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次Marvin可真是自打嘴巴了
2010/10/22 16:30:00瀏覽1654|回應1|推薦8

 

Marvin在什麼時候最憤怒?曼聯一直贏不了球?Rooney打算背叛跳槽?丹布朗的書越來越難看?電腦開始越跑越慢?紅豆食府名不符實?不不不~~都不是,受騙上當才是Marvin最憤怒的時刻。當初蘋果日報準備在台灣發行的時候,Marvin是抱持著贊成的態度,沒有醬缸的迂腐也沒有政治的立場,可以讓台灣同業們皮繃緊一點,專心挖掘真相而不是當傳聲筒。但是這兩天蘋果日報的表現真是讓Marvin跌破眼鏡,心甘情願的承認:「Marvin錯了,Marvin看走眼了,蘋果日報也不過跟其他報紙一樣爛。」

 

當蘋果日報第一次出現在超商架上時,Marvin立刻買來好好研究一番,足斤足兩可以直接壓死蟑螂,五花八門的「資訊」非常豐富,對於時下的年輕人確實是充滿了吸引力。只是蜜月期以後逐漸發現「資訊」就只是「資訊」而已,沒有深入報導也沒有加以分析,更沒有代表報社立場的評論~~真的只是提供「資訊」而已。當然也不能說蘋果日報沒有代表報社立場的評論,它的「蘋論」就是代表報社官方立場的社論,只是這個社論的立論基礎及推論內含單薄得可怕,Marvin並不清楚蘋果日報社論執筆人是否為總主筆或是其他人,或者就是江先生本人,不過短短一篇社論只有潑婦罵街般的水準,與網路世界的Blog文章差不多,Marvin真心奉勸這個版面就省下來吧,多貼兩張「擠乳照」或「露鮑照」也許可以多賣幾份。在此節錄香港記者林天悟先生的文章:「社論關乎報館的尊嚴,茲事體大,當然不能馬虎了事。一般來說,社論主要由總編輯或聘用專人撰寫,但無論是否具名,那千餘字的地盤不是普通專欄,並不容許個人意志的存在。」「過往不少報社都堅持編輯自主,對於老闆的一些特別要求會作出抵抗,由於懼怕事件張揚有損機構的公信力,老闆大都不敢明目張膽干預社論或報導內容。但近年報紙的賺錢能力下降,加上許多腰板挺直的報人退休或轉行,資金勢力逐漸坐大,編採人員在生活壓力下,不少人只能低頭認命,令到社論滲入更多的老闆意志。」也許這就是蘋果日報的問題所在吧。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先生前幾天也有一篇文章「哪些事業不宜跨足媒體」,文中也有提到:「一般行業只要不涉及公平交易法,影響市場競爭與交易秩序,國家通常不會對企業併購表示意見;但是媒體事業卻不太一樣。至少就有線電視而言,由於寬頻的使用兼具平台與載具功能,形同某種形式的公共財,故許多國家都以特許方式加諸管制。」「越是與媒體經營有大綜效的事業,恐怕就越不應該跨足經營媒體。一旦甲事業財團併購乙電視後,拚命用乙電視去拉抬甲事業的聲勢,其所發揮的綜效若越大,就表示乙媒體離客觀、中立、批判的媒體應有本質越遙遠。簡言之,媒體在本質上不應該與其他事業或群體產生綜效。」「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財團不應該同時經營特許的媒體與另外一支特許事業。」這篇文章看來是剛剛好送給蘋果日報及肥佬黎~~以及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的壹電視。

 

昨天的蘋果日報利用頭版頭條的位置痛批立法院提案管理網路電視,全文充滿自我立場的意識型態,開頭兩句話就是:「腦殘!這裡是台灣,不是中國!」,同時用一些死無對證的假輿論:「立即引爆網友反彈,痛批在搞戒嚴」「引發各界撻伐」「遭到網友狂批」,更是無限上綱的寫到:「讓台灣言論自由大倒退甚至有違憲之嫌」「國家較獨裁才對網路管制愈嚴格,提案立委心態可議」「愈來愈像共產黨」「跟大陸合併算了」由蘋果日報少見的大動作來看,朱敬一院士的文章還真有些先見之明。關於壹電視的成立與否,NCC的審查是否合理合法,Marvin並沒有任何意見~~反正更腥羶色的東西到處可見。不過利用自家報紙來替自家電視護航或宣傳,這種手法也太糟糕了吧,更何況把報導評論「口號化」,用一些言論自由或是違憲之虞的大帽子,絕對不是專業新聞媒體應有的態度。最近蘋果日報對於花博的新聞特別關心,每天都可以看到修理花博的新聞,令人聯想到郝市長禁止蘋果日報進入校園的乘機報復,當然這只是Marvin的猜測,但昨天頭版的言論行為似乎更加強了想像空間。

 

台灣向來不缺程度低落的電視頻道,再多一個壹電視也沒甚麼大不了的,若論報導內容的程度,現有的電視頻道也不會比壹電視好到哪裡去。至於壹電視的爭議焦點「動新聞」早就在蘋果日報網站上播放,內容程度也沒甚麼誘人之處,甚至可以用「貧乏」二字形容。真正的核心問題就是尺度的拿捏了,壹傳媒最拿手的招數「屍體+肉體」現在也到處可見,那麼為什麼不核准壹電視呢?昨天的頭版新聞讓Marvin看到了答案,也許肥佬黎會拿Rupert Murdoch或是Ted Turner當作擋箭牌,不過昨天的頭版新聞讓人們看穿了肥佬黎的胸襟與氣度,更或是專業與風骨~~也許對一個商人而言太苛求了點。不過掌握特許事業的商人沒辦法向報人風範看齊的話,那就讓壹電視繼續留在網路世界吧。當初林先生為了自身的建設事業,買下南部地方小報「自強日報」搖身一變成為媒體老闆,但是二度更名成為「自由時報」的原始目的並不是報導事實真相,完全是為了修理宋楚瑜而存在,在這種扭曲的辦報宗旨之下,通篇假新聞假議題假照片假民調也就不足為奇了。

 

至於另一個案例絕對是中國時報,蔡先生買下中時集團而同時擁有了平面與電子媒體,雖然許多評論因蔡先生事業背景而認定中國時報有親中傾向,但至少還沒有像蘋果日報如此明目張膽的行為。回想踢爆羅太太事件的大獲全勝,蘋果日報的彪炳戰績如今毀於一旦,自己玩掉了自己的聲譽,留下來的只是灑盡狗血的標題與「屍體+肉體」的照片而已。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vinfann&aid=4524833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0/10/22 18:39
花哈哈哈哈哈哈,誰叫你要看蘋果?!
馬文凡(marvinfann) 於 2010-10-25 12:42 回覆:

謝謝指教

Marvin只有一開始買過幾次 , 後來都是網路瀏覽了 , 因為淺薄的內容不值得花錢 , 只是最近看起來覺得他們的程度越來越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