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0 14:26:53瀏覽1684|回應13|推薦143 | |
【第三章 : 芭蕉。涼亭。水井茶堂】 刻意躲開北埔市心之商業喧囂,從容往北埔與南埔的交界一帶接近,這裡的北埔街衢雖未如更早的時期,譬如西元七O年代那般古樸與純粹客家的樣貌,基本的精神仍是存在的。 我見到一雜貨店前兼售當地生產的芭蕉,果實飽滿、誘人垂涎,佇足窺探良久,躺在涼椅上的店主此刻似嗅出我的意向,趕忙起身推銷自家的芭蕉;我果真是想一嚐的,於是相約返程再探。就這樣續向前行,我發現賣芭蕉的小攤不只一家,約略五十公尺處,一平常人家的門口同樣擺了芭蕉。 我仍然欣賞這果實好一會兒,但此次不見店主出面招呼,於是又漫步向一處看似涼亭的彎角接近;這一近身倒嚇了一跳,裡頭已坐滿午後乘涼、三兩閒聊的老者,而且清一色是女性,這與上回所見清一色的男性大異其趣,就像已事先談好使用時間似地,幾時幾刻是這一輪阿公,幾時幾刻是那一輪阿婆。 尤其阿婆裡頭有位黑上衣阿婆,劈頭就問我是否要買芭蕉,可以算我便宜些哩,我又是嚇了一跳;問明後,原來上一攤的芭蕉店主在此乘涼,我的一舉一動都在她的眼皮底下。老婦人做起生意直戳重點,不多說,不少說,我再次回以返程決定,於是返程的芭蕉成了我的心事了。只是這眼前的涼亭景象實在動人,我如不與老婦虛以委蛇,如何攝下這可能已是絕跡的影像 ? 快意歸快意,一邊談芭蕉,一邊手指未閒下,於是靜靜按下幾次快門,未驚擾這一輪的阿婆們。對客家人說來,做生意賺些生活費用才是重點吧 ? 尤其這原本少有訪客的山鄉,謀生原是不易,早期尚發生原住民與客籍間的爭地紛擾多起,瘠地開墾,從無到有,生活上有一頓沒一頓,可謂備嚐艱難,所以他們不放棄任何攢錢謀生的機會。於是乎,開墾與攢錢幾成了客家人生存的印記。 如果說這涼亭是當地老人的休憩營盤,那麼姜姓天水堂側面的廂房,則可稱當地中生代聚會與找茶飲茶的好去處。這廂房原是新竹女中退休的姜瑞鵬校長所有,後來姜校長移居外地,將老房以極少的價錢租給古姓兄妹,以示支持古武南先生發展故鄉文史精神之意;而古先生則不辱使命,這些年做得有聲有色、近悅遠來,將北埔的部份元氣予以延續,的確鼓舞人心。於是「水井茶堂」的口碑在傳頌,就連對岸的高官都慕名前來。 唯此次再轉去龍瑛宗舊宅,現屋主開設藥局,店門前後擺設的商品未有多少改變;此處慈天宮前的商業活動一樣如火如荼、絡繹不絕,多以吃食特產物為主項,看似賓主盡歡,只不見一塊標示老作家故居與事跡的基本說明牌,以資紀念、以示敬意,頗感深憾。 再遠些瞧,較遠處的鄧南光紀念館與市心之間的路線指示也不甚清楚,這些相關之單位或許空有熱心,卻未見有效之結合與引介,北埔人應更主動將自己的史蹟介紹予訪客,而非商物的買賣交易而已。 每回我這外地人的心裡都有這期許。 北埔靜巷 上圖 / 我見到一雜貨店前兼售當地生產的芭蕉,果實飽滿、誘人垂涎,佇足窺探良久,躺在涼椅上的店主此刻似嗅出我的意向,趕忙起身推銷自家的芭蕉
上兩圖 / 姜姓天水堂側面的廂房,則可稱當地中生代聚會與找茶飲茶的好去處
上兩圖 / 慈誠宮前的商業活動一樣如火如荼、絡繹不絕,多以吃食特產物為主項 上圖 / 這一近身倒嚇了一跳,裡頭已坐滿午後乘涼、三兩閒聊的老者,而且清一色是女性,這與上回所見清一色的男性大異其趣,就像已事先談好使用時間似地,幾時幾刻是這一輪阿公,幾時幾刻是那一輪阿婆。 姜校長移居外地,將老房以極少的價錢租給古姓兄妹,以示支持古武南先生發展故鄉文史精神之意;於是這水井茶堂的原貌被刻意維護與保留下來 。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