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4/24 10:06:30瀏覽682|回應0|推薦1 | |
及早因應高齡化時代的來臨 據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從二0一0至二0三0年,人類的平均壽命可能會延長到八十至一百歲,也因此未來人類的退休年齡,可能拉長到八十五歲,才有辦法應付整個國家社會的經濟負擔。 為了因應此高齡化的趨勢,歐美各國己紛紛構思延後現行六十五歲退休年齡的制度。但國內主計處的調查數字中卻顯示,台灣退休年齡提早到五十四.九歲,而去年台灣六十歲到六十五歲老人勞動參與率則降至百分之三一.五,創歷史新低。 在行政院的統計數字中,二00四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達百分之九點四,人數也高達二一四萬人。行政院經建會估計,至二0二六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百分之二十,人數也將超過四百九十萬人。同期間扶養比,將從二00四年的百分之七點六,降至二0二六年的百分之三點三,明顯地,工作人口的扶養負擔高出一倍以上。到時候,台灣每三點三名工作人口 就須扶養一個老人,其壓力之大,是我們現在就要未雨綢繆,及早思考對策。 事實上,台灣人口老化的問題,早在十年前就浮現出來。當時,政府的決策乃以相關的老人福利政策來加以因應。但是,在面對人口老化愈來愈嚴重的趨勢下,單單以老人津貼、老農津貼等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是不足以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相對地,在政府財政日愈吃緊的窘境下,這些敬老福利津貼,都是在赤字預算中編列出來,其結果還是增加下一代的負擔而已。 一般而言,因為高齡化所帶來人口老化的問題,以健康、安養及經濟最為迫切,政府相關單位也應從此三方面著手,方能夠真正的解決人口老化之問題。 首先從健康而言,台灣雖已實施全民健保,但是老人醫療友出仍佔老人家庭總支出的比重五分之一之多,對老人家庭是一大經濟負擔,對健保的支出更是一大負荷。所以,不要等到老人年老之時才提醒健康之重要,而是在年輕之時,就要加強健康概念,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疾病及早預防,方可減少這些醫療支出,並且讓所有的國民要活的老,也要活得健康。 其次從安養而言,重新建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制度,讓老人得以由自己的家人奉養,減少政府在安養老人上的經費支出。另外,則要及早推行國民年金的制度,讓老年人可以自養自己,以自己的國民年金安排好自己年老的生活。 最後從經濟而言,必須要重新思考勞動政策,延後退休年齡或規畫老年二次就業機會,以提高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讓六十五歲以上的人仍具有經濟貢獻力。 總之,人口高齡化是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人口高齡化不一定等同人口老化,只要政府能夠預先做好各種預防措施,就不會讓老人成為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負擔,而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高齡福利社會。 註:本文發表於二月二十三日人間福報社論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