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号外 ~ 怎可能? 移民台湾收紧 港人赶搭末班车
2014/02/08 18:22:13瀏覽407|回應0|推薦0

ps~ 号外 ~ 怎可能? HK 之前瞧不起 TW

香港脉搏

移民台湾收紧  港人赶搭末班车

2014-02-07 08:15:24

   近年不少港人有意移居台湾,惟台湾当局拟收紧港澳居民移民门槛,投资额加码,倍增至1,000万新台币(约260万港元),或令不少人移民梦碎。有投资移民预计,修例或引来赶搭“末班车”移民热。


   台湾传媒引述内政部指,提高投资移民门槛是为了避免难以预期的衍生性人口,未来更考虑仅限有直系血亲或配偶在台有户籍的港澳居民申请居留。


最快数月后公布 拟急调资金


   本报向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了解,获告知台湾内政部前日才正式公布草案,咨询期到本月14日结束,之后要经过一系列审议程序,预计过程至少需要数个月。


   消息一出,令不少港人恐慌。前年开始计划移民台湾的Louisa坦言:“虽然去年中已经存了钱(于台湾银行),但一日未申请,对自己都有好大影响,打乱了整个计划。”她表示或需调动资金加快申请移民的步伐,下月初亦会再到当地物色住所。面对台湾收紧移民门槛,亦无阻Louisa的移民决心,“香港实在太吵闹!”她又透露,身边有朋友想赶搭末班车。


港澳毕业生定居规定 反放宽


   虽然有人忧愁,相信亦有人会感到欢喜,因为新规定放宽了毕业生在台湾定居的规定,日后港澳学生在台湾毕业后,在台湾工作满五年、不用回港澳工作两年亦可申请定居。


   中原移民顾问董事总经理许大卫指,相信在落实收紧门槛前,会有不少港人赶末班车,投资移民台湾。太阳国际移民顾问有限公司移民顾问廖先生分析指,若手头上已有500万新台币,马上投资当地开设公司,然后入纸向当局申请居留证,过程约需时三个月,有机会在新例实施前赶搭末班车。


   至于透过存款500万新台币移民,景鸿移民董事长关景鸿提醒,即使现时立即汇款到台湾,仍要存满一年才能入纸申请居留,未必赶及搭末班车。


移民台湾Q&A


Q:草案何时正式公布?能否赶搭“末班车”?


A:预计草案数个月后才正式公布;移民顾问指,由投资至获当局审批需时约三个月至半年。

Q:“居留”和“定居”的分别?


A:往台湾升学、工作等都是以“居留”身份留台;若是移民,无论透过亲属、投资或技术移民等途径,都是先“居留”,至少满一年才可申请“定居”。

Q:在台湾吃饭要多少钱?


A:一碗卤肉饭约25新台币,即6.4港元;贵妇下午茶约400新台币,即102港元;贵价扒房约1,500新台币,即384港元。

Q:台湾房价贵吗?


A:全球房地产指南2013价格调查显示,台湾每坪房价69万元新台币,约17.7万港元,即350呎单位售约180万港元。


Q:台湾大学毕业生薪金有多少?


A:台北市政府主计处2012年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年薪为51万新台币,相等于13万港元,即月入约1万港元。


Q:技术移民有什么行业可申请?


A:港澳居民在学术、科学、文化、新闻、金融、保险、证券、期货、运输、邮政、电信、气象或观光专业领域有特殊成就者,可申请居留。

   转载自晴报www.skypost.com.hk


《十亿民工进城来》中国未来兴衰关键

发表时间: 2014-02-07 10:30:22

   决定中国未来兴衰的关键在哪里?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中国经济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总编辑Tom Miller说,就在城镇化!

   Tom Miller有个中文名:唐米乐,他是伦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硕士,做过《南华早报》驻中国记者,又在北京语言大学与中国中央戏剧学院学习中文。他目前与妻子与两个子女住在北京。他最近出了一本书:《China’s Urban Billion》,中译本新近在台湾出版,书名是《十亿民工进城来》,副题是“史上最大规模人口迁徙如何改造中国?”。他指出中国最主要的发展特点,就是城镇化!中国的危机、希望和兴衰关键,也看能否克服城镇化的问题。

城镇化,中国必走的路

   中国在21世纪的最初十年,都市人口增加了两亿,到2030之前,中国还会有三亿农民走向城市,届时,中国城市人口将高达十亿,地球上每八个人就有一个住在中国城市里。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移动是一个自然现象,也是中国的政策目标。

   对个人来说,城市意味着更高的收入、更舒适的现代化生活、与更新潮的娱乐与消费。在本书中,作者以2010年的重庆为例,城市居民的可消费金额是农民的三倍,差距高达一万三千人民币。

   这也是从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至今,五亿中国农民选择进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谋生的主因。可悲的是,僵化、严厉的户口制度迫使他们只能过着二等公民的生活:在城市里享有医疗保险或退休福利的民工不到20%;他们的子女能念公立学校的人数不到40%。但是,他们还是前仆后继地来到现代化城市,只因为这里收入更高……

   唐米乐指出,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也是中国政府乐见的现象,并名之为“城镇化”。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就任记者会上就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

   尽管媒体都大幅报导城市人口太多,交通瘫痪与空气污染,且过度的城市投资已经造成诸如鄂尔多斯“鬼城”等泡沫经济的前兆,然而,中国政府认为城市人口还不够!其背后的策略考虑是:中国只有全球7%的可耕地,却得养活全人类20%的人口。为了提高农地使用效率,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继续将两亿五千万农民移入城市,将城镇化比率推升到65%以上,使城市人口达到十亿。这样,中国每户农家的耕地将增加到一公顷。根据日本与台湾的经验,每农家有一公顷耕地是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

城镇化的危机

   然而,城镇化工程背后隐含了无数的难题与危机,其中有的已经爆发,譬如:

   1.空气污染:符合WHO所订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标准的中国城市不到20%。

   2.交通堵塞:北京已有五百万辆私人轿车,北京人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全球第一。

   3.投资泛滥与城市的无限度扩张:在1980至2010年间,中国城市新区扩大三倍有余,但同期间城市人口只增加了120%。

   4.工业区挤压住宅区导致的房价飙涨:在2006至2008年间,工业用地占了所有新城市建设用地的45%,住宅用地却只占20%。

   还有不少尚未爆发,但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潜伏危机。譬如,地方城市为了加速开发以催高经济数据(这是在中国官场升官的重要指标),经常过度借款、盲目投资,中国银行业的坏帐总额很可能将于2014年达到两万亿人民币……

   城镇化的所有危机与弊病当中,最怵目惊心、骇人听闻的还是土地兼并的问题。无论是为了私利还是公益,中国地方政府为了建设城市常常无情地驱离在地农民。作者指出,自地方政府于1990年代开始收购农地以来,每年有约二十万公顷土地遭征收,已有四千万到五千万农民失去土地。2011年十二月在广东乌坎村爆发的官民冲突,就是在这背景下诞生的……

   从土地问题切入,我们进一步看到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财产权。西方观察家与中国的改革派人士无不极力呼吁赋予老百姓更完整的财产权保障,让老百姓能够自由地买卖他们的土地财产,才能避免官员的剥削。然而,另一批同样关怀底层民众福祉的社会学者却担心,在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安全网之前,鼓励老百姓自由买卖土地只会陷民于水火之中,并合理化了奸商与贪官对农民的欺诈……

   另一方面,对于“鬼城”的出现,尽管吴敬琏、陈志武等中国权威经济学家都已忧心忡忡地指出,这象征了投资泛滥的中国经济即将出现泡沫,唐米乐却大胆断言,以中国人口规模之巨、城市住房需求之殷,“鬼城”现象只会是暂时的。唐米乐估计,中国的住房根本建得太少,“大约还短缺七千万个单位。”

城镇化,是造福人民?

   中国城镇化会带来中国发展的商机,据估计,因为城市人的收入与消费均是农村人的三至四倍,中国城镇化将可以带来二十万亿人民币的商机。因此,李克强说,“城镇化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

   但前面提到的危机如果拖延不解决,就会造成难以补救的后果,包括:

   ‧城市土地利用失衡引发房价飙涨。

   ‧巨量人口与车辆将瘫痪城市交通。

   ‧中国经济因农村消费不足而停滞。

   ‧肆意扩张的城市将并吞中国有限的耕地。

   ‧官商勾结土地兼并造成百万农民流离失所。

   ‧空气污染弥漫人口超过百万、千万的大城。

   ‧无数外观毫无美感、样式千篇一律的冰冷城市。

   ‧僵化的户口制度导致极度的社会不公与阶级歧视。

   ‧地方政府因为无力承担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而破产。

   一个富裕而稳定的中国城市中产阶级,将会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稳定力量,但一个个破产、骚乱、挤满愤怒的失业人口的中国城市,将是人类的灾难。因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迪格利兹(Joseph Stiglitz)曾说,“21世纪主导人类未来的最重要发展有两项,一是美国的科技创新,二是中国的城镇化。”

   中国的农村与城市,农民、民工与都市人口究竟何去何从?这对香港和世界,是一个威胁还是机会?这仍然是未知之数。

“一分钟阅读”推介书籍
《十亿民工进城来:史上最大规模人口迁徙如何改造中国?》
作者:唐米乐
由麦田出版社出版
天地、商务、三联及诚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94.4)李怡主持的《一分钟阅读》。该节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并存载于港台网站(rthk.hk)。

( 在地生活大陸港澳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am&aid=1102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