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3/06 20:48:50瀏覽401|回應0|推薦0 | |
從「共享經濟」到「新零售」要思考幾個問題? 1. 台灣的真正理解「新零售」定義嗎? 台灣的市場適合「新零售」嗎? 2. 真正符合台灣需求的「新零售」模式為何? 3. 「O2O」跟「新零售」的差異為何? 何謂「新零售」? 這個概念最早提出是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他表示,未來線下與線上零售將深度結合,再加現代物流,服務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構成未來新零售的概念。因此新零售要建立「全渠道」的聯合方式,以實體門店、電子商務、大數據雲平臺、移動互聯網為核心,通過融合線上線下,實現商品、會員、交易、行銷等數據的共融互通,向顧客提供跨管道、無縫化體驗。阿里巴巴則將其總結為「三通」即「商品通」、「會員通」、「服務通」。 總結「新零售」的定義:讓整體零售行業,更有「效率」的服務消費者。 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零售業進化的前世今生: 第一個版本:服務vs產品 在獲取流量和持續增長的雙重需求下,業者從「消費者體驗」的角度出發,零售業早已經在嘗試將服務與產品進行整合,將客流成本價值發揮到最大。 第二版本:網路v.s實體 利潤 = 進店人數 * 轉化率 * 客單價 * 利潤率。 1. 透過服務產品化,提高客單價。 2. 透過電商模式,提高進店人數。 3. 透過第一次的線下體驗,之後進行第二次的線上產品購買,提高轉化率。 4. 透過線上往實體通路的布局,降低獲客成本。 5. 電商透過進入剛需高的品類(生鮮),提高客單價以及利潤率。 結論: 電商興起,造成零售行業大波動,但從2017年之後線上增長乏力,傳統的實體通路已經被擊破,兩者合一要找到一個出口,所以現在要做新零售。 從以上兩個零售業發展的階段可以知道: 「新零售」不是終點,而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零售型態的轉型與進化,一直都在進行(只是今年提出一個概念跟名詞) 第三版本,就是現在零售業巨頭門,磨拳擦掌要達到的方向:數據賦能。 如何用數據來重新打破零售業的「會員」、「商品」、「場景」,相信在瞭解完之後,會更清楚本地市場的零售業,在這過程中應該如何走自己的路。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