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5 12:41:24瀏覽1337|回應2|推薦53 | |
與一位曾在金融界叱吒風雲,近一、兩年職場氣運走低的專業經理人互動命盤。 她在一餐飯的時間,幾度舉例當年風光時,同行會一年三節親自報到表「敬心」的種種切切。 後來,她從外商落入本土小公司,面對「千呼萬喚別人都不來」的窘境。她沮喪不已,至今難以適應。家人得在每晚餐飯間,聽她的聲聲嘆。 其實,這種職場現實比比皆是。 一位財經記者說,他每晚都會接到十幾通企業高階主管的問候電話,但被調線後,他在別人的手機裡留言,卻等不到對方的回電。 職場人轉換工作跑道,除了迎接自己想要的一切,依隨的負面連鎖,本該在自己的評估表裡,一併盱衡輕重。面對挫折,原地沮喪,徒增職場病情。 我們過馬路,面對黃燈時,只會快步走去,不會在原地猶豫,因為要安全到達對街。面對職場黃燈時,其實也沒必要讓沮喪的情緒,長期堆積鬱卒在心裡,因為必須意識到自我成長與競爭力的問題。 競爭力,不光指職業上的專業能力,更指面對失落,走出自我情緒的韌力。與其執著在委屈裡,不如找方法,往下一步邁去。畢竟,這種人性現實,自古有之。 戰國策中,有一段文字記載孟嘗君逐出於齊而復返。說是譚拾子在國境上迎接孟嘗君回國時,問他對於齊國的士大夫,心中是否有怨?孟嘗君答「有」。 譚拾子以「市場」比喻說,「市朝則滿,夕則虛,非朝愛市而夕憎之,求存故往,亡故去。願君無怨。」於是,孟嘗君削掉刻有他所怨恨的500個人名的牒片,從此不再提怨事。 譚拾子所強調的,用現代職場詮釋,就是「人」有無被市場需求、被人性從中「得利」的需求而已。有,則大家趨「你」若鶩。無,則門可羅雀。 有一天,我看到黃子佼訪問指揮家廖嘉弘談古典樂曲與生活。廖嘉弘說,「音符固然重要,但休止符更重要,因為你需要很清楚,自己得花多少時間嚥下前一口氣,然後再出發。」 在職場高高低低成就的樂曲中,職場休止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下足夠的力道,無心嚥下前一口氣,以便「迸」出更洪亮的下一曲。 (作者是matchwell麻雀餵了諮詢網負責人,網址: http://www.matchwell.com.tw)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