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1.11.07 問政日誌─教文委員會質詢中研院:臺灣何時能出現本土諾貝爾獎得主?
2012/11/08 10:54:30瀏覽1584|回應0|推薦3

碧涵今日(7)針對我國頂尖科學研究人才培育問題,於教育文化委員會向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長提出質詢。碧涵先以今年的諾貝爾獎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教授為例,詢問院長有關我國是否在短期間內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

碧涵認為,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今年摘下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桂冠,成為日本第19位諾貝爾獎得主,帶給仍深陷經濟困境的日本國民極大喜悅及鼓舞。日本雖有多位諾貝爾獎得主,但科學領域的得主卻都是在國外養成,沒有一個是本土培養。為此,日本在千禧年(2000)即發下宏願,要在幾年內培養出本土的諾貝爾獎得主,如今終於由山中伸彌圓夢。反觀台灣,自從李遠哲得獎後,近二十幾年來未曾出現本土的諾貝爾獎得主。

碧涵認為日本政府一直很大力支持學術發展,對科技研究投資不受景氣影響而減縮,我們也應該效仿日本的策略,持相同的態度與堅持,雖然經濟不景氣,但提升研究人員的研發能力不能因此而受到影響。

對於台灣短期內到底有沒有機會培養出諾貝爾獎級的人才?翁啟惠院長表示,就一個科學家來說,諾貝爾獎不應該是目標,也無法預測,但只要深耕基礎研究,自然會有收獲,「好事自然會發生」。

哪些領域具有得獎潛力?翁院長表示,目前台灣在化學、物理、醫學及文學等領域,都有可摘下諾貝爾獎桂冠實力的人才,隨時都可能得獎。他強調,台灣若要出現下一位本土培養的諾貝爾獎得主,國家就必須營造出氣勢,集中火力推出人選。

另外繼上次在行政院長總質詢所提出有關深化建構客家學術部分,碧涵再次向中研院院長提醒,要求中央研究院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下設立「客家專題研究中心」,作為客家的最高研究學術單位。

身為我國的最高學術殿堂,實不可遺漏,將客家研究納入學術基礎研究之中,除亦可鼓勵研究新力加入之外,並可厚實客家學知識體系。這對於臺灣要成為「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之理念,有實質的意義和貢獻。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11135b&aid=702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