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審題(七) 審題的步驟(F)
2016/01/25 14:56:59瀏覽74|回應0|推薦0
(二)雙(多)項題:
這種文題的主題有二個(或二個以上),著重在彼此的關係。
就像是火車需經雙軌,通過交會點,才能到達目的地般,若僅從單線著手,永遠無法表達完足。又可分為以下三種:

1.因果型:又稱主從型。
一是作為「本」的「因」;一是作為「末」的「果」。
「本」壯而後果碩,需論二者因果關係,題旨始能完足。如<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因 ;「力量」因知識而生是果。其常出現的命題方式是:
因果型
○○與○○ 例如:<耕耘與收穫>
○○為○○之本 例如:<信義為立業之本>
○○就是○○ 例如:<團結就是力量>

2.並立型:又稱並重型。
二者地位相等,不能說甲事重要,乙事不重要;或乙事重要,甲事不重要。兩者具備,偏廢任何一項,都不會圓滿。如<學問與道德>,二者並重,不能貶抑任何一端,必須「等量齊觀」。
其命題方式大多是○○與○○,如<學問與經驗>;又有不用「與」字來連接者,其題意也很容易辨識出來,如<積極做事,樂觀做人>。

3.對立型:兩個主題勢同水火,形成相斥對立的關係。
凡兩件互相相反、排斥、比較、抵抗的事項,撰稿時要求比較二者得失、優劣,就是對立型的題目。這種題目,有的要從二者對立的事項中互相比較,探求彼此的關係,以發揮題旨。如<順境與逆境>。有的是一優一劣,應去劣取優,有所選擇,如<大勇與小勇>。

4.層遞型:有時作文題目,一題之中,具有數層意義,需逐層論述其意義。
這種題目的命題方式常是<○○不如△△>、<○○則△△>、<○○不如△△,△△不如★★>。其中某些題目跟因果或對立的題型,有一些交集。如<師嚴而後道尊>,可以歸在因果型,「師嚴」是因,「道尊」為果;<流血不如流汗>就較接近對立題型。至於<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則明確屬於層遞關係了。

(三)三項題:這種題型和二類型的題型一樣,也要注重彼此間的關係。
如<愛家愛鄉愛國>——其共同關係在「愛」字;<知福惜福造福>——共同關係為「福」。
※練習(五)判斷下列題目屬於何種類型:
1.嚴與愛
2.背誦的竅門
3.勤能補拙
4.腳印
5.朋友
6.閒情記趣
7.學貴多問
8. 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
9.平凡與偉大
10.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daiwine&aid=4473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