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17 09:12:42瀏覽2426|回應2|推薦3 | |
玉山計畫能留住那些人才? 教育部長於日前公布「玉山計畫」,企圖以每位年薪六百五十萬延覽國內外近一千位的「玉山學者」,同時,也希望透過明年要推動的深根計畫給予教授彈性薪資,並調高教授的研究加給。 從此三項措施可以看出,政府已經感受到台灣高等教育人才頻頻出走的壓力,也開始反省台灣教授薪資比不上遴近各國的現象。 「玉山學者」是以現在教授年薪再加每年五百萬的方式來提高延覽人才的誘因,但以三年為限,是以臨時預算編列,並非是常態預算,也就是說經費用完了,這些「玉山學者」就回歸原點領一樣薪資。 另外,「玉山學者」的標準為何?由誰來認定評審,教育部並未公布細節,目前已有人擔憂,其對象是以正教授為主,恐無法帶動台灣高等教育的整體品質,這些正教授是否已高居學術頂端,並且已達屆退之齡,用此高薪恐怕只是延後退休之舉而已。 教育部計畫每年延覽國外各一百五十位「玉山學者」,我們可以從留住人才角度來思考,國內外的差異。就國內而言,則應該就是在現有國內大學任教的正教授,這些被評選出來的「玉山學者」可能因高薪避免其出走他國,但此一對比之下,那些未獲得入選者,豈不是要被打上「非人才教授」的符號嗎?到於那些國外「玉山學者」,是否也是鼓勵他們回來撈三年就可以的心態來延攬人才嗎? 在整個辦法並未說明「玉山學者」是申請制還是推薦制,若有人在申請或被推薦後其評審結果卻不能獲選,則豈非無地自容。特別是評選的指標,是否又回歸到研究能量為量化標準,則這幾年好不容易才翻轉到以教學為主的大學教育,想必然在此「玉山計畫」的推動下,再度讓教授們從面對學生的教室走回自己研究室,關起大門,只關心自己研究計畫和論文寫作,對於學生問題就此打住。 看得出來,教育部提出「玉山計畫」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用這些人才來提高頂尖大學的研究能量,透過這些人的研究量能來推動頂尖大學的世界排名,希望在三年內可以把這幾年一直落後的排名一舉向上提昇,攀上高峰,或可說是用錢來買大學排名。 留住高教人才並非用每年三十億就可以長久留住真正人才,以短利誘人必也會因無利可圖而走人,此種過以功利計算的留才方式實非長久之計。留住高教人才也不能製造高教人才階級對立,正教授是人才,非正教授就不是人才;能研究的就是人才,會教學的就不算是人才,能增加學校世界排名的是人才,不能增加世界排名量化的就不是人才。如此區分,恐會增加學校對立,更非良策。 有錢不一定好辦事,有錢更可能會辦錯事。教育部要看清高教人才出走,是指那些人才出走,是年輕學者看不到台灣高教發展希望才出走,還是那些想賺更多薪資的可退休教授的教授出走。留位高教人才,是希望這些人才夠將其所學教導更多學生,還是要這些人才只要待在研究室寫論文增加世界排名的量化工作就好。 「玉山計畫」以利留人,想藉此延覽高教人才,在其公布第一批「玉山學者」就可以看出是否能為台灣高教長期留住人才!
本文發表於八月九日人間福報社論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