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瓜石台灣第一戰俘營
2007/08/02 16:07:25瀏覽8929|回應9|推薦31

(血淚的石柱遺蹟)

今天是8月2日,距離8月14日殘酷日軍

正式向盟軍投降,還有12天. 二次大戰,

德軍戰俘營的死亡率是4%,而日軍戰俘

營,則高達27%,兩者相差近7倍.但這並不

意味德軍對待戰俘的相較寬厚,而是戰爭

帶給人類的背後歷史教訓與省思.

台灣是座孤島,回顧歷史血淚遺蹟,我們更加

不能容忍類似如法西斯的荒謬與傷痛,在台灣重演..

座落在山谷裡、瓜山國小後方的戰俘營,日據時代名為『銅山收容所』,

當地人管它叫『督鼻仔寮』,建於1943年,專門監禁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新

加坡服役的大英國協士兵。有來自英國本土、加拿大、紐西蘭、印度和澳

洲籍的士兵,前後約一千一百個戰俘曾被監禁於此

(1997年的紀念碑文)

1942年日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佔新加坡,被俘的阿兵哥陸續從新加坡乘

坐木板小船,在沒有水和少許食物的狀況下,搖搖晃晃的在1943年8月到了基隆

港。剛開始時他們被集結在基隆港區, 直到12月才被送達金瓜石.

(僅存的戰俘營遺蹟--石柱與短牆.

白髮老戰俘便是依此認出舊日地獄)

這些免費勞動的俘虜,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得起床,步行約3 公里直至深

達海平面約300公尺以下,在高溫40度以上的銅山9號礦坑工作。礦坑空間

非常窄小,對大個子的阿兵哥來說非常的吃力。當地屬東北季風的迎風面,

冬天雨量豐沛,從牆縫滲出的地下水和銅元素混合成極酸性的硫酸銅液,讓

這些皮膚白晰的阿兵哥,在長期浸泡在硫酸銅液的情況下,皮膚呈現黃銅色,

視力退化。硫酸銅液使得身上有傷口的士兵們,更容易因為組織壞死而必須截

肢,終身殘廢。更有些士兵,受不了地底下高溫高壓又缺氧的環境,因而得了

難治的潛水夫病、肺病和腳氣病。

(2006年的新紀念碑文)

這些戰俘沒有休假,甚至沒有任何醫療設備。若要動截肢手術或盲腸炎要開刀,

都只能利用小小的刮鬍刀片充當手術刀,在毫無消毒藥水與麻醉劑下進行手術。

食物方面更是匱乏,在饑寒交迫的狀況下,戰俘們個個骨瘦如柴,不少人甚至喪

失存活下去的意念,而放棄生命。他們幾乎天天活在人身安全倍受威脅的情況之

下。管理他們的日本軍,可以用各種名義以長1.5公尺的挖礦槌敲擊其身體。例如

:看到日本軍不鞠躬行禮、無法達到每日設定的銅礦數量、工作時的時候坐下;

甚至連唱歌都會挨打。

(詳細記載戰俘營

房舍配置的石碑)

到了戰爭末期,日本軍方命令戰俘挖一條礦坑隧道,並威脅美軍,若美方企圖

登陸台灣,則處死所有在台戰俘。當美軍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後,日方遂

宣告無條件投降。1945年,這些熬過無數個悲慘苦難日子而倖存下來的戰士終

於得以回歸故國,而葬身異鄉金瓜石新山里公墓的英軍骨骸,也在戰後被送返英國。

(1997的紀念碑,

上頭刻有戰俘推車圖騰)

(97年紀念碑旁的記載文)

(九份國小碩果僅存的

礦車實物保存)

在緬懷戰俘營的遺跡之後,我們就近拜訪了依山傍海的13層煉銅場遺址,

這曾經在日據時代風光一時,為日本帝國在台灣最大的銅礦煉製場,佔據

整個山頭。時至今日,那龐大的遺址仍在,彷彿仍能想見當時高聳入雲的

煙囪,排出屢屢白煙的情景;戰俘和工人們,日復一日在永不見天日的礦

坑中,為日本帝國付出血汗與生命。整個金瓜石偌大的遺址,見證著日本

殖民時代如何掠奪台灣資源的一頁血淚史。( 和平基金會 )

(2006年新紀念碑全景一)

(全景二,

有如一把火矩或一隻求援的手指向金瓜石天際)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tj0111&aid=1131744

 回應文章

anyjia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附註
2009/10/02 03:26
是  龍應台基金會辦的

anyjia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來報個信~
2009/10/02 03:24
真的是  太巧了
台北沙龍 The Taipei Salon
 
他們是戰俘,他們在台灣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激戰中,數十萬盟軍士兵被日軍俘虜,分送各地集中營。四千多人被送往日本殖民地-台灣,充當奴工。
 
大多數是英國、印度、澳洲的年輕人,命運在台灣交會。在全台十四個陰森泥爛的戰俘營裡,戰俘被迫從事採礦、挖掘河床的苦役,管理他們的,是福爾摩沙的台籍「監視員」,日本戰敗後,戰俘等船歸鄉,很多監視員則被送上國際法庭接受審判。
 
戰爭,使人的命運、角色、價值被錯置──台灣有一段我們自己不太認識的歷史。
 
 
 
講者  何麥克  台灣戰俘紀念協會理事長
主持  何   志   美國在台協會新任發言人暨文化新聞組組長
 

2009年10月24日(六)  14:00~16:00 
月涵堂會議廳(台北市金華街110號)
 
全程英語  不備翻譯
報名  Tel 02-33224907   Fax 02-33224918   www.civictaipei.org

anyjia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請問怎麼走啊
2009/09/24 01:09

那天 去到瓜石國小

沒找到

請問怎麼走啊

有路標嗎 ?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09-09-25 00:17 回覆:
就在瓜山國小與勸濟堂的中間位置,勸濟堂前有尊很巨大的關公像,可當做路標.戰俘營有指標,要小心找.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聽說──
2007/09/12 18:47

聽說──

在南洋的戰俘營中有部份監督衛兵是由我台灣兵出任,他們根據上級日軍的戰俘管理要求管理盟軍戰俘,但是後來因違反國際公法而被控為「戰犯」──是因為其日軍上級不承認有那樣的要求──

不知您提的台灣兵,他們有沒有遇到那樣的事?後來有沒有被當做戰犯?或者在台灣比較起來總有人幫助追查──

泥土敬問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07-09-13 01:32 回覆:

金瓜石的"督鼻仔寮"與島內其它十四處戰俘營的確有台籍監督衛兵的存在.這些台籍衛兵的是非功過,我們可想像日本在戰後的快速起飛與否認一切的態度,是很難去定論的.譬如東南亞與台韓的慰安婦問題,日本何曾正面認過帳?

就敝人目前的資料瞭解,台灣籍衛兵比之日本籍軍士官兵,對待戰俘應是相對同情與正面的.您提的南洋戰俘營問題,有機會我會做個瞭解.二戰時台灣百姓對戰俘的態度,正反面均有.

以下是戰俘營醫官惠勒少校三年戰俘生活的珍貴日記,提供您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jw!DJBHVJqeBRRCv6uuYg5K8g--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07-09-13 01:39 回覆:

網址更正.

http://tw.myblog.yahoo.com/jw!DJBHVJqeBRRCv6uuYg5K8g--/

(黃金山城中的悲情)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太陽帝國
2007/08/09 22:02
好像又回到那個故事, 不過你講的更慘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07-08-14 15:56 回覆:

太陽帝國像是上海的家家酒,

台灣15處的戰俘營,可能以金瓜石最為悲慘.


金紡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你的介紹
2007/08/05 07:45

喜歡去金瓜石的我,竟然不知道有這段悲慘的歷史.....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07-08-14 15:53 回覆:
那邊的高點,可遠眺陰陽海與金瓜石美景.

anybo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雖然不忍卒讀
2007/08/03 07:38

可是這樣的歷史這樣的痛

需要不斷的紀錄

代代傳下去

免得不甚有天

重蹈覆轍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07-08-14 15:48 回覆:

殷鑑不遠,記取教訓,莫再讓悲劇重演,

這是我們可為的責任.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戰俘營的另一面
2007/08/02 23:21

戰俘營的最裡處,現已闢作籃球場與公共廁所.61年前,這裡可稱是地獄.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全台灣有15處戰俘營,約4300位戰俘
2007/08/02 23:11

1942年,日本開始從東南亞各個地方將盟軍的戰俘帶來台灣。這些戰俘是從香港、新加坡、菲律賓和荷屬東印度群島抓到的投降盟軍。他們被帶到台灣來像奴隸一般為日本的戰事工作。

1942年8月和9月,從菲律賓來到屏東Heito營區的首批戰俘,很快被移往花蓮的Kareenko營區。大約是在相同時間。英國和澳洲軍隊的最高階軍官,以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總督也被帶到台灣。送到Karenko營區。某些官階較低的軍人仍然留在Heito營區,在甘蔗田裡像奴隸般工作。

1942年秋天,有更多來自於新加坡、荷蘭東印度群島、香港以及菲律賓的戰俘被帶來這裡。同年11月,還有兩隊戰俘從新加坡帶往台灣。其中一隊在打狗(高雄)登陸,送往台中附近的戰俘營,進行挖掘河川疏洪道的奴隸工作,第二隊在11月13日於基隆登陸。這隊人馬被拆成兩半,其中一隊約500人被帶往Taihoku(台北)形成當地主要的戰俘營,而另一半523人被送往日據時代頗負盛名的「金瓜石」-日文為Kinkaseki。

金瓜石的戰俘被迫在鄰近的銅礦坑像奴隸般工作,在溫度通常超過攝氏40度的礦坑最底層挖掘礦石,遭受到日本人可怕的虐待,而島上的其他14個戰俘營也是如此。他們吃的食物永遠不夠,總是處於飢餓狀態-有時甚至根本沒有食物。即使有提供食物也是非常貧乏,根本無法供給充足營養。他們每天必須長時間工作,即使是生病或受傷時也不能休息。如果他們沒有達到每天的工作配額,日本人就命令他們列隊,用挖礦鐵鎚打他們。

營裡有兩名醫生-一位是英國人,另一位是加拿大人,他們盡最大的努力試圖幫助這些戰俘,但日本人幾乎沒有供應他們任何醫療補給或設備,藥物也非常稀少。因此,有許多人死在金瓜石,而當其他戰俘也開始生病、太過虛弱無法工作時,就被轉送到其他營區,其中有許多人後來還是難逃一死。在此情況下,新的戰俘陸續從其他營區送來金瓜石補充,使得營區裡多數時間均保持在500到700人之譜。從1942年11月到1945年3月礦坑關閉時,總計有1135名盟軍戰俘被日本人當作奴隸差譴。

1944年夏天,日本位於東京的最高指揮官決定,如果盟軍開始進攻日本本島,他們就會殺光東南亞的各地戰俘。所以日軍藉口為了讓戰俘更容易上工,無須來回攀走營區後面陡峭的山脈為由,從營區挖了一條直接連接六號礦坑主要通道的隧道。事實上,日本人打算在美軍登陸台灣前,在這條隧道殺光所有戰俘。一名友善的台灣守衛秘密通知其中幾名戰俘,戰俘也都做了最壞的打算。

當礦坑在1945年春天關閉時,仍然幸運保住性命的戰俘們全都被送往新店南部山上的新營區。他們在這裡挨餓、過勞工作、挨打直到戰爭結束。如果原子彈沒有在日本丟下提早結束戰事,毫無疑問的,幾乎所有在台灣的戰俘都將無法僥倖存活下來。

當日本投降時,島上所有戰俘都從其他營區集中到台北,盟軍在這裡為飢餓與瀕臨死亡的戰俘投下食物和補給。9月初,美國和英國海軍來到基隆港,用船隻將戰俘疏散到馬尼拉的軍用醫院,在那裡接受醫療照顧與治療。當他們康復時,再回到自己的國家和家鄉。

前戰俘營目前的所有遺跡僅剩下一根門柱和一面老牆,還有一些之前建築物的地基。1997年在金瓜石立起紀念碑,紀念金瓜石的戰俘以及台灣其他戰俘營的受難者,好讓每個人知道這些為我們今日的自由犧牲付出這麼多的勇者們,並對他們致上由衷敬意。( 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