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間愈多,書就念得愈多,也就愈容易考上嗎?
2014/11/15 05:00:00瀏覽5325|回應0|推薦0

  每位準備國考的考生,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更多的時間。

  因為,更多的時間,代表著:書,可以念更多,考古題,可以多寫幾題。但,這是否等於考試成績多得幾分呢?或下次就可以考上呢?

  我們以行政學「績效」的概念來看,績效,包含效率與效能;效率,就是上面提到的,如果有更多的時間,就可以念更多的書,或寫更多的考古題。而效能,指的是,有了更多時間,念了更多的書,寫了更多的考古題,自己國考的實力也跟著提升。最後,準備國考花更多的時間,達到下次考試金榜題名,或成績有顯著的進步。

  然而,這是一種推論,實際上,事與願違,常常增加讀書的時間,卻不一定念得更多,考古題也不一定寫得更多或更好。

  怎麼辦呢?

  個人認為,準備國考,問題不在於時間多不多,夠不夠,而在於方法對不對。這個方法包含你自己的國考策略(即讀書計畫及功課表)、時間管理及紀律問題。

  首先,你是否找到適合自己的國考讀書計畫及排定適合自己的功課表,而不是直接拿別人的來用。就像我曾告訴一位準備國考朋友的話:

  每個人都是獨立、單一的個體,我的國考準備方法是針對我自己量身打造的,當然無法完全套用在其他人身上,補習班請考上的學員分享國考心得,是希望還在打拼的考生可以汲取這些學長姐的方法、原則或策略,然後,量身打造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準備方法,並為自己的準備過程修正方向,讓自己可以更快考取。

  如同我們學習美國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理論之後,建構出自己對於台股的投資方法,而不是完全套用股神的方法,因為我們要的結果是跟巴菲特一樣成為富翁,而非成為巴菲特;同樣地,對於國考,我們要的是跟學長姐一樣金榜題名,而不是成為某位學長姐

  其次,找到適合自己的國考策略,表示這套方法是針對自己準備國考的時間做了妥善的安排,例如個人準備普考及地方特考時,國考策略是不一樣的。準備普考時,我有工作(私人公司)的時候,是一套策略;辭掉工作,當全職考生,是另一套策略。準備地方特考時,我已考上普考,在區公所工作,又是一套策略。總之,這些不同的國考策略,都是配合當時自己的時間設計、排訂的,訣竅在於:一開始,要排鬆一點,讓自己可以跟上功課表的進度,累積自信心,漸漸的,調整成更適合自己時間管理的功課表,然後,每天按表操課,循序漸進,完成一輪又一輪的複習,最後,金榜題名。

  而針對必須要工作的考生,個人提供一個做法:寫小卡片。

  每張卡片可以寫一題考古題或某一主題的重點摘要(包含小標題、舉例),記住:每張只能寫一題或一個主題,如果不夠寫,可以寫兩張或三張。寫好的小卡片,每天(沒錯!就是每天)都要複習,複習的方式有:看過、寫過。看過,很快;寫過,比較慢,但兩種方式一起用,可以增進記憶。

  有工作的考生,本來讀書時間就比較短,因此,必須要求自己上過課或念過書之後,馬上將該部分的重點或考點,寫到小卡片中,因為每張卡片的內容少,所以,可利用零碎時間複習(看過及寫過),例如等公車、等開會或等家人一起出門的時間,不僅複習速度快,也讓自己不會感到厭煩(多次複習)。

  你可以想像自己拿起一本厚達700頁、文字密密麻麻的書,一小時過了,可能只念25頁,腦袋沒什麼感覺,但心裡可能會慌;但小卡片不一樣,今天複習10張,明天25張,後天40張,每一張或每兩、三張就是一個主題或一題考古題,不論是看過或寫過,會讓自己愈來愈有信心。

  除此之外,寫小卡片這個方法可以確保在考試時,看到題目即寫得出重點,至少不會完全寫不出來。我的好友就是利用這個方法通過升等考的!

  總之,看書與寫小卡片的材料都一樣,但應用的方法不同,整體的感覺也就不一樣了。就像我們去買東西,聰明的老闆會先放少一點進袋子裡,拿到磅秤上,慢慢加量;與笨老闆相比,一開始就放很多到袋子裡,然後放在磅秤上,一直從裡面挖出來,消費者看了,那一種方法比較開心,答案很清楚!

  如果全職考生想用這個方法,我會建議增加複習的密度,例如每天分早、中、晚,看或寫小卡片,讓自己可以更迅速、更大量的記憶。

  最後,是紀律問題。以前的考生,常被考上的學長姐告誡,國考生是沒有假日,也沒有節日的,只要沒考上,休閒或娛樂這種事,想都別想。現在的考生,蠻常詢問:(不論有無工作)我該如何在準備國考與休閒中取得平衡?

  我的建議是:記住這句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以下是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的看法:

1.在準備國考及工作中取得平衡:

  在工作之後,還要準備國考,也是需要體力、腦力。所以,如何提升工作效率顯得非常重要(時間管理),效率提升了,才能留下體力、腦力準備國考。除了提升效率外,也可以檢討工作流程、方法(這部分自己最清楚),是否可以在工作中擠出準備國考的空間--不論是零碎的5分鐘背法條,或是開會前的等待時間,都可以應用。也就是說,不論一天工作時間是8小時或14小時,不要隨時都在工作,中間要休息,例如5分鐘或10分鐘,拿來看相關國考的東西(例如看一條重要、必背的法條)--情境轉移且時間有限,一定很有效率。

  如果遇到加班真的很累,回家盥洗後,就先睡覺,早上再起來看資料或寫考古題,但有個原則要遵守:不論多累,國考的準備每天都要碰(養成習慣)。習慣之後,你會感覺一天不碰國考的東西覺得怪怪的,就像我每天不讀一點書會覺得怪怪的(就算幾頁也是有讀書)。

  總之,工作累了,就先休息,休息了才有好體力、好腦力。

2.在放鬆與準備國考中取得平衡-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我之前在補習時,看到也聽到老師說,有些同學好可惜,要讀書又要工作很辛苦,就給自己放了幾天假,結果這一放如脫疆的野馬,變成工作與放鬆是主角,準備國考變配角,以致最後不再來上課了,提前出局。

  我的經驗是採取定期(或不定期)定量的放鬆比較好。例如,我準備國考時(全職),要求自己每天寫8-12題考古題及看書,每天只要完成,給自己放鬆的方式是看「尋秦記」(定期定量的放鬆)。有時候考古題寫上癮了,竟然會不想看,結果晚上又多寫了2-4題考古題(不定期定量的放鬆)。但這裡要注意的是,多寫的部分還是算在當天的進度,前一天的超前進度,不能拿來當作明天的進度,明天的進度還是8-12題考古題及看書,超前進度只有在整個計畫進度總結時--可能是三個月或五個月,納入總數計算,這樣就不會造成,某天進度超前,結果讓自己心裡隨時想著這件事,以致有一絲絲的懈怠。

  為考試而讀書,與為興趣而讀書不同,後者可以優閒、漫無目的的閱讀,前者的目標只有一個:金榜題名。因此,準備國考的重點在精(績效),而不在多(效率)。

  祝福大家!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l121488&aid=187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