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1.11.13 接受教育廣播電台「教育開講」訪問 暢談美感教育
2012/11/19 18:17:22瀏覽1692|回應0|推薦2

  

  碧涵於1113日受邀前往教育廣播電台,接受主持人李大華訪問,在《教育開講》節目中暢談美感教育相關議題。談論美感,首要釐清「何謂美感教育」,許多人將「美感教育」與「藝術教育」二者混淆,事實上藝術教育內含於美感教育,美感教育所涉及概念與層面更深更廣。

  一個學生經過藝術教育的培養,可能會作畫、評論藝術作品,這是一種知識化後的能力,但當學生接受美感教育的薰陶,將會對「美」的事物有感性體悟,提升的整體美學與美感的素養。美感教育的意義就是培養學生對於美的鑑賞能力,包含感悟力、欣賞力、創作力、將美運用到生活與環境中的能力,即為教育界呼籲的「帶得走的能力」,作為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

  美感可融入於任何一堂課程中,例如在國語課中,可以強調國字的音韻、聲調,品味文字的美學,還可以對字裡行間鋪陳比喻的想像予以感悟、延伸。在數學科,學生不只學習運算以及邏輯,還可藉由美感激發學生了解內含在數學中的對稱以及和諧之美。

  「師資培育」亦為相當重要的一環,最急迫的無非是「現職教師」的增能計畫。碧涵認為,各校及各地方應定期舉辦教學研習活動及觀摩會,藉由美感體驗教程,建構教師們對美感教學的正確觀念,探討富含美感的教學方法,讓老師輕鬆地、自然而然地體驗美感、提升涵養。未來師資的職前教育課程亦為關鍵,目前師範院校或是教育學程等課綱中,皆缺乏了美感涵養,希望未來可修正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將美感教育納入,提升美感知能,如此教師才能運用美感創意教學,讓上課方式更多元活潑,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意。

  美學環境營造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可透過生活美學營造,讓孩子從環境中體驗、瞭解、內化。教育部推行「國民中小學整合空間資源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實施目的為充分活化校舍空間,增進教學效益,但實施與審查指標卻缺乏美學要素。經碧涵要求後,將在102年納入美學空間項目,激勵有意發展校園美學或空間特色之學校,提升校園空間美感營造,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就接受美力薰陶。

  我相信,未來五年會是美感教育最困難的奠基時期,基礎打好了,未來要逐步推動會比較容易。碧涵要求教育部應於明年六月底以前,提出「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亦獲得蔣部長的積極回應。如何監督好這方面的工作,會是碧涵未來三年努力的目標,也是碧涵對大家的承諾。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11135b&aid=7059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