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3/30 03:13:39瀏覽2116|回應7|推薦40 | |
淡江夜未眠(13) 《淡水最後一首詩》 淡水老街上仿古摹古的玩意很多,無論吃的、喝的‥‥都不忘標示「遵古」「傳統」的口味,至於「打彈珠」「射水球」「套圈圈」的樂子更是古意盎然,甚至店家的佈置也是「重現歷史」的情調,讓人忍不住想倒回童年,想倒回那個純真的年代,‥‥回到「詩情畫意」的境界。 淡水鎮,臨江濱海,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文化交會的要衝,照理說在這人文薈萃的地方,一定有可歌可誦的故事;在看山看水的角落,一定有入畫的風景和可以寫詩的靈感。 可是現在的淡水河畔只剩下最後一首「古意盎然」的詩了! 這首詩很有趣,就寫在一塊告示牌上,立在距離老街「渡船頭」不遠的淡水河畔: 長巷靜謐,灰白瀰漫 鑄鐵欄杆交錯為何? 蒼蔥觀音,金色斜陽,幽幽淡水 時空長河,流不盡人間事 歷史斷層,回眸驚鴻 花磚碎瓦,汽水彈珠 稀疏散落 孩提童玩依稀猶在 攸游魚兒如今渺然 只遺固結在琉璃上的光芒 紅磚兩塊,屎坑燻香 古今歷史一線牽 一根扁擔兩只桶 淡水蘆洲兩岸連 長巷思情明鏡照 石磨湧泉,潺潺流水 歷史渡頭 很有趣的一首詩,是吧! 馬 亞能懂的是不過是「金色斜陽」「彈珠汽水」,因為「紅磚兩塊,屎坑燻香」和「一根扁擔兩只桶」的畫面要到很老很老的電影中去尋找了! 滬尾的「金色水岸」再也聞不到當年「水肥」的異香了! 原來這首詩裡記載著古時候「屎礐渡頭」的盛景。 日治時期的衛生所,每年將淡水全街的水肥轉售給對岸三重、蘆洲一帶耕作的農民,他們用扁擔將水肥挑運上帆船,載回施肥,運糞船往來頻繁,蔚為奇觀,因水肥生意興隆,使當年的「屎礐渡頭」遠近馳名。 哦!原來春帆片片,異香撲鼻的淡水河,有這麼一段「黃金歲月」。 馬 亞想起曾在一幅老地圖上,看過對岸農夫挑著二只桶子的面畫,真是有趣。 若是遊客想聞一聞遠古的屎尿味,那麼就在看板指示的窄巷子裡找一間名為「屎礐渡頭」的公用廁所吧! 聞聞看,這股味道真是歷久彌新,永遠不變喲! 昔日的「廁所」總讓人有陰暗、污穢、偏僻、薰臭的印象,也有一些出沒在廁所裡的鬼神傳聞,讓人毛骨悚然,驚懼不已。 聽說古人於夜間如廁,都要先在門外咳嗽幾聲,以避鬼魅,這是尊重彼此,知所迴避的禮貌,因為廁所裡也有神靈呀! 除此之外,公廁的牆壁上也會有一些讓人掩嘴而笑的「廁所文學」,一邊蹲廁所一邊欣賞,亦可添加生活中的趣味。 如今時代進步,無論城市風貌如何變遷,生活中的「吃、喝、拉、撒」誰都不能免。「屎礐渡頭」的歷史雖不能重現,但這間緬懷古風又立新意的「屎礐渡頭公用廁所」卻是淡水河畔最體貼遊客的古蹟了。 更多有趣的「屎礐渡頭」照片,請看淡水老街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