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17 15:47:55瀏覽388|回應0|推薦0 | |
上二圖田浦聚落 下圖 田浦城殘蹟與重建 上圖 殘存 上圖遠眺 金門遊蹤-田浦古城 有建設就有破壞,有破壞自然聯想到影響風水地理問題,現代許多道路開闢,必須改變地形地貌,往往引起民間不安,開始流傳「敗地理」的各種說法,以中部為例,名間的牛牯嶺因開路而破壞了「重要部位」,竹山的照鏡山因國道三號,穿山而過,地方人士不免又有其他聯想。今人如此,古人當然案例更多。臺灣流傳最廣的「楊本縣敗地理傳說」,其實也因建設而引起,楊本縣為嘉慶年間彰化知縣楊桂森,他的任內建樹最多,包括興建彰化城、八卦山定軍寨等重大建設,於是地方上便開始流傳楊桂森曾奉密旨要破壞臺灣的好地理,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將歷史再往前推到明洪武年間,同樣蒙受不白之冤的還有一位江夏侯周德興。周德興為明初大將,與朱元璋是小同鄉,也是小時玩伴,從定滁、和二州,累戰有功,遷左翼大元帥,洪武三年封江夏侯。周德興是明初開國功臣之一,南征北討,驍勇善戰,但朱元璋帳下這樣的人才,畢竟太多了,還排不上生肖,反而後來防備倭寇入侵的「建海防之策」,才使他揚眉吐氣,成為著名的「軍事工程專家」,不過民間認識周德興大都從敗地理印象而來,尤其是關於鄭成功石井「五馬奔江」祖墳,因夢到神人指點,「留此一脈為大明吐氣」故事,眾所皆知。 洪武二十年(1387),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倭寇人侵,委派江夏侯周德興巡視東南沿海。關於這段歷史,《明史》只以很簡單話的帶過,說是:「居無何,帝謂德興:『福建功未竟,卿雖老,尚勉為朕行。』德興至閩,按籍僉練,得民兵十萬餘人。相視要害,築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備。」周德興至閩的籌劃,主要著眼於曲折的海岸線,以「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為原則,因此先建城水澳,設永寧衛為指揮樞紐,據《廈門志》記載:「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城水澳,置永寧衛,領中、左、右、前、後五千戶所。又復城小兜,為崇武所;城廈門,為中左所;城福全,為福全所;城金門,為金門所;城高浦,為高浦所。別為守禦千戶所,移永寧衛中、左所官軍於廈門,築城守禦,遂為中左千戶所。設指揮正千戶一員、副千戶一員、指揮百戶一員、鎮撫一員,隸福建都指揮使,額兵一千二百四名。」 金門舊稱浯洲或浯嶼,金門的命名,確立於周德興「城金門,為金門所」的年代,取義「固若金湯,雄鎮海門」,旅遊金門者,大多能琅琅上口。周德興建了金門城,設金門千戶所,所下又分設四個「寨」,其文獻記載詳見道光《金門志》: 「金門城:在浯洲之南,離縣城八十里;水程一百里,一潮可至。北阻山,東西南阻海.洪武二十年,置守禦千戶所於此,周德興築。周六百三十丈、基廣一丈、高連女墻二丈五尺(《府志》注,高一丈七尺),窩舖三十六。外環以濠,深、廣丈餘,東西南北四門,各建樓其上。」這是周德興初建形貌,此後不斷改建,乃至遷移,不贅。 「官澳寨:在十七都。明周德興造,為巡檢司城。周一百四十八丈(《府志》作一百六十丈)。基廣六尺五寸、高一丈七尺,窩舖四、南北門二。康熙五十六年,總督覺羅滿保、巡撫陳璸重修,今頹。」 「峰上寨:在十八都。明為巡檢司城,周九十五丈(《府志》作一百九十三丈)、基廣一丈、高一丈五尺(《府志》作八尺),窩舖四、門一,今頹。」 「陳坑寨:在十八都。明為巡檢司城.周一百五十三丈(《府志》作一百八十丈)、基廣一丈一尺、高一丈七尺,窩舖四、門一,今頹。」 「田浦寨:在十八都。明為巡檢司城。周一百五十丈(《府志》作一百六十丈)、基廣一丈、高一丈八尺,窩舖四、東西門二,今頹。」 「烈嶼寨:在二十都。明為司城,周一百三十五丈(《府志》作一百八十丈)、基廣一丈一尺、高一丈二尺(「府志」作七尺),窩舖四、門一,今頹。」 以上城寨,周德興建築至今,已歷六百年,幾個寨城,幾乎都毀於清初為防堵鄭成功的遷界時期,有些較幸運的,清朝仍有所修建,且有殘跡遺留,如金門城的幾個城門、峰上遺址、田浦城都是。金門城遺跡,遊客很容易與金城混淆,而其中幾乎消失,卻又奇蹟式仿建的則是田浦城。 六十一年九月,我抽中金馬獎,分發到金東師的后扁據點,后扁突出海上,左隔湖山灣嶼寒舍花相對,右隔許白灣嶼田浦相對。寒舍花,好個詩情畫意的名字,充滿遐想,沒有機會一探;田浦,則當年鵲山旅朝會的途中,可接近其地,如是而已。對於田浦仍充滿了好奇。九十九年十二月,隨著60砲長,重新踏上睽違三十八年的后扁,再轉往寒舍花、田浦。寒舍花巨石嶙峋,沒有聚落、更無樹木,比起后扁顯然偏遠多了,此時此刻,反倒慶幸分發到后扁連據點。田浦人煙稠密,廟宇雄偉,未到田浦之前,讀過《新金門志》,看過田浦城遺跡資料照片,有幸來遊,未見此遺跡,不過有座新建的高大城樓矗立眼中,推高機猶在,顯然主體建築已經完工,只剩最後的收尾,或者環境美化之類,猜想這就應該是田浦城吧!回來查了資料,得知這城是民國九十八年由交通部觀光局補助二千萬元,加上金門縣政府一千萬元的配合款所仿造。 《金門志》提到田浦城的情況,說是「今頹」,這是道光年間情形,所謂頹,推測只是一些崩壞,因當時有守軍,此城仍有基本功能。民國三十六年的《新金門志》,所附銅板紙印刷照片,僅剩城門與門額,或許便是修志稍前所見,之後又歷經五、六十年,中間又遭八二三砲彈洗禮,不知此殘跡在九十八年發包前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麼就必須做到「整舊如舊」,否則只憑幾張照片,完全新建,便徒有其表,失去其重建意義了。今田浦城有兩個城門,一曰「觀日門」,一曰「鎮海門」,清代城門的命名,大致有個規律,外面門額通常會用隱喻的名稱,如「拱辰門」(彰化、左營舊城),讀書人依《論語》「譬如北辰,眾星拱之」典故,可知此為北門,一般販夫走卒,識字不多,因此內門額通常直接標示方位,如東門、北門等。據《金門志》記載,田浦城分東西二門,城為軍事要塞性質,直接以「觀日門」顯示其方位,另以「鎮海門」顯示其功能。日出東方,觀日宜於日出之際,故此為東門無疑,相對西門自然是「鎮海門」了。 回頭再談周德興其人,周在泉州地區建樹良多,所破壞的風水地理也不在少數,泉州民間相傳,指出遭周德興破壞的龍穴多達十八處,泉州人痛恨不已。據傳他回京之前,泉州人用送殯的鼓樂為其祖踐,周德興不懂音律,誤以為是喜慶音樂,因此心存愧疚,便囑咐送行鄉紳,在泉州各城門建一官帝廟鎮煞作為補救措施,此一出殯喪樂,真實性如何已經不可考,哪知周德興最後的下場,卻是悲慘的。狡兔死,走狗烹,最著名的史例是漢高屠殺功臣,朱元璋出身卑微,讀書不多,打下天下之後,猜忌尤深,開國功臣紛紛被殺,江夏侯周德興亦不例外。 洪武十六年(1383),周德興之子周驥夥同右軍都督王誠之子王庸等入宮為非,事發之後,朱元璋看在勳臣之裔,予以恩宥,但始終記恨在心。洪武二十五年(1392)八月,周驥被揭發淫亂宮女,遂以「帷德不修」罪名,父子連坐被誅,命收其公田。周德興父子被殺,雖是朱元璋一貫屠戮功臣手法,可在泉州人的感受上,是罪有應得,於是倒果為因,編出喪樂送行故事,一吐當年怨氣吧!(壬辰暮春)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