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12/07 17:34:33瀏覽14462|回應1|推薦10 | |
近日氣溫驟降,許多學生視游泳為畏途,下水那一刻,常是慘叫、尖叫齊嗚,每天上演的戱碼,是許多學生畢業後最不堪回首,也最難忘的記憶,為使學生有正確的認知,特將冬泳益處及相關注意事項整理以供有意從事冬泳者參考
近年來,運動休閒風氣日盛,從事游泳運動的人口也逐漸增多,但是每年夏季人滿為患的游泳池,一到冬季除水療池(SPA),和室內溫水游泳池外,真正從事戶外游泳的人口,除部分民間團體所組成之游泳會、早泳會外,可謂寥寥無幾,相對於中國大陸對冬泳的推廣和研究,地處亞熱帶的台灣人民,對從事冬泳運動的人,除抱以敬佩、欣羨外,多半不敢輕易嘗試,也因此冬泳運動在我國仍有大力推展的空間。台灣因地理環境因素,冬季氣溫幾乎可維持在攝氏10至20度間,除動態水域外,一般室外游泳池水溫大約維持攝氏14至20度間,尚構不成所謂的冬泳(水溫十四度以下),或水溫零度左右的「冰泳」,嚴格說只能算低溫游泳。雖然水溫不若寒帶或溫帶地區低,但就運動效益言,低溫游泳較一般夏日游泳對身體的強化效果,則更為可觀。 低溫加上游泳運動的雙重刺激,從事低溫游泳者的呼吸系統、心臟血管、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都能達到強化效果,整體的生理機制和機能也都可以獲益。長期鍜鍊對人體的抗寒力、抵抗力及各組織的反應能力及新陳代謝等經實驗証明皆能有效提升。因性質特殊,除特殊部隊外,本校大概為全國唯一全年無休實施冬天露天游泳訓練的學校。年底期末驗收皆自12月25日開始,五年前驗收時平均約氣溫13~15度,水溫15~17度。 根據中國大陸對冬泳之科學研究:冬泳運動對人體健康的好處,茲略舉如下: 一、冬泳有利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二、冬泳能消除神經系統的疲勞: 三、冬泳能增強呼吸性疾病的抵抗力: 四、冬泳能改善人體消化系統的功能: 五、冬泳能有效鍛鍊人體皮膚、關節、肌肉活動: 六、上面提及的只是冬泳的特殊好處,眾所週知的游泳本身就是難得的全身運動,所以游泳的健身效果冬泳全部具備,再加上寒冷的淬鍊因此冬泳可稱之為「特級全身運動」 然而,在冬季游泳,身體必須具堅強的耐寒能力,否則下水時會因抵受不住寒冷而生病。於低溫冷水下進行游泳運動者的氧耗量、體溫、游泳速度及每次動作的效率和長度,當愈低溫時會呈現游泳能力下降的情形。因此,運動方式方法不當也會帶來很大的危險,為避免因冬泳而發生意外,除平時游泳應注意事項外,並應以漸進式的方式適應,千萬不可貿然從事。進行冬泳時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一、欲從事冬泳者應養成每天早晚用冷水洗臉擦身,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提高鼻粘膜對寒冷刺激的抵抗力。下水前之熱身運動更是不可省略之必要程序。 二、因為冬泳消耗體力大,易出現低血糖反應,甚至導致低血糖休克。因此冬泳時可以隨時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三、冬泳時間宜安排在早晨或者下午,並離吃飯時間遠一些。避免飯後立即進行,以免發生腹痛和腹瀉症狀。 四、冬泳前後不能飲酒:冬泳前喝酒易出現水中昏迷窒息,冬泳後喝酒則會刺激心臟而發生意外。 五、冬泳後驟然走進高溫屋中或者烤火,會導致關節炎和其它疾病的發生。最好出水後立刻擦乾身體,將衣服穿好,可能的話戴上一頂帽子,做些適當的運動以使身體暖和。若進行衝刺游泳後,亦勿急速出水,應先緩和適應後再出水面。常見學生上岸後立即以熱水沖澡,其實應以溫水慢慢適應才是正確。 六、冬泳前的準備備活動如果不充分,易發生抽筋及意外,因此入水前務必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游泳時可先坐立於池畔,先讓手、腳泡水,並撩水澆身,最後再全身入水,以漸進方式進行。 七、具有冬泳能力者在寒水中泳後不會生病,原因是他們有異於常人的耐寒能力。而耐寒能力之建立則應從夏季開始,每星期游泳至少三次,每次不少於半小時,這樣由夏季越過秋季進入冬季,身體在水中的耐寒能力便漸漸養成。 八、從事低溫游泳切勿逞強,當游泳進行過程中感到寒冷或不適時,即應上岸並保暖,勿拘泥於一定要游完多少時間或距離。根據大陸方面研究及建議,一般冬泳(指水溫十四度以下)水溫1度時游1分鐘,2度時2分鐘,以次類推。 在中國大陸哈爾濱市素有「冰城」之稱,每年12月中旬左右開始進入觀光旺季,哈爾濱的觀光景點除了美輪美奐的冰雕藝術外,在水溫零度左右的「冰泳」已成為當地另一項重要的觀光重點。據統計參加冰泳者男女老少都有,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而每位參加冰泳的老人都說:「冰泳有益健康,自從開始冰泳後,他們從來不曾感冒」。本校除學生長年接受游泳訓練外,教職員中冬泳的風氣與人口亦漸次提升,每當寒流來襲期間,當泳者躍入水中那一剎那,那情景會吸引很多欣羨不已的眼光。人們贊美他們的意志和勇氣,更佩服他們健壯的體魄和優秀的體能。事實上,正如許多冬泳愛好者所言:「我們以強健的身體進行冬泳,而這強健的身體又是冬泳運動賜予的。」藉由本文希望能提供有興趣分享冬泳的好處與注意之道。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