生心與布施

“ 生心 ” 與 “ 布施 ” 都是金剛經的中心議題 . 金 剛經 要我們 : “ 不住色 , 聲 , 香 , 味 , 觸 , 法 , 布施 .” 金 剛經 又要我們 : “ 不住色 , 聲 , 香 , 味 , 觸 , 法 , 生心 .” 金 剛經 要我們 : “ 不住相布施 .” 金 剛經 又要我們 : “ 不住 ( 相 ) 生心 .” 學過代數的人 , 應該會起疑 ” 生心 ” 與 ” 布施 ” 是否是同一回事 ? 也就是 “ 要利益 ( 滅度 ) 一切眾生 .” 此事藏之於心 , 乃心願 . 發此大願 , 乃發心或生心 . 形之於外 , 有所做為 , 乃布施 . 在我們的世界 , 凡人沒有 ” 他心通 ”. 你生了心 , 發了大願 , 沒人知道 . 因此 ” 生心 ” 與 ” 布施 ” 是兩回事 . 但是在有 ” 他心通 ” 的世界 , 也就是菩薩 , 鬼神的世界 , ” 生心 ” , ” 布施 ” 也許是同一回事 .

佛教講身三業 ( 殺 , 盜 ,( 邪 ?) 淫 ), 口四業 ( 妄語 , 惡口 , 兩舌 , 綺語 ), 意三業 ( 貪 , 瞋 , 痴 ). 這身 , 口 , 意三方面 , 身 , 口應是布施的範圍 , 意應是 ” 生心 ” 的範圍 . 人世間困難之事 ( 例如臺獨 ), 先後次序 , 多半是先動心起意 , 然後是言語 , 文字 , 最後是行動 . 動心起意當然是 “ 生心 ”. 言行則是 “ 布施 ”. 佛教的布施分成財 , 法 , 無畏三種 . “ 財布施 ” 是以物資助 眾生 . “ 法布施 ” 是以知識助 眾生 . “ 無畏布施 ” 是救人於危難 . 這三分並不很邏輯 .

金 剛經 多次提到 ” 受持讀誦 , 與他人解說 ( 金 剛經 )” 的功德 , 比財布施要大得多 . 以兵法言 , 此乃攻心為上 , 攻城次之 .

如果凡人開悟了 , 知道宇宙人生等等的真象 , 深信之後 , 自然會生心 . 深信 , 生心同時 , 也自然會去 說去 做 , 也就是布施 . 我認為 ” 深信 ”, “ 生心 ”, “ 知 ” 是同一回事 . 言語 , 文字 , 行動是布施 . 王陽明說知行合一 . 孫中山說知難行易 . 實際上從發願 , 認知到言行是有距離的 . 聽其言 , 觀其行 , 言行之間都有距離 . 古人說立德 , 立功 , 立言 , 三不朽 . 立功 , 立言是布施 . 立德是不是生心呢 ?

起心動念 , 有利益一切眾生的想法是生心 . 使眾生確實得利乃布施 . 有時陰錯陽差 , 起意雖尚佳 , 但事與願違 , 愛之反而害之 , 如掖苗助長 . 毛澤東土法煉 鋼 , 餓死三千五百萬 人 , 起意是超英趕美 , 功德 ? 福德 ? 罪業 ? 另外一種 相反的 情形 , 無心插柳 , 柳成蔭 . 如果當初反是惡意 , 功德 ? 福德 ? 罪業 ? 因此聽其言 , 觀其行 , 驗其果 , 推其心 .

世上之所以會有 ” 事與願違 ” 之事 , 乃是因為凡人智慧有限 . 看不透三世因果 . 因此 , “ 般若 ” 或 “ 開悟 ” 乃第一要務 . 如果凡人開悟了 , 知道宇宙人生等等的真象 , 自然知道該做什麼事 , 如何做 ; 該 說 什麼話 , 如何 說 . 沒有 開悟前 , 布施不必急功好利 . 否則蠻斡冒進 , 事與願違 , 悔之末及 .

但不妨生心 . 生心之後 , ( 或之先 ) 應求開悟 . 最後布施 . 也就是先小乘度已 , 再大乘度人 . 說來說 去 , 開悟是首要 . 也就是天眼 , 天耳 , 神足 , 他心 , 宿命 , 神識 , 神算 , 漏盡 , 等神通 .

“ 一切眾生 ” 當然包括小我 . 人皆自愛 , 因此發心要 “ 利益一切眾生 ” 並非難事 . 如前所論 , 布施則較難 , 搞不好 , 事與願違 . “ 法布施 ” 又比 ” 財布施 ”, “ 無畏布施 ” 容易 . 俗語說君子動口 , 小人動手 , 實際上是說比做容易 . 金剛經說 : “ 法布施 ” 功德大 , 因此我輩凡夫們 , 宜先 “ 生心 ” 要 “ 利益一切眾生 ”. 然後 “ 法布施 ”, 讀誦傳播金剛經 . 其次是 ” 打坐 ” 禪定等 , 求開悟 . 財布施 , 無畏布施乃開悟之後的事 . 高僧大德在走路時並無寸步難行 , 留意有無誤踩死 螞 蟻 . 玉佛寺依然請人毒殺大殿的白蟻 . 佛教密宗只渡有緣者 . 慈濟門徒 , 也非人人把所有家當捐出來 . 若不開悟 , 得般若智慧 , 布施路上 , 寸步難行 .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1268278

懇請不吝賜教?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br8879576&aid=26807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以為
2007/08/07 04:39

心臟..不是說生就生的出來的...你也不可能再多生一個心臟出來...

所以..心..到底是啥心..心念心念...心應該還可以解釋成念頭吧

如果假設心=念頭..再把字帶進去看看

“ 不住色 , 聲 , 香 , 味 , 觸 , 法 , 生念頭 .” 哈哈..順眼多了...

“ 不住色 , 聲 , 香 , 味 , 觸 , 法 , 佈施 .”

我的興趣是把經書當故事書看..順便練練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畢竟..你不可能要求古代人用白話文去紀錄所有的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