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界, 非世界, 是名世界
2006/05/09 02:11:35瀏覽6513|回應20|推薦15
金剛經 裡一句 最(?) 常見的句子, 共出現35 - 40次 左右. 玆舉一代表句: “世界, 非世界, 是名世界.”   【註一】 如果搞不懂佛的真意, 金剛經算是白讀了.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 這句經, 應該也有許多解釋.

1. 緣起緣滅: 樹倒猢猻散. 美國35任總統, 甘乃迪遇刺身亡. 其夫人賈桂林日後嫁給希臘船王. 緣起時是總統夫人. 緣滅時是歐那西斯太太. 因此, (佛?)說:”夫人,非夫人, 是名夫人”. (緣起, 自性空, 假名)

2. 名實之辨: “世界, 非世界, 是名世界.” 古今大德有許多說法解釋. 但關鍵在九字中的第七字, “名”也. “名”者, 與”實”相對. 這就是 “名” 與 “實”, 或 “指” 與 “月” 之辨. 指月之辨 乃 佛教禪宗 著名之公案. 小和尚問 什麼是月亮? 大和尚 往天上一指, 小和尚 誤以為 大和尚 這麼一指 就是月亮, 而不知 真正的月亮在天上. 這就是 “指月之辨” 的公案. 錯誤 在名實 混淆了. 名者, 地址也, 代號也. 實者 內涵也, 真意也. 搞電腦軟件 (Assembly Language), 名實分的最清楚. 另舉一現時之例. 張三對李四說, 報紙說 紐約 發生了 911. 報紙實乃 引述 美聯社 某記者 現場報導. 因此, 報紙是名, 而 “美聯社 某記者” 為實. 故(佛?)說:” 報紙, 非報紙, 是名報紙”.

3. 無常: 卅年河東, 卅年河西. 137億(?)年前, 娑婆世界還沒有誕生. 若干年後, 娑婆世界將寂滅. 在科學界已是公論. 因此, (佛?)說“世界, 非世界, 是名世界.”

何謂: "曾經擁有?" 真實 與 時間(天長地久,永恆) 是两回事. 歷史是真實. 否則, 為何學歷史? 上帝, 轉輪聖王, 佛菩薩那兒 都有筆帳. 天知, 地知, 你知, 我知, 鑽石曾經是鑽石. 生命只要閃爍, 片刻便是永恆.

4. 電子顯微鏡: 把恆河砂放在顯微鏡下看. 大多砂粒是石英(Quartz)棵粒分子. 把石英分子再細分, 乃是二氧化矽. 氧原子再分下去, 乃是質子, 電子. 再分下去, 乃是介子, 夸托. 再分下去, 乃是測不準了. 因此, (佛?)說“微塵, 非微塵,是名微塵.”

5. 廣角鏡: 世界大同是理想, 事實是, 不同的地方, 同一事物, 大不相同. 例如牛在美國是盤中餐; 在印度則是聖物, 沒人吃的. 橘遹淮為枳. 兩軍對壘, 英雄掉落敵營, 變成階下囚. 成者為王, 敗者為寇.

6. 盈虧論: 抄股票的人, 常有的疑問. 賣了, 股票繼續大漲? 少賺許多, 該賺的, 沒賺到, 不覺得真虧大了?

7. 雙面間諜: 敵乎? 友乎? 亦敵亦友. 如意時, 左右逢源; 失意時, 豬八戒照鏡子, 裡外, 三面不是人. 又如 黨內初選, 既聯合, 又鬥爭. 對內, 你死我活, 對外, 槍口一致. 敵乎? 友乎?

8. 真幻之辨: 莊子醉時多, 醒時少. 因此懷疑, 夢境為真? 醒境為幻? 許多靈魂出竅的人, 信誓旦旦, 出竅時, 比未出竅時, 要真實萬倍. (請見www.ndeRF.org)

9. 觀點不同: 圓柱平置於桌上. 正面看為圓, 側看為方. 半杯水, 半滿? 半空? 甲乙两小和尚, 某日, 两人見一物, 甲說, 是圓, 乙說, 是方. 甲去大和尚處告. 大和尚說, 你對. 甲告知乙. 乙乃去大和尚處告. 大和尚說, 你對. 乙告知甲. 甲乙都去大和尚處告. 大和尚說, 你們都對.

原來此物是筆筒, 筆筒倒橫在桌上. 從甲處看, 見底, 故曰圓, 從乙處看, 見側, 故曰方. 大和尚 在臺壇 曾拜讀 子象 瞎子摸象 帖. 故曰: "你們都對".

10. 以偏蓋全: 瞎子摸象, 鼻子, 牙齒和肚子怎麼會一樣?

11. 風動? 幡動? 六祖說: 心動. 我說: 都動. 您說呢? 都非動?

12. 量變造成質變: 少量可殺寄生蟲, 吃多了, 傷肝, 身子也殺死了. 是藥? 是毒? 世俗之事物, 大都太多會出問題, 例如, 金子多了, 保存費心費錢. 穀子多了, 穀賤傷農. 女人(相好)多了, 擺不平. 汽車, 房子多了, 維修管理成問題. 除了”韓信練兵, 多多益善”之外, 瑞士銀行 祕密存款數, 也是多多益善. 你可知道, 還有什麼是多多益善的? (Hint: 金剛經 提到7 或 12 次).

13. 塞翁失馬: 是福? 是禍?

14. 魔術表演: 明知是假, 可真似真. 若沒人提醒您, 怎知是魔? 是佛? 因此, “魔來魔斬, 佛來佛斬”.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15. 天威難測: 如女人的心, 說變就變. 玆舉一例. 某軍閥某次與姨太太們打麻將, 手上有一條, 俗稱么雞. 上家打出一張一筒, 俗稱大餅, 軍閥就就用一條吃了大餅. 並謂雞當然能吃餅. 過了一會兒, 某姨太太也想以一條吃一筒. 可某軍閥這次不許, 說雞吃飽了. 所以吃不下了. 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性點燈. 多重標準 (Double Standard). 法無定法. 成者為王, 敗者為寇. 焚書坑儒, 指鹿為馬, 槍桿子裡出政權.

16. 測不準: Nobel Prize - werner 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 物理獎有此一說. 眼耳鼻舌身意都本領有限, 凡人眼不能見X光, 電磁波, 紫外線. 耳不聞超低頻與超音波. 飛行中的子彈, 凡人看不見. 六識之外, 如各人功德柱, 命盤, 凡人無法知覺. 動物喜親近高僧大德. 眼耳鼻舌身意(心電感應) 六識所成之相,不是真象的全部, 以之下結論, 靠不住也. 因此佛要我們離相.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不取於相”, “應無所住(相), 而生其心(發心, 動心起意)” 都是此意.

17. 看事物, 不能只看表面. 磁核共震機, 超音波掃描機, 能照出人體內不同深度的橫切面. Beauty is only skin deep. 找對象, 內在美, 外在美都重要. 外面看是天使, 裡面卻是魔鬼. 披著羊皮的狼. 面善心惡. 佛的本意, 是叫我們不要痴迷 (執著), 要開悟. 此乃”意三業(貪瞋癡)” 的 “癡”也.

18. 金剛經, Section 16, ..... 一切法皆是佛法 ..... 是故名一切法.

以 經文上下文看, "法" 指 "方法". 既是方法, 誰都能使, 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刀能殺入, 也能開盲腸, 救人, 原子彈能殺人, 也能終止二次大戰, 嚇阻三次大戰, 水能載舟, 也能覆舟, 黑貓,白貓,會捉老鼠的,就是好貓. 魔法, 佛也能用, 故曰: "一切法皆是佛法".

19. 雞生蛋, 蛋生雞, 先有雞? 先有蛋? 造物者 創造雞蛋時, 叫它是蛋, 或叫他是雞, 因此, A非A是名A. 名者, 稱名, 叫作也.

20. 佛? 魔? 一般了解, 佛善, 魔惡. 判定善惡, 乃分佛魔. 殺你一刀, 惡吧? 可切除發炎盲腸, 癌腫瘤, 可是救了您. 喂你一口糖, 善吧, 可若你有糖尿病, 血糖過高時, 可能害了您. 善惡一時搞不清. 六祖: "不思善, 不思惡........"

21. 事實勝過雄辯 ? "不然 要律師, 何用?" - "沉水扁" 名句. "謊話說一千遍, 就成真話" - " 毛主席" 名句. 曾参殺人, 第三遍, 知子莫若母 就 逃命去了. 瞎子摸象, 多琢摸, 不能人云亦云, 為了說教 方便, 佛有時也會唬人. (請參考: 宗教聯合國版, 子象閒談室, "佛會唬人嗎?" 一文). 上帝 更是 唬人高手, (請參考: 宗教聯合國版, 子象閒談室, "小巫見大巫?" 一文). 而且事實會變的, 億萬年來, 地球南北極就 反覆 好幾次. 人的歷史, 更是蓋棺論不定, 李自成, 中共稱英雄. 之前為土匪.

22. 佛教講因果輪廻報應, 可又說: 法無定法. 換言之, 也許永不受報. (牌局永不玩完, 何時付錢?) 筆者曾做一夢, 靈魂出竅 見了上帝, 上帝將筆者在世時 為善為惡 以錄影帶方式, 放給我看, 於每作惡之時, 責問筆者. 完了, 筆者 反問 : "您既然至善 又無所不能, 當毛主席 做惡時 您在那裡?" 上帝聽了, 並無言語, 只見緩緩撕去面具, 竟然是 毛主席...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 ? 筆者半信半疑, 毛主席 害死 35,000,000+ 人, 可享 富貴榮華, 女色高壽. 因果報應何在? 天理何在? 至今, 毛主席 棺材, 毛相仍 供奉 在天安門廣場, 因果報應何在? 天理何在? 中共今日所行之路 與 蔣家在臺 所行之路, 所差無幾, 毛主席 不過是浪費了 大家 30年 光陰 (1949 - 1980), 害死 35,000,000+ 人. 因果報應何在? 天理何在?

23. 世上常有完全相反的理論, 都對. 例如, 妳說往東, 他說往西, 豈不是180度 完全相反, 可都能到美國 (殊途同歸, 條條大路通羅馬). 哈, 地球是圓的 ? 東西, 非東西, 是名東西.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127089204?raid=8850610#rep8850610   宇宙 或也是圓的 ? !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57011933

24. 九二共識,各自表述,其實,沒有共識。共識,非共識,是名共識。

25. 金剛經: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意指: 世上沒有真相。鏡花水月,戲夢人生 之故。戲演完了,夢醒了,戲夢裡的總總,原來都是假的。戲夢裡的曹操,不是原本的曹操,演員名單上的曹操。問題的關鍵是: 當下真。當下仍活著,好戲正演著,好夢正甜呢。真 ? 假 ?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1258315

26. 靈界交換意見用它心通 Telepathy (實相?),不用語言文字 (虛名?)。

27. 江湖相士: 母在父先逝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28. 太陽 從西邊 升起? Yes ! 在高緯度地區上空,乘超音速飛機 (F104),當速度超過地球自轉時,太陽 即從西邊 緩緩升起 !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7430670

29. 『當 越來越多 的 炒家 注意到 某種 奇招﹐用奇招 打敗 股市 的希望 就 飛灰煙滅了。 例如 以 200 天 平均值 決定 買賣 ~ 宜 三思而行 (子曰: 再,斯可矣。) 』~ 馬可‧ 哈伯 “ As more and more investors begin to follow a system, of course, its potential to beat the market begins to evaporate. ” you may want to think twice before buying or selling stocks based on whether the market is above or below its 200-day moving average. ~ Mark Hulbert 當人人都知道,『奇』招就失效啦 !

30. Stock market reflects the economy. When the economy falls apart, the Fed responded with QE3, the stock market takes off.

31. GDP, 非GDP, 是名GDP? ~ 狗屎 經濟學!

兩個聰明的經濟學天才青年,經常為了一些高深的經濟學理論爭辯不休。
一天飯後一起去散步,為了某個數學驗證的證明兩位傑出青年又爭執了起來,正在難分高下的時候,突然發現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
甲就對乙說:「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願意出五千萬。」五千萬的誘惑可真不小,吃還是不吃呢?
乙掏出紙筆,進行了精確的數學計算,很快得出了經濟學上的最佳報酬率解:『吃!』
於是甲損失了五千萬,當然,乙的這頓加餐吃的也並不輕鬆。
兩個人繼續散步,突然又發現另一堆狗屎,這時候乙開始劇烈的反胃,而甲也有點心疼剛才花掉的五千萬了。
於是乙對甲說:「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給你五千萬。」
於是,不同的計算方法,相同的計算 結果--『吃!』
甲心滿意足的收回了五千萬,而乙似乎也找到了一點心理平衡。
可是突然間,兩位天才同時嚎啕大哭:鬧了半天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卻白白的吃了兩堆狗屎!
他們怎麼也想不通,只好去請教他們的教授,一位著名的經濟學泰斗為他們解釋原因。
教授聽了兩位高足的故事,沒想到這位經濟學泰斗竟嚎啕大哭起來。
好不容易等情緒穩定了一點,只見經濟學泰斗顫巍巍的舉起一根手指頭,無比激動地說:「一億啊!一億啊!我親愛的同學,我代表國家感謝你們,你們僅僅吃了兩堆狗屎,就為國家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貢獻了一億的產值!」
注意喔,政府公佈的GDP背後通常有這種陷阱,因為光是買空賣空,雖然增加數字,但並無法增進百姓的真正福祉。
一堆既天才又白癡的 經濟精英的把戲. (金融風暴就是他們的傑作).

32. 靈界 看人世,戲夢人生,有如台下看台上。 是否 有可能 有超靈界 看 靈界 ? 超超靈界 看 超靈界 ? .....

33. 『道可﹐道非﹐恒道。可﹐非﹐名。』 ~ 老子 道德經   https://kknews.cc/culture/m282n96.html   http://www.buddha.url.tw/newforum/viewtopic.php?f=9&t=842&start=31

34. ? 善知識, 您能加幾條嗎?

懇請不吝賜教?

ps. 老朽 (瞎摸象) 認為: item 25 是最好的 詮釋,極可能是 釋迦牟尼 原意 ?

宏觀 的 世界﹐以 放大鏡 細看﹐細到 分子﹐原子﹐電子﹐介子﹐量子﹐當然 不再是 世界 ? ! 因此 說 『世界, 非世界』﹐但 又與 時間﹐數學 的 虛數﹐... 不同﹐總得 有個 iD ? 代號 ? 稱呼 ? 因此 ~ 『是名世界』。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br8879576&aid=26701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西風有話說10:「世界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真正的意思!
2006/10/18 13:55

問:老師提到萬一日輪沈下去就把它拉上來,那不也有點像拉記憶中...

答:拉上來就是真的太陽升起,你的意念可以影響,但那個影響,不但影響自己,還可以放光照別人,別人也會發熱的,一照他就發熱,那樣子到底是真還是假?所以對我而言,如果這個算假的,那我看到的太陽也是假的;如果我看到的太陽是真的,那麼我這樣看到的也是真的。對我而言就是這樣子。

問:老師!上個禮拜華嚴經上講『佛法不異世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這什麼意思?

答:就是世間法跟佛法是一樣的,不異就是沒有差別。

問:世間法不是在管有相的東西?佛法是去相的東西,這兩個......

答:佛法講離相也講有相,佛法沒有不管。對你來講你現在是覺得不一樣,那就還做不到佛法不異世間法。

問:佛法是所有道理的本源的話,世間是從那邊出來?但是若以世間法來看,各種的相、各種的物體,互相隸屬的關係......這兩個怎麼不異?

答:做到了就不是像你這樣瞭解,他就是不異,就是沒有差別,這個不是用說的,這個要做到的,也就是你真的覺得是一樣的,也不是因為華嚴經這樣子講,於是就認為是一樣的,也不是這樣。要真的覺得是一樣,這才算。

問:剛剛這位師兄說的,我再延伸一下:假設你真的做得到了,你真的覺得都一樣了;但是別人看你,會不會認為你只是這邊或那一邊?

答:別人喔!那是別人的事。

問:我知道,你不會在乎別人。如果說世間的眼光看到你,卻是偏向左邊或右邊?

答:世間人要怎麼看?那是世間人的事。

問:你今天可以展現出讓他看到的是左邊這一邊,明天又可以展現讓他看到的是右邊,你可以自由啊!

答:也不是,世間人會看到怎麼樣,那是世間人的事,做到一樣就是覺得一樣。其實這個就是金剛經的「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說的就是這個。那佛法怎麼可以等於非佛法?你覺得不可以,那就是不可以;如果你覺得可以了,那麼你就達到了是名佛法,這個狀況和條件你就達到了,不然沒有達到。所以這個不是用說的,這個是要做到的。像我現來看的話,佛法跟世間法就是一樣啊!我怎麼看都一樣。譬如說我們都知道金剛經是佛法,而企業經營怎麼也在講金剛經一樣的事情?像管理,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怎麼他們也在講這個?他們的主管領導員工的時候,管到他們會自己管自己,而那就是最好的管理了,這也就是做到「管到不用管」的境界,這不就是金剛經嗎?企業經營管理法是世間法啊!而我一看就覺得這個是佛法,就是金剛經,所以世間法處處都有佛法呀!

資料來源:http://www.obf.org.tw/new/index.htm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西風有話說9:「世界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真正的意思!
2006/10/18 13:53

「是名……」的探討

時間:92年4月21日
地點:廈門精舍

主講:梁乃崇教授

紀錄:蔡素鈺

整理:王聖宗、汪滿妹

問:老師,前些日子您提到九德,其中有一德是柔而立,您說就是柔軟而挺立。而我們在打坐時,把身體放鬆、放柔軟,身體就會很快的就會有一股氣,於是身體就會非常挺直,這樣的狀況算不算是柔而立的例子呢?

答:算。

問:我不太明白柔而立的這個例子的「是名什麼」指的是什麼?

答:「是名什麼」就是「是名柔」。

問:情況是柔軟和挺立沒有分別,到一個極致或全等的那種狀況?

答:對。

問:那樣子有現性嗎?

答:已經達到金剛經的狀態。

問:金剛經的狀態不是回到本心的狀態?

答:是,但這個還不是現性的狀態。

問:我的意思是:這樣的例子可以算是金剛經的例子嗎?

答:是金剛經的例子;但是還不是算現性,因為現性是特別指我們的知覺者而言。

問:若做到一個極限就可以達到嗎?

答:會跟知覺者性質接近,但不是現性。

問:老師,這個月的連線法會最後一個師兄問到內觀跟外觀的問題,請問老師!當我做反聞聞自性時,日月輪就會跑出來,那我該怎麼辦?

答:噢!日輪、月輪都出來了,就是外覺和內覺同時都做到了。

問:那出來的時候,我就會往裡面看,因為我在做反聞聞自性之前,我是沒有這樣子的動作。

答:你做反聞聞自性時通通出來了?

問:先有一個月輪,然後就縮成一個日輪,一直這樣反覆,久了以後就變成比較亮、黃色的……

答:在什麼地方?

問:在我的前面。因為我在做反聞聞自性時我是沒有往內觀的,可是他就自己出來了。

答:這個還不是內觀,因為它在你的前面,就是外觀。

問:可是我的眼睛是閉著,因為我在做反聞聞自性,我沒有刻意的往內觀,但我知道那個是日、月輪嘛!

答:喔!那個不是我講的日、月輪。

問:那是什麼?幾乎每次都會跑出那個東西?

答:那個啊!還在外覺。

問:外覺?外覺是什麼?

答:外覺就是外修。

問:那我要怎麼辦?

答:也沒有怎麼辦。

問:就這樣一直看著它嗎?

答:可以。你這樣是外覺,不是我講的內觀。你所看見的東西是明點。

問:他有時候會有一個方向旋轉,大部分都是順時鐘吧!有時候像豆芽菜這樣子凹凹的。

答:這不一定,明點是很多樣的,都還是明點。明點有很多變化,裡面有好多關卡。

問:在往內觀的時候,真看到還是假看到?假看到和記憶又怎麼分別?

答:沒有關係,不管他。若感覺像是看到真的東西,那就算真看到;若看到的是模模糊糊的,好像是你記憶一般,那就是假看到。其實它會變得就像我們看到的太陽那樣的真切!

問:有時候看不到,自己會變出一個那就是記憶中的?

答:也可以,也會的。不過那樣子也有點接近,不是沒有。

資料來源:http://www.obf.org.tw/new/index.htm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西風有話說8:「世界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真正的意思!
2006/10/18 13:50

  下面我再舉「我相」為例,各位看我套用《金剛經》的句子:「我相,即非我相,是名我相」,請大家看我怎麼解。說到「我相」,可以說這個身體就是「我相」;各位也會認為「自己這個身體」就是「我相」。好,現在就把自己的身體觀想放大,要真的觀想放大喔!放大到瀰遍整個虛空、整個宇宙,把自己放大到和整個宇宙一樣沒有界限,一直放大。因為整個宇宙到底多大並沒有界限,所以就一直放大。好,如果真的這麼放大了,這一放以後,大家就都被包在「我」裡面了啊!這個宇宙也包在「我」裡面了!那麼你和他全都不存在了啊!這個宇宙也都不存在,都是「我」了啊!各位請再想想看,如果只有我,而沒有你、沒有他的話,原來「我」的定義還在不在?原來「我」的定義就不在了!也就是「我」消失了。原來「我」的定義是「這個身體就是我」,而我旁邊的就是「你」,離我遠一點的則是「他」。但是經過這樣子放大了以後,原先這個「我」的定義就不見了,不存在了,因為你和他都不在了。這個時候就是「非我」,「我」即「非我」。所以一達到「非我」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我--「是名我」。

  以前我曾經就這個「無我」的問題特別去請教過我的師父 華藏上師,因為一般人都會講:佛教是「無我」的,可是這顯然和佛法提到的「自性」相矛盾,因為既然「無我」了,為什麼又有「自性」呢?所以我就特別去請教我師父 華藏上師。 華藏上師告訴我:「佛法的﹃我﹄是橫遍十方,窮豎三際的!」也就是說佛法是有「我」的,但是那個「我」的性質是空空蕩蕩的,空空蕩蕩到什麼程度呢?空空蕩蕩到橫遍十方,窮豎三際!你看,一個「我」可以橫遍十方,窮豎三際,原來定義的「我」就破掉了,這個才是「無我」的真意。佛法裡面的「我,即無我,是名為我」,那個「是名為我」就是「真我」,這個「真我」是有形和無形貫通的狀況。以上這個例子,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聽得更明白?如果以上所講的都聽懂了,那麼剛才那位先生提的這個問題應該都解答了

----楊弘宇居士記錄

【編者的話】

  本篇講詞係清華大學梁乃崇教授應馬來西亞同修邀請,遠赴吉隆坡弘法所作的開示,內容精采,發前人之所未發,不但展現了《金剛經》的甚深義理,同時比較了佛法與世間哲學之間的差異,值得向所有佛子和世人推薦,以為讀誦《金剛經》的參考,故本刊特選作第十期《圓覺之友》,以饗讀者。編者也決定將本文附列於即將出版的《圓覺宗‧金剛經講義密解》一書中,以幫助世人對《金剛經》有更深入而完整的體悟,是為所願。資料來源:http://www.obf.org.tw/new/index.htm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西風有話說7:「世界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真正的意思!
2006/10/18 13:49

  現在我們不需要去管禪宗,也不需要去管什麼現代心理學,這個心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就拿自己的心來觀察一下。現在大家都在聽我講話,我講的話是被你們聽到的,那是誰在聽呢?你會說:「就是我在聽啊!」好,是你在聽,但你絕對不是我的聲音,你聽我講話的那個主人絕對不是我的聲音。所以你一聽到聲音的時候,就有一個聽聲音的主人在那裡,那個聽聲音的主人一定和那個被聽到的聲音是不一樣的,這點馬上就可以知道。由此可以察覺你的心裡面顯然有一個結構,就是「能\所」。我現在把這樣的結構用另外的話來表示:凡是被聽到的、被知道的,我全部給一個通稱,叫「被知的範疇」。既然有被知的東西存在,就存在了一個可以知道這些東西的主體,我現在給這個主體一個新的名字,其實也不是新的,《圓覺經》裡面就有,叫做「知覺者」。這個「知覺者」是什麼呢?就是你的「本來面目」、你的自性。這樣的結構大家隨便一想便知,沒錯,是這個樣子。但是這裡面有一個要點:它是「知覺者」的時候,就不可以被知;如果被知道了,就變成在「被知的範疇」裡面了。它如果不能再被知,就有一個什麼特性呢?有「無」的特性。它無什麼呢?它無「被知的範疇」||所有被知的東西都在這個範疇裡面。我們如果以「被知的範疇」來看這個「知覺者」的話,它什麼都沒有!但它本身仍是一種「存在」,「沒有」就是它的特性。這也就是佛經一直在講「無」、講「空」的關鍵。要描述這個「知覺者」,必須用「無」、用「空」來表示,因為這是「知覺者」的特性。

  當然,我們用「無」、用「空」,這個「無」與「空」也可以是被知的。譬如說,這個杯子現在裝了水,我把水倒掉,杯子空了,不也代表「空」嗎?那佛法要講的「空」是不是像這個杯子裡面的被知空?不是的,這個杯子的空是被知的,而佛法所要表示的那個空是沒有辦法被知的,是個「不被知的空」。像這樣沒有辦法被知的空,才是佛法要講的。可是一旦落在這個世間,大家都要藉用語言文字來詮釋,而語言文字全都是被知的,佛陀沒有辦法,就只好借用被知的「空」、「無」來表達。所以禪宗才會說「不立文字」,一言語,就道斷!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個緣故!目的就是要彰顯這個不被知的「空」、不被知的「無」的特性。所以我們一落在「被知的範疇」,就落在「意識心」的層面,落在「有相」和「分別心」裡面;一旦脫離了「被知的範疇」,就顯出「無相」、「無分別」和「空」這些性質,這是我們心靈裡面一個很清楚的結構。這個結構禪宗弄得很清楚,也表達得很清楚,可惜真懂禪宗的人並不多。在唐朝的時候可能很多人懂,可是到了南宋以後懂的人就少了。其實這個東西不難懂,大家心裡面已經清清楚楚擺在那裡了。

  現在回頭再解釋這個黑格爾的「辯證法」,剛才提到黑格爾的「正」和「反」都是落在被知的狀況,也舉了好的、壞的和白的、黑的,來對應「正」與「反」,而這些好的、壞的和白的、黑的全都是在被知的範疇裡。可是《金剛經》裡面講的「即非什麼」,根本不落在這個「被知的範疇」裡面,已經超越出來了。超越到那裡呢?超越到空、無的「知覺者」這邊來。所以當我們把《金剛經》與「辯證法」拿來比較,就會知道,黑格爾的「正」、「反」、「合」全在「被知的範疇」裡。而《金剛經》裡面的「是什麼,即非什麼,是名什麼」,這個「是名什麼」是打通了「被知的範疇」和「知覺者」的整體關係,這兩者一打通了,就是中觀。中觀有兩個狀況:一個是「亦空亦有」,有被知的,又有「知覺者」。另一個是「非空非有」,既不是被知的,也不是「知覺者」;也就是既不是這個世間的,也不是出世間的。所以我沒有辦法同意說:《金剛經》裡主要的句型與黑格爾「辯證法」的「正」、「反」、「合」是一樣的,這是我沒有辦法接受的,因為根本不是一回事嘛!但是如果有人沒弄通,讀《金剛經》的時候落在意識之中,那真是會變成黑格爾的「辯證法」,這是不通才造成的結果。

資料來源:http://www.obf.org.tw/new/index.htm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西風有話說6:「世界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真正的意思!
2006/10/18 13:45


 這個道理當然很深奧,可是各位也不要認為就深奧到永遠不會懂。雖然你不知道「一心三觀」,可是只要順著經文那麼一唸,就已經做過了。佛已經把它設計成這樣的句型,讓人讀了,自動會有「一心三觀」的反應,這是一個非常精要而簡便的設計。當我們要為別人解說這類句型時,才把它說明成這是假觀,那是空觀,如何又是中觀;倘若自己要修,可以不了解這些說明,就直接去實踐了,所以並不那麼難。下面我再把這類句型做個解釋:

  剛才我們提到,《金剛經》的句型和黑格爾的「辯證法」裡的「正」、「反」、「合」,看起來很像,其實並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我們先來看什麼是「正」、「反」、「合」。「正」與「反」,無論怎麼說,全都落在意識和相中;而《金剛經》裡的「即非什麼」,並不在意識和相中。空觀要超越意識,是離相的,所以空觀已經不在「被知的範疇」裡。如果是在意識之中,那就是在「被知的範疇」裡面,這一點我等一下還要再說明。但是黑格爾「辯證法」卻在意識範圍之內。像「正」、「反」、「合」究竟是什麼東西呢?譬如說一個東西好,另一個東西壞,那麼好的是「正」,壞的就是它的「反」了;而無論是好或是壞,這兩個都是被知的,都是在意識之中,所以這個「反」不是空觀。它的「正」和佛法的假觀當然都還在意識中,這一點是
相同的。但是這個「反」呢?「壞」,是「好」的相反;「醜」,是「美」的相反。它的「反」是這樣子的「反」,和《金剛經》要講的「非什麼」並不一樣,「非什麼」是不落在意識中的。所以「正」和「反」就像什麼呢?就像一個白的和一個黑的,是一正一反。好,如果我們把白的和黑的混在一起,變成灰的,就是它的「合」。然而《金剛經》並非如此,《金剛經》說「白的,即非白的,是名白的」。那個「非白的」,並不是黑的,也不在意識中。這「是名白的」則是超越意識和相的,是中觀,與黑格爾「辯證法」的「合」,不在同一個層次。

  像這樣的了解我們可以再講一些。剛才講到一個詞--「被知的」,我說「空」就超越了「被知」,這件事情可能在座有不少人並不曉得是什麼意思,現在再把這個觀念講清楚。禪宗有一個常用的詞彙「能所」,「能」是指能夠知道的主角,「所」是被知道的現象。那麼禪宗所講的「本來面目」在「能所」的哪一邊呢?「本來面目」在「能」這邊,不在「所」這邊;而被知的現象則在「所」這一邊。人類心靈裡有一個最明顯的結構,就是「能\所」的結構,這個結構在現代心理學裡面並沒有說明,但是在禪宗裡面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

資料來源:http://www.obf.org.tw/new/index.htm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西風有話說5:「世界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真正的意思!
2006/10/18 13:43

  其實這個「辯證法」是哲學裡面的思惟方式,也曾經產生過很大的威力,而佛教《金剛經》裡的句型是不是和它一樣呢?不一樣!絕對不一樣!但是一般人大概都分不清楚。就我所知,有些人讀《金剛經》曾經把這兩個當做是同樣的思想方法,事實上並不一樣。而且黑格爾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人,可是《金剛經》則是兩、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啊!時代就不相同。它們的型態表面上看起來有點相像,但實質上所代表的意義迥然不同,現在我就來深入解釋:

  首先,佛說「什麼」,就是給出一個狀況,這個狀況是我們世間能夠接受、能夠了解的;接著又說「即非什麼」,這是一個世間不存在的狀況,立刻把原先有的狀況對消了;這也就導致這兩個狀況同時並存,才是接下來「是名什麼」的意義。我們讀《金剛經》,讀到這裡,完全不要去分析,只是用你的心靈去感受就對了。

  現在來看看這樣的句型讀下來,對我們的心靈會產生什麼作用?以下就從這個角度來解釋。譬如說,當我們讀到「莊嚴佛土」,心裡就會想:我們要把佛土弄得漂漂亮亮,乾乾淨淨,或者很舒適,這是莊嚴佛土的一部份狀況。這樣做了以後,我們再來看,佛說:「即非莊嚴佛土」。對前面這個狀況,佛說「就不是莊嚴」,那我們是不是並沒有把佛土弄得好好的?把它弄得好好的就是莊嚴啊!是不是有什麼辦法,既有「莊嚴佛土」的效果,同時還能「沒有在莊嚴」呢?我們一唸到這個地方,心裡會一下子停頓而感到茫然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一停頓,使得「莊嚴佛土」想要做的那些動作,譬如怎麼樣去把佛土佈置得很好等等,一下子都停頓了。這一停頓,就把「莊嚴佛土」這個動作的「有相部份」止息了,沒有了。但是,心裡面還是存有一個要莊嚴佛土的願望。也就是屬於有相的那些想法,全都停掉了,只剩下無相的願望。而內心裡面那個無相的願望,就是「是名莊嚴佛土」,這才是真正莊嚴佛土!

  我們平日讀誦《金剛經》,照著經文唸下來,這些句子會自動在心裡造成前述反應;如果不斷地讀誦下去,它就這樣不斷地刺激、反應。刺激、反應。所以只要讀誦《金剛經》,都會有很大的功德,因為它已經在清淨你的心靈了,這就是修心||只是讀誦,就已經在修心了。當然,這樣的效果是不知不覺的,如果能夠了解之後再讀誦,這樣修行的功效會更大,會更顯著。

  此外,這個句型還可做另外一種解釋。第一,「莊嚴佛土」這件事情,我們也可以說是修假觀。我要「莊嚴佛土」,要大千世界莊嚴輝煌,這是在修假觀,在修「三摩缽提」。「即非莊嚴佛土」,那是什麼呢?是修空觀,修一個「無」字。修「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沒有,空了,所以是空觀。那麼當這兩個句子連在一起唸:「莊嚴佛土,即非莊嚴佛土」,這兩個當作一件事情,同時並存,這是修什麼呢?是修中觀。中觀怎麼修呢?就是假觀和空觀同時修,也就是「亦空亦有」--「有相」又是「無相」,「有相」與「無相」同時存在。若問中觀怎麼修呢?就是這樣修。通常我們講解空觀怎麼修,可以講得清楚;假觀怎麼修,也能講得清楚;而中觀就很難講。但是如果假觀你也會,空觀你也會,那怎麼修中觀,就比較容易講,就是把假觀和空觀同時修,一次做,兩個做成一個,這就是中觀。所以後面那第三句話「是名莊嚴佛土」,就是中觀。我們讀誦《金剛經》的時候,一串句子唸下來,已經把假觀、空觀與中觀一起修了,這就是我師父 華藏上師教的「一心三觀」。什麼是「一心三觀」呢?把這三觀一個心念就完成了,叫做「一心三觀」。

資料來源:http://www.obf.org.tw/new/index.htm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西風有話說4:「世界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真正的意思!
2006/10/18 13:40

《金剛經》主要句型與黑格爾「辯證法」的異同
時 間:民國八十二年(西元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下午三時
地 點:馬來西亞吉隆坡圓智精舍
講述者:梁乃崇教授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如果對昨天講的《金剛經》還有不明白的,今天我可以再講。因為昨天安排的時間只有兩個鐘頭,我必須把《金剛經》中最重要的義理在那短短的時間內講出來,所以沒有辦法細說。各位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利用現在的時間提出來問,我會就你能夠了解的範圍來講。

某先生:
  昨晚您講解《金剛經》,提到「什麼,即非什麼,是名什麼」,能不能請您再解釋一下?

梁教授:
  好,剛才那位先生問到《金剛經》裡一個最常見的句型,我們隨便翻《金剛經》,幾乎每一頁裡面就有好多這類型的句子,可見這是經中最重要的句型。這個句型很多人很早就注意到了,但並不見得都能正確掌握其中的訊息。這樣的句型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呢?譬如它開頭先講:「莊嚴佛土」,先標出一個我們能看得懂或者能了解的意念,即「什麼」;接著就說:「即非莊嚴佛土」,也就是「非什麼」,不是莊嚴佛土;然後又再告訴我們:「是名莊嚴佛土」,這裡就是「是名什麼」,喔!這樣才是莊嚴佛土。《金剛經》從頭到尾,一直都是用這樣的句型在陳述。你甚至可以把這個「莊嚴佛土」用數學裡的代數「X」來表示,也就是下面這樣的句型:

「X,即非X,是名X」

  那麼,這樣的句型究竟有什麼內涵呢?我現在就把這個句型所含的真諦好好和各位談一談。很早以前,有人曾把這個句型誤會成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辯證法」。因為「辯證法」是講「正」、「反」、「合」,和《金剛經》的句型表面看起來很像,所以他們就誤以為《金剛經》的句型就是「辯證法」,或是黑格爾「辯證法」裡面的型態。
《金剛經》主要句型與黑格爾「辯證法」的異同
時 間:民國八十二年(西元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下午三時
地 點:馬來西亞吉隆坡圓智精舍
講述者:梁乃崇教授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如果對昨天講的《金剛經》還有不明白的,今天我可以再講。因為昨天安排的時間只有兩個鐘頭,我必須把《金剛經》中最重要的義理在那短短的時間內講出來,所以沒有辦法細說。各位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利用現在的時間提出來問,我會就你能夠了解的範圍來講。

某先生:
  昨晚您講解《金剛經》,提到「什麼,即非什麼,是名什麼」,能不能請您再解釋一下?

梁教授:
  好,剛才那位先生問到《金剛經》裡一個最常見的句型,我們隨便翻《金剛經》,幾乎每一頁裡面就有好多這類型的句子,可見這是經中最重要的句型。這個句型很多人很早就注意到了,但並不見得都能正確掌握其中的訊息。這樣的句型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呢?譬如它開頭先講:「莊嚴佛土」,先標出一個我們能看得懂或者能了解的意念,即「什麼」;接著就說:「即非莊嚴佛土」,也就是「非什麼」,不是莊嚴佛土;然後又再告訴我們:「是名莊嚴佛土」,這裡就是「是名什麼」,喔!這樣才是莊嚴佛土。《金剛經》從頭到尾,一直都是用這樣的句型在陳述。你甚至可以把這個「莊嚴佛土」用數學裡的代數「X」來表示,也就是下面這樣的句型:

「X,即非X,是名X」

  那麼,這樣的句型究竟有什麼內涵呢?我現在就把這個句型所含的真諦好好和各位談一談。很早以前,有人曾把這個句型誤會成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辯證法」。因為「辯證法」是講「正」、「反」、「合」,和《金剛經》的句型表面看起來很像,所以他們就誤以為《金剛經》的句型就是「辯證法」,或是黑格爾「辯證法」裡面的型態。

資料來源:http://www.obf.org.tw/new/index.htm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西風有話說3:「世界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真正的意思!
2006/10/18 13:35

Q:是不是因為他的道理還沒有究竟的關係?
A:不是!你的問題是:「如果他的淨解很究竟,弄一套很究竟的大道理,是不是就可以呢?」我告訴你︰也不可以!因為世界上沒有這樣子的東西。你的道理再好都是不通的,都是有問題的。這個淨解是用理解的,弄出來一套理論,這一套理論可以是佛法,佛法也是一個道理,也是一個解,所以連佛法都不行!並不是說:因為他是凡夫弄出來的大道理不夠好,如果能弄出一個很好的大道理,那就行了。不是!所以只要是一直在搞大道理的,不管你是佛法也好、道法也好,不管你是哪一個法,都一樣是有問題的,都是凡夫級的隨順覺性。

Q:是不是因為還是著相的?
A:還是一個邏輯上的運作。

Q:「凡夫隨順覺性」進一步為「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可以說明一下嗎?
A:我們修到後來不是教大家學佛要有feeling嗎?就是讓你們進入「未入地菩薩隨順覺性」。有了feeling就不講理由了,就直接用直覺,理論不要了之後,見解上的障礙就消除掉了。所以就能夠從凡夫級的隨順覺性,進步到未入地菩薩的隨順覺性。如果你們有feeling了,也會用feeling了,你就會知道而且會很開心,因為你現在是未入地菩薩隨順覺性!如果還沒有feeling,那你還在凡夫或者凡夫隨順覺性。
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這一段非常的深,已超越了能知與被知,如果還在講能知與被知的話,就還沒有入地,要超越了才能入地。什麼樣的情況才是超越呢?《金剛經》的句子就是超越。「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那個「是名佛法」就是超越,就是入地菩薩隨順覺性。

Q:如果要做到《金剛經》這一句,似乎並不容易,可不可以先從理解層次上做起,然後再超越?
A:理解層次是無法超越的!當然講到這裡,大概可以知道自己的程度在哪裡了。你如果還在用理解的話,是在凡夫隨順覺性;到達未入地菩薩隨順覺性,已經不用理解了,就已經用直覺了;到了入地菩薩隨順覺性,直覺也不用了,能覺與被覺都沒有了,才能夠進入這裏。到了這個地方,你想要用理解的方式去了解的話,那是很難的。當然你可以編出一套理論,自我解釋一番,但是常常會這裡不通,那裡不通,如果你一直有那個企圖,那你就是還在凡夫隨順覺性。

Q:如果常常讀《金剛經》這一句,有無可能超越?
A:你經常讀這一段,雖然不懂,但是用欣賞的態度去讀這一段,偶爾自己慧心發露的時候,不知不覺會進到深一層的境界。因為佛性是我們本來就有的,所以就會有機會滑進去;如果我們太理性、太重視分別心,那就會滑不進去,因為這個地方在說的就是無分別:好的就是壞的,壞的就是好的。很多人讀到這裡很痛苦,「那我還修行個什麼?淫怒癡就是梵行,那我就淫怒癡就好了。」(眾笑)你在做淫怒癡就是在修行,只是修得很痛苦,你受很多痛苦,就是在修行,修苦行啊!因為到這個地方,看一切人都是佛,都是修行人,都是平等的,這個時候就是真正的平等,這種平等是沒辦法講的。在「金剛藏品」中,有人希望用哲學方式來解,如今可以了解到︰這樣子的逼近企圖,是凡夫隨順覺性,終究是到不了的。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西風有話說2:「世界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真正的意思!
2006/10/18 13:34

實在敬佩瞎子摸象師兄,我在圓覺經看到:凡夫隨順覺性就一直不解,怎能有人能夠將一件事物用各種說法一一闡述,實在佩服您!(絕不是攻擊貶損您),但就我所聞師父的教導與經典:(大家討論不涉人身)
清淨慧品第六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唸唸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巳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曾聽聞師父說:

A:在「凡夫隨順覺性」這裡,我要多說明一下︰我們學了佛法以後,就懂了很多東西,懂了很多東西之後,就自己整理出一套佛法的大道理,不但說給自己聽,有機會也說給別人聽,往往就把自己的煩惱減輕或消除了,你所有的那一套大道理,就是「淨解」。

Q:那淨解是好還是不好呢?
A:淨解是有好處的。你自己弄了一套道理,就把你的煩惱解掉了,當然是一種進步,所以你才得到凡夫隨順覺性。否則的話,你只是凡夫。現在是有凡夫級的隨順覺性,進步了。所以你自己就很好檢查!你是不是還在需要一套大道理?這樣子的人是很多的,很多人就很羨慕這樣的人。「喔!他講的頭頭是道,而且道理都能夠自圓其說,也能夠把他的煩惱解掉!」。如果你是停留在這個地方,就知道你是凡夫級的隨順覺性。如果連這個都沒有,那你就是凡夫。

Q:在這個等級他得到「法界淨」的境界,法界淨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
A:他的煩惱解掉了,就是法界清淨境界。因為他的煩惱沒有了,就覺得天下太平了,什麼都很順,也是一種法界清淨境界,煩惱都沒有了!

Q:凡夫隨順覺性好像是一定會經過嘛!而且到了以後會自己感覺到「咦?這樣好像不對!」是不是自己會這樣覺得?
A:凡夫要一級一級升上去的話,當然第一個要修到凡夫隨順覺性,到了凡夫隨順覺性以後,他會覺得︰剛剛到的時候會比較滿意,久了以後他的那個大道理有時候會不管用,遇到有些問題怎麼解釋不通了,就很苦惱!這時候就是「即彼淨解,為自障礙」,他那個大道理又會把他卡住了。因為並不是每件事情都那麼好解的,他的大道理沒有辦法通吃一切,遇到新的狀況時,又解釋不通了,那就是障礙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西風有話說:真正的--「世界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真正的意思!
2006/10/18 13:09

瞎子摸象師兄(您60我45問訊先)您說: 善知識, 您能加幾條嗎?
小弟我等一下貼一些文章,其實只加一條,但我的比較大條?可以抵您23個說法到23千阿僧祇個說法(就是10的59次方),為何如此?因為金剛經已經說到了,請看: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以上說出重點:「用世間法(有形有相的)可以有很多理由與說明?但----->X即非X,是名X----,此是名X是處在----思議所不及的狀態,因此才會福德大於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又此福德即非福德(怕您又再東想西想,立刻補上一句,變成---思議所不及的狀態!」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