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13 07:50:50瀏覽377|回應0|推薦0 | |
有位家長來電,想把小孩(國中生)轉過來,除了詢問一些規定外,最後問了一個奇怪的問題:最近教育部推品德教育,貴校會要求學生的品德嗎?聽說現在學生的品德很差。 心想,品德是在家庭教育中形成,學校的品德教育是持續家庭教育而來。 所以,馬上跟家長解釋,學校依規定早已實施品德教育,毎個月第一週都會觀賞影片及填寫學習單。但是小孩的品德教育是要從家庭教育做起,畢竟家長的以身作則勝過學校的品德教育,相對的,學校教師的以身作也則勝過課堂上的教材、影片欣賞及學習單的填寫。 所以,家長的每一個小動作都會影響小孩,也可能對學校教育產生正面的幫助或負面的影響,例如: 要求學生過馬路要走天橋,但是學生說:「媽媽說不用,不然會被媽媽罵。」 要求學生被家長以機車送來學校時,要戴安全帽,爸爸說:「警察又不會抓,而且太麻煩了,還要把安全帽帶到公司,不方便。」 請家長把小孩送到校門口,由小孩自己進校園,家長說:「為什麼不能送進去?你們學校很大,我的小孩要走很遠、很辛苦。」 學校是有計畫的學習基本知能以及延續家庭教育之場所,所以重點不再於品德的養成,而在於品德的持續教養或導正,而上述家長的言行,不僅讓學校力有未逮,也連帶影響其他學生,這就是為何學校要處分學生,但是這樣的處分卻會招來家長「小題大做」的非議。若不處分,則讓其他學生有樣學樣,對這些遵守規範的學生與家長不僅不公平,亦偏離教育應有的基本態度。 就個人的想法來說,最讓學校無所適從的是:家長的雙重標準。例如學生不假離校,依校規應記小過一次,如果學生平安回學校,則家長會認為學校大驚小怪;但要是學生在外發生意外(我指的是最嚴重的意外:死亡),則家長會認為為何當初不規定記大過,或許可以保住小孩的生命。雖然千金難買早知道,但是,在自己的小孩要被記小過時,不會想這麼多、想這麼遠,甚至找民代關切,這讓小孩不僅不會再遵守規範,也學到「有關係就沒關係」的壞榜樣。 或許,這是要「易子而教」的原因吧!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