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個男人賺了 3億後... 他下了一個決定,讓員工都瘋了!瞬間成為「全美最帥氣」的老闆...
2015/05/11 22:04:48瀏覽1834|回應0|推薦6

 

美國電子新貴卡德爾

在27歲時就靠賣自己設計的網站

賺進了台幣三億,

 

他便決定要提早退休玩樂!

每天開趴或是唱歌跳舞,

但這種令人稱羨的生活

他竟然只過了 短短三個星期而己!

 

是發生了什麼事... 影響了他的一生.. ??

他感到無聊透了!

過了三個禮拜玩樂的生活,

他發覺真是無聊透了.....

 

於是馬上又買下另一個網站投入工作,

這時他才領悟到儘管壓力很大,

但能為世界帶來改變

才能給他真正的滿足,

金錢無法給他快樂!成就感才可以!

 

 

 

我們的主人公名叫丹‧布萊斯(Dan Price),

他是一位集明星外表、菩薩心腸、土豪任性於一體

的優秀青年企業家,

用平實的語言來表述,是美國某公司的年輕CEO;

用流行語來說,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霸道總裁。

 

生活中的他喜歡蓄胡留長發,

更具狂野範兒!

有點像「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Chris Hemsworth)

 

(圖片來源)

 

這個30歲的年輕老闆Price ,

在年僅19歲時就創立了一家信用卡支付公司

(Gravity Payments)。

不要急著問人家是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等等,

沒有這方面的消息!

 

員工平均年薪120萬,他自己領著3000萬

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公司共有120名員工,

目前的平均年薪為120萬 。

 

作為首席執行官,Price 領著3000萬 的年薪。

和員工的收入差距有點大,但,誰讓人家是老闆呢?

(科普:據經濟學家統計,

美國高管的平均工資是普通員工的300多倍,

工資差距堪稱世界之最。)

 

然後有一天,Price 看到一份關於幸福的報告...

來自諾貝爾得主的這份研究說,

個人的情緒質量在一定階段內與收入成正比,

210萬 是分水嶺(這是美國標準吧)。

 

解釋一下,如果你的年收入在210萬 以下,

那麼每增加3000塊你都會很happy ;

反之,如果你超過了210萬,

那麼掙再多錢也不會產生更多的愉悅了!

 

(圖片來源)

有錢買不到幸福,但沒有錢何談幸福...

咱們的良心老闆不淡定了,他反來覆去的想:

是哦,我拿這3000萬元每天也就這麼過,

而且我單身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

可我公司裡還有好多員工沒達到210萬,

人家要養家餬口供貸款付房租一堆要用錢的地方……

 

不開心!太不開心了!

於是4月13日那天,

Price 做出了一個後來震憾全美的決定……

 

 

我要把自己的年薪從3000萬 降到210萬 ,把其他錢分給員工...

「首先,我要把自己的年薪從3000萬 降到210萬 !

然後從今年公司預計的6600萬 

盈利中拿出75%到80%!用來給你們漲工資!

從現在起的3年內,不管是上層、中層還是下層,

不管你是前台接線員還是一線銷售員,統統漲工資!

總之這公司裡所有人的基本年薪,

都必須給我漲到那個210萬!

可以更高,但不能低於210萬!」

 

我們的帥氣而霸氣的總裁,

已經被魔性的數字「210萬」洗腦了……

一開始員工們是這副表情,驚嚇過度,呆掉了……

 

 

 

終於相信這是真的,他們瘋了似的鼓掌……

瘋了似的擁抱他們的老闆……

Price 承諾會維持年薪210萬 

(直到公司恢復獲利),這個完全可以理解,

也不能要求人家當一輩子「高大全」嘛!

 

做出這件驚世駭俗的事情之後,

Price 立馬成了美國當代英雄。

和沃爾瑪、安泰等大公司僅漲薪幾 相比,

他的舉動是對業界的一次絕對震憾。

 

在接受採訪時他說,

其實老早就在思考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這個問題,

「我覺得是時候改變了」……

(英雄,歡迎你來我們這邊扶貧致富!)

 

 

就大家關心的經濟問題回答一下:

這位總裁的主要日常開銷也就是聚會買個單、

有空滑個雪什麼的,花得也不多,

已經跑了12年的奧迪轎車還會繼續開下去,

另外手頭有些積蓄。

他大方的表示自己的生活不會有什麼影響,

但員工們更幸福了呀!

 

同時聰明的他也坦承,

其實漲薪相當於對員工的投資啦,

可以激勵他們有更好的工作表現呀,

這是雙贏的事情呀(還相當於做了一次無敵廣告!) 。

 

快分享讓老闆看到,

大方地「漲薪」對於 激勵員工還是非常有效阿~~

 

好文章 分享給朋友吧~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mmon1314&aid=2301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