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暮年者的尊嚴
2016/03/01 18:42:28瀏覽734|回應0|推薦2

【愛慕】(Amour)這部電影,帶著觀眾近距離去凝注人生末尾的光景。坐在電影院,隨著靜定在公寓房間裡的鏡頭,少了溫情的糖衣,你可否不眨眼睛,直視暮年黯淡的境況?

偶而,我們的社會新聞裡也有,老年夫婦相伴終生,一個人久病,一個人肩負照顧的責任,到頭來,失手勒死身邊的老伴。新聞筆法中,安裝上「不堪照顧癡呆症老伴」之類的標題,半似悲劇半似鬧劇,被當做畸零人的怪異舉止。

發生在新聞場景中的是暴力?是解脫?是社會支持網絡的漏網之魚?

我們社會常是以敬老為名,「敬」而遠之,把老年實相從意識層隔離出去!傳統觀念裡,年高即德劭,活到某個歲數,生命似乎就自動進階、自動臻至兀自圓滿的境界。於是壽星公不能憂、不能惑,也難以表述自己的各種窘境,包括生命將盡的惶恐。想想傳統大家庭的壽宴就知道:老人坐在圓桌中間,「福如東海」連著「壽比南山」,人們把「福」與「壽」一起稱頌。老年人分派的既是福蔭子孫的位置,他又怎麼言說複雜的內心話語?怎麼提問人生最艱難的命題?

我們的文化符碼裡,老人家找不到夠用的語彙表白自己的狀態。老年情境難以言傳,也因為傳統觀念打造的老人「樣板」有其侷限。譬如說,我們傳統劇目裡除了老太后、老太君之類的家長之尊,就是白髮天涯的耿耿孤忠:戲碼中有報國無門的悲涼、出師未捷的憾恨,即使是庾信的暮年詞賦,表述的也多是故國情傷。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劇中人的抱負總在千里之外,對咫尺內的老年情境,包括:怎麼樣在屋子裡處理老年的身軀──少有近距離的刻畫。

【愛慕】電影對年老情境描寫得至為深刻。影片開始時,音樂家老夫婦相偕從音樂會出來,妻子接著中風,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從輪椅到臥床,餵食、洗浴、尿失禁、喉嚨裡發出不明意義的哀嚎,老先生一力承擔,連看護都辭退了,一個人包辦照顧病妻的工作。為了愛?為了不再送妻子進醫院的承諾?或者,為了陣地戰裡生命最基本的尊嚴?就好像老婦人初罹病時婉拒學生(其實只是一張CD)的餽贈,因為她不需要任何同情;亦好像女兒在門外按電鈴時,老先生檢查浴室、鎖起臥室的屋門,堅守的亦是自己與妻子的最後堡壘。其實,終身相守的兩個人,其中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規範,到這時節,也只剩下身邊的老伴,對彼此生命尊嚴的意義徹底理解。影像中,老先生把病妻從輪椅挪移向床褥,那瞬間,用盡了氣力,動作卻像是年輕時纏綿的雙人舞步,這是電影讓人動容的地方。又一幕,當時老婦人已無能說複雜的語句,看著相簿,她吐出的是人生那麼美、那麼長…..

老年的真相,我們到底知曉多少?若非電影或其他藝術作品,延伸出想像空間,對觀眾而言,又如何設身處地,感受親人暮年的心境?我們台灣逐漸邁入高齡社會,無論失智症的看護、長照的資源與品質,以及生命末尾的選擇等都屬於應該引起大量關注的公共議題,國內卻鮮少這類題材的近身描述。反倒依賴譬如港片【桃姐】、日本片【送行者】、英國片【唱快人生quartet】,以及這部【愛慕】,為我們揭開幽閉的帷幕,對生命落幕前的真實境況(注),予以尊嚴的平視。(原刊於聯合報 名人堂)

 

(注)安養體系與老年照顧的描述,值得讀的還有草花里樹的漫畫【看護工向前衝】。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ping&aid=485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