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TED】想變美?比整形更神的 秘密只有 1個... 千萬別說「這句話」,否則..會影響你的孩子!
2015/06/04 20:05:13瀏覽776|回應0|推薦3

 

你為什麼 不該再說自己醜!

你身邊是不是有那種...

明明很瘦,卻故意說自己很胖的人...

明明長的也是眉清目秀的,卻總覺得自己不夠美的女孩 ?

 

根據 由多芬自信基金主持的《美麗白皮書》報告指出,

近 100%的台灣小女生,都為自己的外表感到苦惱,

並且有超過 5 成的小女生,

因為不滿意自己的長相及身體,產生自我厭惡及自卑情緒。

 

而在 國外,每個月都有約一萬人搜尋:「我很醜嗎?」

多芬自尊計畫的梅根.蘭西覺得,

這個問題,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家長、媒體,

甚至是每一個人需要去面對的!

 

在這場演講中,

她解釋了對身體和外貌的「低自信」

會有如何驚人的影響:

讓自己更美,比整形更有用的是...「自信」

 

這個13歲的小女孩,

竟然上網Po影片問了這個

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我漂亮還是醜呢 ?」

但很不幸的,

她並沒有獲得一個完全滿意的答案,

甚至有些留言惡毒的不像話....

 

 

更有趣的是,還有成千上萬人

都將這樣的影片放上網, 

大多是青少女,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尋求認同。

 

但,他們會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由於網路的關係,

現在的青少年很少獨處, 

他們備受壓力,

得經常上線、不能失聯, 

要能隨時聊天、傳簡訊、 按讚、留言、分享、貼文, 沒完沒了。 

 

這種隨時要上線的環境,根本毫無隱私可言。 

把我們的孩子訓練成 

要以「按讚數量」, 和「留言好壞」

甚至是網路上不認識的「鄉民」的評論...

來看待自己的重要性。 

 

這隨之而來的社會壓力 更是讓人喘不過氣。 

 

這樣的文化,讓我們、甚至是我們的孩子 

花越來越多「時間及精力」 在外表上...

 

▼一個「讚」,到底表達了多少種含意?

 

對於外表的「低自信」,竟然影響這麼大!

 

1. 考試分數 會比較低

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的長相, 

特別是如果你覺得自己 " 不夠瘦 ", 

你的考試分數 

會比不介意外表的人來得" 低 "。 

這數據在芬蘭、美國、 中國都是一致的, 

(不管實際體重到底多少都是一樣。)

 

2. 憂慮、霸凌 由此而生

對身材的低自信威脅到學業成就, 但也威脅到健康。 

低自信的青少年做較少體育活動、 吃較少蔬菜水果、

參與較多不健康的體重控制活動 而導致飲食失調。 

 

他們自尊心較低。 

他們較容易受到身邊的人影響, 憂鬱的機會比較大。

 

3. "認為"自己過胖的女人,

竟然 有較高的曠職率....

 

 

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們變得不愛自己的長相?

 

破除外貌迷思,把自信還給孩子

Ramsey 指出可以從六個領域下手處理這個問題:

(1)家庭、 朋友、人際關係的影響

(2)媒體與名人文化

(3)如何應付嘲笑與霸凌

(4)我們以外貌相互競爭、比較的方式

(5)談論外表的方式

(6)尊重與照顧自己。

 

透過這六個領域,幫助孩子建立對自己身體的自信。

 

這六大事項是很關鍵的起始點, 

教育是關鍵, 

但解決問題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

都站出來當更棒的模範

給我們生命中的女性、女孩看!

 

(圖片來源)

 

一句話 總結:別在比臉蛋、看罩杯了!

我們要開始以「真正的貢獻」來評斷別人, 

而非依據他們的長相。

我們不能評斷 政治人物的貢獻,

根據他們的髮型 或是胸部的大小, 

也不能推斷 奧運選手的決心或成功,取決於她長得正不正。

 

我們可以稱讚別人的努力 以及行動, 而非批評外表!

 

(圖片擷取自 TED影片)

 

只要有自信,人人都是女神!

沒有美不美,只有「不同的美」!

任何人都需要學習 認同自己

親愛的,你可以自由做「最棒的自己」, 

從一直告訴自己 

要有雙長腿、瘦大腿....等等這樣的想法中,解脫吧!

 

其實我們都知道,長相只不過是身分的一部分,

生活中,要煩惱的事 已經夠多了,

別再把自己搞得烏煙瘴氣的,請學會喜歡自己!

 

 

分享給身邊一天到晚 唉聲嘆氣的朋友,

快點提醒他/她吧 ~

憑什麼對自己沒自信呢!

其實你比你自己所想的更美~ 

 

(本文為專屬作者編寫 ,  轉載由本站撰寫或翻譯的內容時,請附上CMoney本站完整名稱與網址。)

 

 

好文章 分享給朋友,一起充滿 自信吧~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mmon1314&aid=2402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