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笑話,某年某天上班時,剛進快滿的電梯,有個認識的小姐看我手上麵包,問 : 先生你早餐就只吃這一個麵包 ? 回說 : 沒啦,吃一半,一半是午餐的,話落,一陣爆笑。 昨晨下樓,出電梯時看一對年輕夫妻正要上樓,我半舉手致意,其時他倆沒反應,待我前行二步後,背後傳來一聲 "再見",素不相識而打招呼,那對年輕人可能猝不及反應。我們也經常有類似的經驗,路上偶遇陌生人打招呼,回應之餘,常會摸不著頭腦 "我認識他嗎 ? " 中國人強調五倫,我們的人際關係是有生熟之分,有親疏遠近之別的。費孝通的「差序格局」就說"中國傳統社會的人際關係的構成,如同在水面上投石頭時,由石頭落點由內而外產生的漣漪一般,由代表自身的圓心,由自身延伸出去,依照一圈一圈的水波遠近,來區別人群和自己的親疏"。 當代都市化的公民社會中傳統的人倫關係已不符實際,為了讓大眾能更和諧的共存共榮, 1981年李國鼎提出了「第六倫」的主張,就是要在五倫之外進一步推動「群己關係」的行為準則,後來又有所謂「陌生人倫理」之說,其義相同。 其實,基於同樣是人這一條件,彼此就該具有基本的倫常關係。 即如前幾天看了視頻<同胞之爭>,博主反賊最後說 :「中、台、美、日、港人都是地域和族群的劃分,最重要的是我們首先得是個人,遵守人的道德基準和行為規範,這才是我們討論一切的基礎。」
* 點擊黑體字看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