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壓不扁的玫瑰--楊逵 ( 真愛台灣人物誌 5)
2006/09/30 01:54:49瀏覽4923|回應3|推薦20

壓不扁的玫瑰--楊逵 

楊逵,本名楊貴,小說家。日治時代農民運動,文化運動的戰將,為 文化協會會員,也是農民組合的重要幹部,擔任農組特別活動隊、政治、 組織、教育等重要工作,是一位將文學作品中的理想,到現實中去追求實 踐的行動派作家,同時又是能把農民、勞工運動的目標,經由文學作品去 宣揚、討論的實用文學主義者。一九三四年,「台灣文藝聯盟」成立,楊 逵出任其機關刊物──《台灣文藝》編輯委員,次年,自行創辦《台灣新 文學》。雖然自一九二七年,應農民組合召喚,中輟日本的學業返台後, 即未離開社會運動的行列,卻同時又是文學陣營裡不可缺少的一員。

  楊逵,公元一九○五年,出生於台南大目降,即今新化。十一歲時, 曾親睹■吧哖事件反抗軍民被屠殺的慘狀。一九二四年,因拒絕與童養媳 結婚,自台南州立二中退學,東渡日本,次年考入日本大學專門部文學藝 能科夜間部就讀,日間當送報伕、泥水工賺取生活費及學費。這段經驗成 為他日後寫的成名作──〈送報生〉主要的依據。楊逵於東京就讀其間, 曾組織文化研究會,參加勞工、政治運動,因參加朝鮮人的集會被捕。楊 逵旅居東京期間,適值日本共產黨成立不久,勞工運動、農民運動蓬勃展 開,種下了他思想上走社會主義路線的因子。楊逵晚年接受訪問時,自稱 「人道的社會主義者」,雖不諱言自己是社會主義的信仰者,但也暗喻了 他對社會主義的思想或某些作為,持保留或批判的態度,才會把自己冠上 「人道的」以示區別。

  在日治時代,楊逵因參與社會運動,有十次被捕的經驗,著名的竹山 、朴子、麻豆、中壢農民運動引起的抗爭事件,幾乎無役不與,他的文學 ,可以說是誕生於這些運動的縫隙中,不妨看作他運動生涯的副產品,不 過,也因為有這些運動經驗和思想為骨幹,他的作品另有一種結實感,是 別人所不及的。楊逵也是以初作即轟動文壇的作家,〈送報伕〉首先經賴 和推荐,刊於《台灣新民報》,可惜只刊了一半,後半即被查禁,後來再 被選入東京發行的《文學評論》,得到第二獎(第一獎從缺),不久即加 入「台灣文藝聯盟」陣營。

  〈送報伕〉是根據他的留學生打工經驗寫成的。描寫派報社老闆剝削 報童,暴露資本家猙獰、殘忍的面目,剝削壓榨勞動人民至不恤人生死的 地步,令人髮指。繳完身上所有的錢當保證金的報童,事後方知,送報沒 有酬勞,只能靠推銷報紙才有收入,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訂報是奢侈品 ,飢寒交迫的報童,無異被設陷走進絕境。耐不住飢寒的,平白把保證金 送給老闆。能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只有熬過來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報 童。最終是報童聯合起來,團結對抗老闆,終於逼使資本家妥協讓步。這 篇小說凸顯了尖銳的階級對立意識,要勞動人民團結站起來對抗資本家剝 削的意識,也很明確。明顯地站在階級鬥爭的運動觀點寫小說,雖然不是 楊逵文學唯一的特色,卻是日治時代台灣小說最傑出的例子。

  文學創作是楊逵社會運動的延伸的說法,十分普遍,小說除了〈送報 伕〉,尚有〈無醫村〉、〈泥娃娃〉、〈模範村〉、〈萌芽〉、〈鵝媽媽 出嫁〉等重要作品,過去曾以《鵝媽出嫁》、《羊頭集》及前衛的《楊逵 集》等文集出版,完整的「楊逵全集」,包括部分日文作品的發現翻譯及 散文、書信、評論及詩等,將於近期陸續出版。

  除了延長他的社會主義思想運動的戰線之外,楊逵文學作品的另一個 特色,應該是批判性的寫實主義風格。在這些作品裡,楊逵大都能牢牢地 站在被殖民統治下,受剝削、受壓迫的人民的立場,據理力爭。譬如:〈 無醫村〉,在悲哀之餘,激憤地指責殖民政府政策失當,衛生機構不是為 人民作事。〈泥娃娃〉批評日本軍方的專橫跋扈,諷刺這一切終將被時代 淘汰。〈鵝媽媽出嫁〉則揭穿大東亞經濟共榮圈「共存共榮」的經濟理想 ,不過是軍國主義的日本,用來掠奪殖民地物資的謊言和藉口。楊逵有不 少作品,在戰前都未能順利發表,戰後楊逵又動手做了不少修改,現在恐 怕很難想像它的原始風貌,不過,楊逵站在農工勞動人民的立場,反殖民 統治的態度,社會主義的理想,反壓迫、反剝削的精神,仍然是構成他的 作品的重要骨架,其勇於向統治者的不公不義挑戰,不妥協,與整體台灣 文學的發展是同軌並行的。

  戰後初期,楊逵是充滿熱情、最積極活躍的新文學重建運動領袖,幾 乎馬不停蹄地創辦刊物,介紹中國三○年代作家作品,迫不急待地把中國 作家的作品出版,也急著把自己的作品譯成中文。他曾經是台灣作家與中 國來台接收文人共同重建戰後台灣新文學的靈魂人物。然而,長期社會運 動家的身份和色彩,卻讓他接二連三地被捲入戰後的白色政治風暴中,二 二八事件後,他被捕入獄,一九五○年,再度以和平宣言事件被捕,判刑 十二年,幾乎就此中斷了一個作家的文學之夢,也為戰後的台灣文學帶來 了無可彌補的損失。楊逵未被完成的文學,為台灣文學史裡增加了蒼白照 人的一頁。

資料來源:南方社區

天籟美聲憂傷吟唱

http://blog.xuite.net/kulicat/peggy/7573324?st=c&re=list&p=4&w=386561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tj0111&aid=471327

 回應文章

亞譚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愛台灣的人
2006/10/05 21:46


很喜歡你的這系列人物誌

對於台灣的認同和感情  
確實應該超越族群或者血緣的層次
像馬偕這類的移民甚至是外國人
但誰能說她們對於台灣人民和土地的愛比妳我少
她們更是愛台灣的人
 
台灣已經被二元對立宰制太久了
其實應該有更多元的聲音   真的關心民眾的生活
真的關心市政國政   而不是成天吵鬧作秀搶曝光

亞譚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愛台灣"的真情與假意
2006/09/30 21:58

誰才是愛台灣呢? "愛台灣"該如何定義?

(起碼不是那個叫"阿不拉"的人說了算)

這陣子我會在網誌裡陸續為各位解答,

希望"後來者"與"接續者"皆能獲得理解,進而自省..

請密切惠覽近日網誌的[真愛台灣人物系列]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愛台灣--楊逵
2006/09/30 02:00
1915年﹙民國四年﹚焦吧年事件,他十歲,親眼從門縫裡窺見日軍從台南開往焦吧年的砲車隊轟隆而過…日本大屠殺台灣人,深深影響他幼小心靈。民族意識與抗日思想萌芽。

他原名楊貴,1905年﹙民前六年﹚出生台南新化的中產知識階級家庭。因身材瘦弱多病,被同學取笑叫「阿片仙」。

民國十一年考上以招收台灣人為主的台南州立第二中學,閱讀了日本夏目漱石、芥川龍之芥,俄國托爾斯泰、屠格涅夫…,以及英法十九世紀寫實主義的文學作品,開啟世界性的文學視野。

三年後,因為不願與童養媳送作堆,東渡日本,從事各種勞動,並進入日本大學攻讀文學,此時日本共產黨剛成立,他廣泛接觸馬克思思想及無政府主義。確立一生思考模式。

民國十六年,響應台灣農民組合的召喚,束裝返台從事農民運動。

二十四歲與革命伴侶葉陶結婚,當夜,於文化協會台南支會,夫妻倆雙雙被捕。

五年後,第一篇小說『送報伕』受賴和推薦,發表於「臺灣民報」。二年後,該文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第一獎從缺﹚,這是臺灣作家首次進軍日本中央文壇。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總督府加強思想箝制,他貧病交迫,得日人入田春彥幫助,歸農經營「首陽農場」。此時創作『萌芽』小說集。

光復後陸續發表『鵝媽媽出嫁』『泥娃娃』『壓不扁的玫瑰』…等。

「楊逵」筆名取自「水滸傳」裏好打不平的「黑旋風」 李逵。據說,這是賴和的建議。

總的來說,此時,他以誠實的風格、樸實的結構、平實的筆觸,發揚了被壓迫者不屈不撓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充滿希望和遠景,瀰漫一股堅毅的行動力量,是一個理想的民族主義者與寫實主義者。

民國三十七年,起草「和平宣言」,觸怒當時的省主席陳誠,被送入綠島囚禁十年,仍寫作不輟,劇本『牛犁分家』在綠島監獄公演。同時,他那感動人的力量,身為囚犯,卻能與當時綠島司令官康湯銘建立友誼,跨越界線,展現人性無比的光輝。

民國五十一年,出獄不久,經友人關係向華南銀行信用借貸五萬元,買下台中市郊東海大學對面荒地,開闢東海花園。四年後,集結小說『羊頭集』。

綠島十年粉碎他民族主義的理想,但他仍舊一貫誠實反映在國民黨政權不妥協精神,字裡行間充滿微言大義。

七十一歲,國中國文教科書第六冊,收錄他的『壓不扁的玫瑰』﹙原名春光關不住﹚。這是自台灣有史以來,台灣文學作品編入官方教育的第一人。

民國七十四年,病逝台中,享年八十。與愛妻葉陶合葬東海花園。

他的一生崎嶇坎坷,正是一部臺灣人民歷史寫照。

[公視/作家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