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量 心眼
2012/03/08 10:04:40瀏覽383|回應0|推薦2
心量.心眼
 
文/中台男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廓法師
  
   有一句話說:「格局的大小,決定成就的高低。」從歷史上許多流芳千古的偉人身上,多半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特質──寬宏大量;反之,遺臭萬年的通常都是心胸狹窄之輩。例如,戰國名相藺相如的恢宏氣度,感動了廉頗,於是廉頗「負荊請罪」,兩人並因此而成刎頸之交,傳為千古佳話;明朝宦官魏忠賢,容不得別人的一絲批評,將左光斗、楊漣等忠臣一一陷害至死,因而遺臭萬年。

  從歷史的明鑑上,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心量的大小」的確是我們為人處事的重要修養,攸關我們人際關係及一生的成敗;而對於修行學佛的人來說,廣大的心量更是解脫煩惱不可或缺的條件。達磨祖師有一首偈云:「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實在值得我們細細體會。

悲心廣大伏怨敵

  禪宗西天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博學多聞,智辯無礙,降伏了印度當時許多外道,令其皈投佛法,成為佛門弟子。其中有一位外道的弟子,眼見自己的師父被迦那提婆尊者降服,甚至隨其出家,因此,他雖然也跟著師父隨迦那提婆尊者修行,但心中卻非常憤恨,時時都在等待機會雪恥。他暗藏一把利刃,內心發下毒誓:「今天他以雄辯使大家屈服,來日我要以利刃令他屈服!」

  有一天,乘著迦那提婆尊者獨自在林間經行的時候,他伺機以刀行刺,迦那提婆尊者腹部臟腑外露,血流如注,一息尚留之際,迦那提婆尊者悲愍地說:「在我的住處有我的衣和缽,你趕緊拿著它往山路逃命去吧!我的座下有尚未成道的弟子,你若被他們發現,一定會有生命危險。你現今仍迷惑情重,所以往後要好好地防護自己的意念。快走吧!」外道依照迦那提婆尊者慈悲的叮囑,安全地逃往深山。

  大部分的人看到這則公案,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怎麼可能做到這樣?」「這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其實,佛菩薩、古德祖師們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事蹟,正是為後人樹立一個最高的典範。有了典範、明證,方向、目的清楚了,剩下來的問題只是「如何到達」。且讓我們看看迦那提婆尊者是如何做到的。

  當弟子們發現迦那提婆尊者被刺,紛紛放聲哭泣,在驚怒之餘,甚至準備分頭搜捕兇手,以便報仇。這時,迦那提婆尊者訓誡弟子:「諸法原本是空性,沒有一個所謂的『我』存在。既無害人之人,也無人被害。你們現在是被外相所蒙蔽,因愚癡而生妄見,種不善之業。其實,這是我的業報,所以你們不用去尋仇,也不必憤怒或悲傷。」話說完後,迦那提婆尊者方才安然示寂。

心眼心量由知見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同樣一件事情,由於迦那提婆尊 者與弟子們「看待的角度」不同,
因此,一方是「處之泰然」,另一方卻是「義憤填膺」; 換句話說,看待事情的「心眼」不同,「心量」便有大小之別。

  「心眼」就是知見,這就是心量大小的關鍵!迦那提婆尊者有「五蘊皆空」、「因緣果報」的知見,故能面對逆境處之泰然;有「眾生皆有佛性,皆當成佛」、「一切眾生皆是我過去之父母,皆於我有恩」的知見,故能以大慈悲心、平等心來面對一個欲置自己於死地的人。

  一般人之所以心量狹小,損人利己,為非作歹,便是因為不知道、不相信「因緣果報」、「緣起性空」、「眾生皆有佛性」之理,所以事事皆以「私利」為前提,有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偏差觀念。儒家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一語道出了正邪、大小之別。我們今生得以值遇佛法,是千生罕遇、萬劫難逢的福報。有了佛法的「正法眼」之後,接著就要繼續依循這樣的知見來內薰自心,無形中,心量自然就會撐開來了。

思恩知苦成願行

  過去,有三個工匠正在蓋一棟建築物,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一個人不耐煩地說:「我在砌一塊磚。」一人疲累地說:「我在砌一面牆。」第三個人歡喜地說:「我在蓋一座佛寺!未來將有許多人得到佛法的滋潤!」想想看,我們每天都要處理許多事物,您用什麼樣的心眼、什麼樣的心量來面對呢?

  思惟一切眾生皆於我有恩,對三寶、國家、父母、眾生,時時心存知恩圖報之心;觀眾生之苦,起大慈悲心;深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發無上菩提心;如此驀直做去,心量自然愈來愈廣大,修行必定有成就!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2220466&aid=618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