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02 16:07:25瀏覽8929|回應9|推薦31 | |
(血淚的石柱遺蹟) 今天是8月2日,距離8月14日殘酷日軍 正式向盟軍投降,還有12天. 二次大戰, 德軍戰俘營的死亡率是4%,而日軍戰俘 營,則高達27%,兩者相差近7倍.但這並不 意味德軍對待戰俘的相較寬厚,而是戰爭 帶給人類的背後歷史教訓與省思. 台灣是座孤島,回顧歷史血淚遺蹟,我們更加 不能容忍類似如法西斯的荒謬與傷痛,在台灣重演.. 座落在山谷裡、瓜山國小後方的戰俘營,日據時代名為『銅山收容所』, 當地人管它叫『督鼻仔寮』,建於1943年,專門監禁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新 加坡服役的大英國協士兵。有來自英國本土、加拿大、紐西蘭、印度和澳 洲籍的士兵,前後約一千一百個戰俘曾被監禁於此 (1997年的紀念碑文) 1942年日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佔新加坡,被俘的阿兵哥陸續從新加坡乘 坐木板小船,在沒有水和少許食物的狀況下,搖搖晃晃的在1943年8月到了基隆 港。剛開始時他們被集結在基隆港區, 直到12月才被送達金瓜石. (僅存的戰俘營遺蹟--石柱與短牆. 白髮老戰俘便是依此認出舊日地獄) 這些免費勞動的俘虜,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得起床,步行約3 公里直至深 達海平面約300公尺以下,在高溫40度以上的銅山9號礦坑工作。礦坑空間 非常窄小,對大個子的阿兵哥來說非常的吃力。當地屬東北季風的迎風面, 冬天雨量豐沛,從牆縫滲出的地下水和銅元素混合成極酸性的硫酸銅液,讓 這些皮膚白晰的阿兵哥,在長期浸泡在硫酸銅液的情況下,皮膚呈現黃銅色, 視力退化。硫酸銅液使得身上有傷口的士兵們,更容易因為組織壞死而必須截 肢,終身殘廢。更有些士兵,受不了地底下高溫高壓又缺氧的環境,因而得了 難治的潛水夫病、肺病和腳氣病。 (2006年的新紀念碑文) 這些戰俘沒有休假,甚至沒有任何醫療設備。若要動截肢手術或盲腸炎要開刀, 都只能利用小小的刮鬍刀片充當手術刀,在毫無消毒藥水與麻醉劑下進行手術。 食物方面更是匱乏,在饑寒交迫的狀況下,戰俘們個個骨瘦如柴,不少人甚至喪 失存活下去的意念,而放棄生命。他們幾乎天天活在人身安全倍受威脅的情況之 下。管理他們的日本軍,可以用各種名義以長1.5公尺的挖礦槌敲擊其身體。例如 :看到日本軍不鞠躬行禮、無法達到每日設定的銅礦數量、工作時的時候坐下; 甚至連唱歌都會挨打。 (詳細記載戰俘營 房舍配置的石碑) 到了戰爭末期,日本軍方命令戰俘挖一條礦坑隧道,並威脅美軍,若美方企圖 登陸台灣,則處死所有在台戰俘。當美軍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後,日方遂 宣告無條件投降。1945年,這些熬過無數個悲慘苦難日子而倖存下來的戰士終 於得以回歸故國,而葬身異鄉金瓜石新山里公墓的英軍骨骸,也在戰後被送返英國。 (1997的紀念碑, 上頭刻有戰俘推車圖騰) (97年紀念碑旁的記載文) (九份國小碩果僅存的 礦車實物保存)
(全景二, 有如一把火矩或一隻求援的手指向金瓜石天際)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