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在圓寂
2010/11/29 09:19:15瀏覽331|回應0|推薦1

                            自在圓寂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安岳縣金剛洞寺寂芳尼師往生(20086)紀實    本文作者:劉鹹光

一、佛化家庭 

  寂芳尼師,俗名熊成芳,1931115( 臘月初八 )出生在四川省安岳縣雲豐鄉普陀村何家溝大屋基一個農民家庭。熊成芳祖輩幾代人都學佛、吃素。哥哥也是佛教徒,他下地勞動時,每挖一鋤就念佛一聲,超度被無意鋤死的眾生,也為自己懺悔消業。熊成芳兒童時代,父親早喪,嫂嫂亦隨之夭亡,不久,哥哥又病逝。丟下母親和三歲的小姪女熊開蓮,靠她撐持家務,一家三代弱女相依為命,種莊稼、打篾席賣,勤耙苦掙,節儉過日子。不幾年,母親也離開娑婆世間。熊成芳見母親平時學佛那麼虔誠,念佛那麼精進,走的那麼安詳,鼓舞了她一心學佛的信心。1945年,剛滿14歲的她,便步行到偏岩鄉岩劍坪,禪莊老和尚(100歲高僧)引她皈依了“三寶”,法名“寂芳”。後來,熊成芳又把熊開蓮姪女領進了佛門。

 

二、真假結婚

       熊成芳是個文盲,但她心地善良,勤勞儉樸,精明能幹,且長相漂亮,令人十分羨慕。“文革”前後,不少農村幹部、醫生、親戚,前去向她提親者,蜂擁而至。由於熊成芳善根深厚,自幼就接受了佛化家庭的教化與熏染,對紅塵愛河早已看破,不願沾染五欲七情,故對前來說媒求婚者的態度十分堅決,一律拒絕。可是,眾多求婚者並不罷休,繼續不斷地纏繞,使她的心境不得清淨,難以安寧。怎麼辦?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她便去請求師父指點迷津。1971年五月初三那天,熊成芳去到金剛洞。這時,禪莊老和尚正處在劫難關頭,自知難逃十年牢獄之災,三天后將被抓入獄。見熊寂芳拒婚的態度堅決,深知她修行的意志堅定,便鼓勵她保持好童貞入道,把“節”守好,守到底!並給她出了個主意---假結婚。熊成芳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加上至親善友的周密策劃,她與傅向銀辦理了結婚手續,領了《結婚證》。她帶著姪女熊開蓮,全家人搬到傅家溝,在傅向銀家裏共同生活。從此,再沒有人來向她提親了。熊成芳“嫁”到傅家了,她們登記領了《結婚證》是真,但“結為夫妻”卻是假,因為,熊成芳並未與傅向銀同房,而是跟姪女熊開蓮同床。這一暗中情由,外界一直不知底細,是在“文革”大搞批鬥時,“革命群眾”逼迫釋寂玉(即傅向銀出家後的法名)交代問題時坦白的:“啥子問題我都交代了,不敢不老實坦白,只有一件沒交代了,那就是我跟熊成芳是假結婚”。

 

三、出家受戒 

  1981年,禪莊老和尚獲得無罪釋放,出獄後,傳回金剛洞。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落實,年逾百歲的禪莊老和尚老驥伏櫪,繼前建寺弘法,帶領釋寂航、釋寂玉、釋寂洲等弟子,建起了大雄殿、天王殿、觀音殿、七佛殿,雕塑了六十餘尊摩崖佛像;老和尚用通俗、生動的偈語講經說法,普度有緣無數,不少弟子成了法門龍象。  1983年,熊寂芳在禪莊老和尚坐下剃度,出家修行,在金剛洞聆聽禪 莊 老師父講《金剛經》,講《釋迦譜》。每次聽後,她都深受啟迪,充滿法喜,銘記在心,用於生活。1986年 四月初九 日,寂芳尼師在禪莊老和尚的組織下,隨同寂光尼師、寂安尼師、寂權尼師和寂義尼師去到五台山塔院寺,在寂度和尚那裏受比丘尼戒。受戒後,寂芳尼師回到金剛洞寺,潛心修學佛法,一心一意護持道場,芒鞋不出山門。

 

四、護持道場 

  1991年底,世壽120歲的禪莊老和尚圓寂,住持由寂玉法師接任,他節約建寺,為法獻身。繼由寂洲法師當家,擴建道場,按照禪莊老和尚生前遺願設計的五佛殿建成,為“石刻之鄉”新增了光彩。在寂洲法師住持金剛洞寺年代,寂芳尼師職任“庫頭”,掌管錢財出納。每次結帳,她所管的現金不但分文不少,反而多出賬上金額。為啥每次都多?原來,她把別人供養她的供養金都放入公款裏去了。正因為如此,寺院的收入、支出,大家都很放心,常住上也不須操心,當家師寂洲法師經常向人誇講寂芳尼師,說她這個管家,硬是管到家了!寂芳尼師對待金錢,從來不貪,她常說:“金錢沒啥意思,不能去貪人家的供養”。她素來沒有一個錢包,她領到的“過年錢”,順手就往功德箱丟。給人喝“大悲水”,人家供養她,也往功德箱裏放,或馬上交給常住用去買菜。她不願接受別人的供養,說“我沒有福報,收了供養,消不了災”。

 

五、忍辱負重 

    寂芳尼師擔任寺院出納期間,有件事萬萬沒有想到,那就是她所保管的六千多元現金,不翼而飛。是誰偷走了?她不說出來。有人折磨她,幾天幾夜不讓她睡覺,逼她交代。有人誣陷她,她只是說她的心見得天,對得起佛菩薩。明知是誰敲了她的箱子,偷走了錢,她就是不願意把那人揭發出來。平時,寂芳尼師就很注意善護口業,不怨恨人,從未露出“哪個對不起她”的話。不該說的話,她是一句也不說。而常說“要忍得,要餓得,要受得”。六千多元現金被盜,給寺院造成了很大損失,寂芳尼師心中不安。但她能忍辱負重,只思己過,不論人非,不分晝夜地在佛菩薩像前跪拜,虔心懺悔,求佛菩薩加持,祈盼挽回寺廟的損失。真正心誠則靈,有感必應,只見那偷錢的人,那幾天臉青面黑,身心難受極了,不得不主動前來向寂芳尼師承認偷錢的事實,懇求寂芳尼師不要再跪拜了,她已受不了了。那犯偷盜戒的人,他是誰呢?原來是貪圖衣食而混入僧團的照妙。照妙(俗名劉隆聯,廣漢人),求寂洲法師給他披剃後,並未把心安住在持戒修行、弘法利生的佛教事業上,而心存邪惡、追求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爭權奪位,損人害人。特別是寂洲法師於1997626圓寂後,他乘機攬權。攬權一年多,把金剛洞搞得一貧如洗,窮得連一瓶香油也沒有,還負債20多萬元。他不信因果,將六千多元現金從出納那裏偷出來,任意亂花。種惡因得苦果,不久,照妙身患肝癌,先後去廣西珠海、安岳縣城醫治,花錢無數,均不見效,疼病難忍,叫苦連天。寺院常住慈悲,將他接回金剛洞療養,病重時,大家還為她助念。寂芳尼師對其偷盜一事,一直包容心底不向外張揚,當照妙臨命終時,還主動地來為他念佛誦經,助念送他往生,寂芳尼師對人說:“冤家債主,也要超度他往生,你以後走才沒得障礙;給他助念,讓他不落到惡道,也好嘛!”寂芳尼師真正做到了冤親平等,心中沒有惡人、仇人。

 

六、安貧樂道 

  寂芳尼師是一位普通的出家人,卻是一位真修行人,她的日常生活極為儉樸,吃穿用極其簡單,是出家行人中的好榜樣。她常日中一食,不吃晚飯,早上也只喝一點水。她說“吃了飯,打坐不舒服”。她喝水時,喝多少,只從水瓶裏倒出多少,一點一滴也不浪費。能吃的洗鍋水,她也常喝。盆中盛的洗手水,只有一指姆深。她不讓別人幫她洗衣服,怕浪費水。常勸人說:“莫蹧踏水,死了難得去喝,難得消災”。寂芳尼師穿的衣服,舊得不舊,補了又補,洗得非常薄了,還穿在身上。別人送給她穿的棉衣,沒有見她穿過,從衣櫃裏翻出來看,還是新嶄嶄的,你問她“留著做啥子?”她說:“哪個沒有(棉衣),我給她結緣嘛!”心裏總在為他人著想。她的姪女給她縫的夾衣,當著姪女面,就穿一下給你看,姪女離開,她又把夾衣脫掉。劉順賢見她穿的滌綸衣衫不暖身,逼她脫下,換件新棉衣穿,等劉轉背,她又脫下了。她還說:“你們的錢,來的不容易,……我難得消災。我一天給別人消災,難道自己不掙點本錢(積功累德)呀!”

 

七、聽經念佛

  寂芳尼師雖然一字不識,聽經聞法卻十分主動熱情,當年,禪莊老和尚講述的偈語,她都銘記在心。一次,談到禪莊老和尚祭母的《祭母文》時,寂芳尼師隨口很流利地背誦出來:“母親為人性本善,誠心供養三寶前;家裏常行講道念,冥陽兩利無爭全。……”近年,金剛洞寺在照興法師主持下,發揚禪莊老和尚講經弘法的優良傳統,每年定期舉辦講經法會,寂芳尼師都自覺地到堂聽講學法,領悟其中的法味,永遠不缺席。殿堂“唱贊”,寂芳尼師都學會能唱,但她始終不願參加“放燄口”,她覺得“我沒那個本事,掙了錢,沒把別人超度起來,帶過”。對於念佛,念“阿彌陀佛”,寂芳尼師抓得很緊,總覺得時間不夠,因此,她每天很少休息,別人向她請教念佛的捷要,她告訴大家:“念佛,心要淨,要進入,要認真,要觀想,比如你瞌頭,要瞌到佛的腳上,要觀到佛像嘛!你的手板攤下去,要想到佛的腳板在你手板上站起嘛!瞌頭只圖搞得快,不觀想,只當成(身體)鍛煉,那在搞空事,功德莫得好大。”還說:“觀想時,要把被超度的人、蟲蟲螞蟻、一切眾生都要觀想起來,讓他們聞得到、聽得到。不要只圖搞得熱鬧。佛事要做到家,不然,起不到作用,還要帶過。光是把別人的錢拿到手,得了供養,滿不了人家的願,消不了災。”寂芳尼師還勸人“要修心,念佛時自己心裏要曉得,不要有雜念,有雜念念佛,那不是在搞來耍呀!”寂芳尼師談到她念佛時,心裏頭好象有根管子連通嘴裏,只要心頭一想,佛就從口裏湧出來 了,她真正達到了淨念相繼,功夫成片,不念而念的境界。寂芳尼師喜歡打坐,平常很少見她在床上睡臥。打坐時,她不倒單。有人問她:“師父,你坐到念佛,不冷嗎?”她告訴你:“專心念佛,哪裏還曉得冷喲,還要出汗哩!”

 

八、往生願切

  寂芳尼師欣向淨土,念佛精進,往生願切,晚年曾多次向親人交代:“我這一生修行,就是為了了生脫死。……機會成熟,我就要走。……我要預知時至,說走就走,想走就走。……我要沒得痛苦,給活著的人做個樣子。”她向親人表示,為她準備的棺材,她不喜歡,她不願意土葬,她要火葬。她想“到樂至報國寺去火化,那裏又能念七天佛。……把骨灰撒了,給眾生結緣。”至於開支,她也向親人交待,她早已打定主意,存有3000元錢,交給姪女,拿來為她做佛事、放生、印經、塑佛像,對姪女們說:“我把這些話,給你們說好,免得你們二天說我沒跟你們講”。由於到樂至報國寺火化的機緣不成熟,寂芳尼師改變主意去成都。2007年夏、冬,她兩次進縣城,去劉順賢家,想把去成都的打算告訴劉順賢,但又擔心受阻,始終沒把這個想法說出來。時光進入2008年,寂芳尼師要走的心願非常迫切,515( 四月十一日 ),她再次到劉順賢家,為避免劉的阻攔,他打妄語,借口要去成都買布鞋、買羅漢衫。劉對一慣不講究穿吃的寂芳尼師要買衣、買鞋,自然不太相信,更沒預料到她自知時至,要去成都往生西歸,勸她不要去,對她講:“汶川大地震震得很凶,不能去,你年歲又大,一個人去,不放心,等大地震平息了,我們送你去!”關於去成都,寂芳尼師是早有準備,一個月前,對姪女熊開蓮遺囑:“我要預知時至往生,給你們增強信心……我不搬盤(麻煩)人,我自己走起去(成都),不要你們經佑(護送)我……我沒有別的留給你,只有三尊佛(陶瓷質料)送給你,你要好好念佛,莫去打牌!”為了避免親人、好友的再三阻攔,寂芳尼師抓住機緣,於5月初五端午節那天,悄悄搭乘傅小英的便車,獨自一人去往成都。為得到往生的可靠保證,第二天,69( 五月初六 )到昭覺寺拜見妙友法師,請教“怎樣才走得快?”修密法的妙友法師問寂芳尼師“觀不觀得到光?觀不觀得到蓮花?”寂芳尼師回答:“觀得到。”妙友法師了解了寂芳尼師修行的功夫境界後說:“那好,你能一步就跨到(蓮花中)。”這就更增強了她的信心。

 

九、說走就走

  夕陽西下,寂芳尼師辭別妙友法師,離開昭覺寺,徑直往青龍場走去。因為昭覺寺是大僧寺院,二僧不能留宿,她只好到青龍場寂花尼師那裏去投宿。寂花師見寂芳尼師滿面笑容,高興的不得了,還開玩笑地說:“我就要在你這裏歇,未必你還怕我在你這裏歇呀!”平時,一慣過午不食的寂芳尼師,當晚竟出乎意料,她連吃三碗稀飯,又吃粽子,還喝了一碗牛奶。寂花師為她鋪床安睡,寂芳尼師婉言謝絕,不讓寂花師鋪床,她要在椅子上打坐,她說她喜歡打坐。寂花師見她把鞋向朝門擺放著,盤腿坐在椅上;當晚三次起床前去看她,均見寂芳尼師一直趺坐椅上,如如不動,沒有倒單,心中暗自佩服。天將黎明,寂花師起來早課,進入寂芳尼師房間,準備向她請安。進屋一見,大驚失色,寂芳尼師走了(往生了),萬萬沒有想到寂芳尼師她突然來,又突然走了。怎麼辦?怎麼辦?寂花師心慌意亂,手忙腳亂,不知所措。趕快跟金剛洞打電話,告訴他們。金剛洞寺現任住持照興法師接到電話,聽說寂芳尼師昨晚走了,他硬是不相信,心想,按寂芳尼師的身體現狀,再過二十年也會健康地活著。但電話裏再次告訴他,寂芳尼師真正走了。照興法師迅疾知會她的親屬熊開蓮、劉順賢,以及安岳縣佛教協會周祖碧秘書長等,於初七早晨動身,趕赴成都。上午11點鐘左右,走攏青龍場寂花師處一看,真的走了。

 

十、自在圓寂

  77歲高齡的寂芳尼師,她說走就走,想走就走,自知時至,自我主宰,自在往生,她說到更做到了。這時,劉順賢聯想起昨晚所住木屋出現的勝境。劉順貢昨晚住在金剛洞寺的木屋,與隔壁寂芳尼師常住的寮房緊緊相連,夜靜時分,木屋突然放光透亮,她當時感到十分詫異,莫明其妙。今日所見,使她完全明白:寂芳尼師預知時至,自在圓寂,佛光接引西歸,原來如此。按照寂芳尼師生前的期望和佛教的倡導,火葬一般應在七天后舉行,為讓亡者的神識真正離體,確保亡者的安全。可是,寂芳尼師往生所在環境缺乏這個機緣,條件不允許,必須提前火化。根據寂芳尼師臨終時的種種瑞相,與平時幾十年修行的功夫,所達到境界來分析,妙友等法師斷定寂芳尼師的靈魂是一下子就離體了的,這是一般人達不到的,寂芳尼師可以提前處理(火化)。 五月初八 日早晨,天空下著小雨,給寂芳尼師洗換穿衣裝龕後,護送去新都寶光寺化身窯荼毗。火化時,雨住天晴,東方升起了一輪紅日。只見煙霧從高高的煙囪裏騰空而起,形成一個花環,十分壯觀。大家注視著花環狀的祥雲,見一雙白鶴從祥雲中穿過,向著西方飛去。等待彩雲散去,蓮友們一齊踴向火爐觀看,只見爐火閃耀,爐火中心顯現出寂芳尼師的影像;周圍爐火,清晰地呈現觀世音菩薩的影像,繼而又出現大勢至菩薩的影像,在場的熊開蓮叫人趕快把他拍攝下來。接著,大家仔細地觀察寂芳尼師那又白又脆的骨灰,其中有黃、綠色的舍利花,並撿出彩色舍利14粒(見照片)。寂芳尼師預知時至,想走就走,說走就走,走的那麼自在,那麼灑脫,完全自己主宰,見蓮花出現,就一步跨了上去,歸向了極樂淨土,四眾蓮友都異口同音地贊嘆:“這個和尚真有本事!”寂芳尼師自在圓寂了,為了宣場她的德行以啟迪教化後學四眾,安岳縣佛教協會,金剛洞寺常住和寂芳尼師的親屬,共同發心,在金剛洞下、禪莊念佛堂西側,建舍利塔一座。原金剛洞寺名譽住持、資陽市佛教協會會長、四川省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昌臻老法師為《寂芳尼師舍利塔》親筆提字。舍利塔今已建成,前往瞻仰的信眾接踵而至。寂芳尼師走了,寂芳尼師沒有走,她永遠在我們心中!

 http://tw.myblog.yahoo.com/jw!V7fajCiWEQJtMQDUBhI5HVE-/article?mid=29659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2220466&aid=464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