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18 13:39:03瀏覽1013|回應0|推薦7 | |
花蓮遊第二天,第一篇:出發到景點 「太管處 - 長春祠 - 布洛灣 - 燕子口 - 九曲洞 - 天祥 - 白楊步道.水簾洞 . 回程往南走台11丙 到14.2K 進入雲山水(要防蚊哦) - 鯉魚潭 - 再到南華"山東麵館" 吃牛肉煎麵.酸辣湯(很讚)」 以上,是我花蓮同學幫我們規劃的旅遊路線。四人遊中,負責駕駛的朋友說:我們今天就按照這路線玩吧!呵呵!其餘三人當然ok啊! 自由行的好處是什麼?呵呵!就是當大方向決定好了,就不用急乎乎的趕路去,兩對四人,分批慢條斯理的吃早餐、逛花園拍照、上網打卡,.......。花蓮同學在公司上班還不忘關心我們這四個遊客,看我十點多還在飯店拍照打卡,忍不住打電話提醒我們該出門了,要不然很多景點會和很多陸團相遇,就會人頭拍人頭。嗯,所言甚是,當然是要趕快出門囉! 經過昨日的「花蓮找路趣」,還有平板導航,花蓮的路,坐在前座負責開車及看路的兩位先生,總算有概念了!呵呵!出飯店後,真的是如我花蓮同學說的:一條路直直開,就到了七星潭,然後看著路標就開到太魯閣。 第二篇:太管處、長春祠 按照花蓮同學指示,我們的車開到了「太管處」,運氣真好,竟然沒多少遊客和我們搶拍照的景點!真的是,出門早,不如出門的時間剛剛好!看來那些大遊覽車,早在我們出發前,就已先載客過來。而我們到的時間,正是上團剛走,下團未到,遊覽的最佳時間。「長春祠」,不但到了,還走進去好一會,拍好照片才緩緩走出;「燕子口、九曲洞」,應該有經過;「白楊步道.水簾洞 」,呵呵!確定下次再去。由於已近中午,兩對四人組決定就往「天祥」覓食去。 「太魯閣」歷史人文 太魯閣台地曾為太魯閣族「得卡倫社」所在,因為上方山腰有楓樹,太魯閣語稱楓樹為「得卡倫」,因此得名。 部落住民原來是來自更上方的山頭,約一百餘年前,遷居到太魯閣台地上方山腰,1914年被日本人攻佔,才於1918年將居民遷移到現今遊客中心所在的太魯閣台地。 這個台地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可控蘇花、中橫公路、立霧溪出海口,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曾以此為攻防要地;台灣光復後,1951年再度成為軍事基地,負責山訓和海防;1986年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由於太魯閣台地腹地廣大位置適當,就成為遊客進入太魯閣峽谷前的重要服務據點。 「長春祠」景點簡介 自太魯閣往天祥方向,出中橫公路長春隧道西口,折轉到臺八線舊道,即可看到矗立在立霧溪谷峭崖邊階的長春祠,為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所建,祠旁湧泉長年流水成散瀑,公路局取名為「長春飛瀑」,成為中橫公路具特殊意義的地標。 長春祠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225位築路人靈位,唐式風格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如同一幅秀麗的國畫圖像。 民國69年長春祠首次坍塌,民國76年峭壁崩坍,落石擊毀祠體及周邊建物設施,於民國85年完成重建,翌年才重新對外開放。祠後峭壁闢有階梯,循階而上沿途經觀音洞、太魯閣樓、鐘樓、再過一吊橋可至禪光寺,俗稱為「天堂步道」。 第三篇:天祥,午餐 對於「天祥」,沒去之前的期望比較高,可能是被裡面有家五星級的「天祥晶華飯店」影響的吧!車還沒到「天祥」,車上的人已經很熱鬧的討論著,要去五星級飯店午餐及下午茶。結果是,飯店根本不接待非住宿的客人!哇哩咧!摸摸鼻子,頂著熾熱太陽,只好到前面一排的小吃店找去。非假日,但可能因為放暑假了,所以每家小店都擠的滿滿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冷氣有四人位置的小店,排骨飯、炒米粉、紫米竹筒飯、炸菜肉絲湯、炒青菜及兩瓶飲料,總共花了770元。好吃嗎?呵呵!只有是不難吃,可下嚥,其他就別要求太多,省得掃了自己玩樂的興。「天祥」的風景,比起之前的「長春祠」也不覺得特別美,呵呵!就是晶華飯店前那棵大鳳凰木,紅花開的還挺美的。可能是因為日正當中,天氣太熱,我們沒多逛,就決定先上車,往別的景點開去。 「天祥」景點簡介 天祥位於中橫公路東段,約距太魯閣19公里處。大沙溪與塔次基里溪在此匯集成立霧溪,經河水長年的堆積侵蝕,造就了多層河階地形,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中的重要遊憩據點。此區腹地廣闊,餐飲店、飯店、公車站、停車場、郵局等一應俱全。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設置管理站,提供遊客解說諮詢服務。西側的晶英飯店,為國家公園中唯一的觀光型大飯店,也儼然成為觀光據點;後側上方有天祥基督教堂,另一端靠近青年活動中心,還建有天主教堂。 走過普渡橋,沿祥德寺步道行走,有26台尺高的白衣觀音像、七層高的天峰塔,有莊嚴的地藏菩薩像,和宏偉的大雄寶殿,可以感染清思佛理的氣息,若您想與山林對話,或蟄伏、或穿梭闊葉林帶的鳴蟲、飛鳥、舞蝶,必不會讓您敗興而歸,幸運的話,還有太魯閣大戟及太魯閣櫟兩種稀有植物來相會。 站在稚暉橋上四望,可望見山色水光,可盡覽曲流壺穴地形、礫石層露頭痕跡;走近細看分明,可觀察天祥以東和以西岩層的差異。 歷史人文 天祥,太魯閣人稱為「塔比多」,「塔比多」指的是山棕,由此可判斷早年這裡應長有大量山棕。日據時代曾設佐久間神社,中橫公路開通以後,在此設立文天祥塑像,並更名為「天祥」。 地質地形 天祥以東是經高度變質作用的大理岩層,以西則是較年輕且岩層較鬆軟的綠色片岩、黑色片岩、千枚岩等。 第四篇:布洛灣 從天祥離開後,靠著平板導航,我們到了「布洛灣」,這是花蓮同學極力推薦的景點,也是我們在不期望中發現的「桃花源」。 人少(可能不是旅遊團花蓮必到處)、景美、空氣好,整個讓人心曠神怡!花蓮同學建議我們去「山月村民宿」找村長喝咖啡,因為考量晚上還要趕回市區,和台北來的朋友全家晚餐,而我們還要再去「鯉魚潭」,所以逛了一會也就離開了!呵呵!下回再來時,一定會去找村長喝咖啡! 「布洛灣」景點簡介 布洛灣台地是立霧溪下游的大型雙層河階,太魯閣語的意思是「回音」,這台地曾經是太魯閣族人聚居的部落,現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成立管理站,並規劃成原住民特色園區。 布洛灣分上、下兩台地,高度相差30公尺,下台地海拔約370公尺,管理站設在這裡,提供遊客解說諮詢服務及遊憩訊息、放映多媒體節目;左側的太魯閣族文化展示館,透過多元的方式呈現太魯閣族的傳統文化,包括族人的農耕、織布、文面及山林智慧等生活樣貌。展示館二樓是販賣部。下台地可行至環流丘公園,俯瞰溪畔水壩,觀賞峽谷景致。上台地採委外方式經營,規劃為住宿及研習中心,有套房及和室通舖、會議中心及餐飲服務中心。從史前太魯閣族到現代的人文發展,熱帶季風雨林生態環境、環流丘與河階地形,以及國家公園多年來用心培育並廣植的原生種台灣百合、台東火刺木、雙花金絲桃、金花石蒜等,都是布洛灣台地值得深入瞭解的特色。 第五篇:鯉魚潭 到花蓮,真的要有車才方便!一天玩到這時候,深深感覺到開車的方便及隨興。但是,對於旅人來說,車上更要有導航設備,才能玩的更盡興。要不然,就會如我們,第一天到花蓮時那樣,明明人家都說一條路,就可到的地方,我們偏偏要繞半天才找到。呵呵!話說多了,回主題吧! 鯉魚潭,因鯉魚而命名嗎?!在車上閒聊的四人,車停好,踏出車門後,就沒人再討論這話題了!好一個靜謐的所在,讓人馬上安安靜靜的風景。靜靜站在潭邊,望著遠山,看著近水,我的心一如潭水,清澈平靜。 「鯉魚潭」景點介紹 鯉魚潭位於壽豐鄉池南村鯉魚山腳下,距花蓮市僅18公里,是花蓮地區早期即頗負盛名的一處風景區。鯉魚潭南北最長處約1.6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30公尺, 是花蓮縣內最大的內陸湖泊。當地人原稱之為「大陂」,阿美族人則稱之為「巴鬧」,後因東傍鯉魚山而被命名為鯉魚潭。 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在鯉魚山、銅門山及木瓜山之間,曾有一條古銅蘭溪,鄰近的文蘭溪、荖溪、白鮑溪與平和溪均為古銅蘭溪的支流,而鯉魚潭目前的地點,則是古銅蘭溪一段河面較寬的河面。由於向源侵蝕的作用,平和溪與白鮑溪之間,以及荖溪與白鮑溪之間均曾發生過河川襲奪現象,造成荖溪的流向改變,古銅蘭溪的水量驟減。加上鯉魚潭北側的文蘭溪沖積扇因崩塌淤積,造成鯉魚潭出水口的堵塞,以及荖溪伏流的湧出,形成一處堰塞湖,也就是今日鯉魚潭的雛形。 由於週邊遊憩資源豐富,鯉魚潭很早就發展成一處知名的風景名勝。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成立後,更整合現狀積極規劃,將鯉魚潭塑造成一處具可輕舟悠遊、單車環潭或漫步水岸的多元化遊憩活動據點。潭北設有遊客中心,遊客可由此取得最詳細的各項旅遊資訊;潭西的水岸休憩區裡設有各項親水活動與休憩設施,適合全家老少小歇賞景;長約5公里的環潭自行車專用道,讓鐵馬騎士們以車代步,享受怡人的湖光山色;標高601公尺的鯉魚山上更有數條森林步道,是享受森林浴、賞鳥賞花賞景的最佳健行路線。 隔著公路與鯉魚潭相對的路邊,是提供遊客民生問題的餐廳與商店,當地特色小吃芋頭、地瓜酥、蝦餅等,都是來自在地產品,已成為當地非常受歡迎的特色小吃之一。 第六篇:竹陽海鮮,晚餐 從「鯉魚潭」離開,已經是四點多了,我們因為和今天到花蓮玩的台北朋友一家人約好,晚餐要請他們,所以連忙先趕回我們住宿的「亞士都飯店」。要先回住宿飯店的原因之一是,要換個有海景的大房間,呵呵!這是花蓮同學,幫我們爭取的福利,所以早上出門前,行李已先放櫃檯。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要先把車開回飯店,晚上台北客要喝酒,所以不開車。晚餐的餐廳,也是問飯店櫃檯妹妹,她的建議果然是好,我們去的這家位於花蓮市區的「竹陽海鮮」,是我家先生事後還直誇獎的餐廳。點的海鮮,新鮮、味美,份量夠,一桌八人吃的盡歡,買單買了4700元,也算是平價。 「竹陽海鮮」的故事 在花蓮提起溝仔尾自由街的溝上人家海鮮,立刻讓人聯想到竹陽活海鮮。 〝竹陽 〞創立於1970年,草創之即座落於木板搭建的排水溝上,從事於傳統海鮮口的料理。 經營三十年的改變,已由當時10坪的小店面發展至今天200坪規模海鮮餐廳,獨特的經營方式也打響了這塊〝金字招牌 〞。 竹陽活海鮮能在餐飲業聲譽興隆,飛躍成長, 這些成就都是竹陽海鮮創辦人(黃福來)、夫人張貴美女士一手創辦成立。 菜色新鮮,〝鮮的口味 〞是竹陽一貫的理念,也是經營的目標,負責人張貴美女士數十年來堅持每日到魚市場看貨的習慣精神,為了就是強調新鮮口味,口味穩定則是掌廚、大師傅有數十年以上烹調驗,長期的廚藝在此讓〝吃 〞已變成一種藝術。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