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23 00:06:37瀏覽3072|回應3|推薦30 | |
店名:寮國咖啡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79巷60號 電話:06-2225358 營業時間:09:00-18:00,週日公休。 一角即景,溫情滿杯
民權路上的公會堂(吳園藝文中心)與上海華都小籠包中間,有一條小巷子。停好車,走進去後,左邊是吳園殘存的一片紅磚牆,而右邊小巷子再拐進去,寮國咖啡的扛棒就在不遠處。
咖啡店門口前放置了雙人座椅跟一架有寮國咖啡LOGO的腳踏車,在舊老的石磚上,鐵灰的線條營造了淡淡的氛圍,有些迷濛。 說不上是復古,也不是緬懷,倒有點像是生活態度。
店裡店外的佈置,無處不是景色。
寮國是中南半島唯一的內陸國家,在以前隨處可見大象,因此有「萬象之都」的美稱。
小小一個角落,都有各自的味道。
店門口這隻小羊,是朋友送給老闆的,聽說是原住民的創作,隨著時節的變化,身上會有不同的穿著喔!
這隻小小的魚,其實是塑膠製的,是一位堅強的日本媽媽送給老闆,不仔細看會以為是真的小魚。 寮國咖啡的客人很多,大部份都是熟客為主,有些人會天天出現,與老闆閒聊個幾句,或是八卦一下。店裡牆邊有些藝文資訊,也有老闆蒐集的剪報,大多是報章雜誌對寮國咖啡的介紹。
這裡的咖啡豆,來自寮國南部波羅芬火山高原的原始森林,老闆強調是百分百的阿拉比卡有機咖啡豆,從挑豆、烘豆都不假他人之手,都是由老闆自己親手來。
店裡沒看到烘豆的器材跟痕跡,老闆說,這兒是小巷弄,住家緊臨得近,咖啡香雖好聞,但烘豆的味道總是帶點臭焦味,久了容易造成困擾,因此他都是躲到深山裡烘豆,每次就烘個一星期用量。 這裡咖啡使用是中烘焙豆子,老闆認為這樣才能去掉淺烘的酸味,保留完整跟最純粹的香氣。
招牌咖啡 45元 熱燙的咖啡盛在白瓷杯中,上頭有小小愛心拉花,有說不出的「古錐」感覺。 先聞,再淺嘗一口。 一點點咖啡香,上頭奶泡不細卻多,喝起來有點厚度的奶泡,不是薄薄一層。 咖啡味不重卻明顯,溫度跟餘味在口腔裡頭,想繼續感受一下,再細舔咖啡味就散了。 只好又喝一口,重覆同樣動作,想把握住什麼,又什麼都難以把握,只有那一瞬的直覺是最真切的。 招牌咖啡有糖有奶,個人認為口感溫醇順口,適合第一次到店裡消費,或是對咖啡有點戒慎恐懼的客人,該會留下不錯印象。
奶酒咖啡 60元 由於我選擇冰奶酒咖啡,因此是用外帶紙杯裝盛。紙杯圖案是以舊鐵風扇為主,搭配寮國咖啡的設計有加分效果,很吸睛又好辨識。
冰,是我對奶酒咖啡的第一感覺。(應該選少冰的 ) 酒味先入,相當直接的滋味,然後才是甜味跟咖啡香。 這跟我在逗點咖啡喝的奶酒咖啡味道很不一樣,調性也不相同。 或許我不應該點冰的,因為溫度直接讓我舌頭先麻痺了一會才恢復知覺,最後只感覺酒與咖啡融在一起,不討厭也感覺不出特殊。
在地人,說在地事
傍晚前的陽光溫溫地透過窗格投映在牆邊,在嘗完咖啡之後,與老闆閒聊,從咖啡、吳園、開隆宮跟小住家,才發現賣咖啡是幌子。
因為「說故事的咖啡店」這個稱呼更適合。
咖啡店所在之處,是老闆張先生的住家,抬看望向三層樓洋房,是西元1966年建成,在這之前,此處是家族工作的拖鞋工廠。
踢踢木頭鋪的階梯前地磚,老闆笑說:「以前我們家圍牆就建在這,大概從店旁的舊電線桿到大門拉門處。」 五年前,老闆從大陸回到台灣,工作緊張的壓力促使自己有錢卻逐漸失去健康,身在異地,又尋不到心靈的回歸感,因此最後回到台南,養身亦養心。 三年前,打掉老房子的圍牆,以「開門是咖啡店,關門是一般住家」為設計理念,老闆開了寮國咖啡。
剛開始,寮國咖啡不開放內用座位的,因此只能選擇外帶離開,或是在店前方坐坐。後來在庭院裡放置了四張小桌子,終於提供內用座位。
若是仔細觀察,小桌子都是這種沒上漆的原木材質,簡潔自然。其實這是別處裝潢剩下的木材,老闆將它們撿回來製成桌子。 我詫異,飲品難免會留下水漬,老闆怎麼能把這些桌子保持得像新的一般? 此時,他笑說:「我每星期都偷偷躲起來幫他們做SPA,幫他們按摩、磨光,手藝很好吧!」
珍視身邊的事物,在乎門台上的每株植物,哪怕是沒有生命的桌椅,老闆都是笑著說、仔細做。
休息的哲學
忙碌的老闆在製作咖啡的過程,不太與人攀談。寮國咖啡假日是不營業的,雖然損失了觀光客人潮,但卻可以讓自己身心休息,準備好體力與笑容再迎接新的開始。 他說,以前假日營業,客人多,講話急,動作快,不自覺就失去笑顏。台南很多老店都有同樣情形,透早天光就批貨、備料、煮製,一整天都在面對食材跟顧客,情緒表現在臉上,反應在服務上,不知情的觀光客或第一次消費的人,就容易產生怨言。 再者,以前家族裡長輩在工廠裡操勞一輩子,換來一身的病痛,有錢又怎麼樣呢?老闆感嘆說:「有錢又不能掌握全世界。」
我笑說:「或許可以稱呼你是賣笑又說故事的咖啡人。」 他亦笑笑回應:「我一直都是。」
這是寮國咖啡休息的哲學,亦是老闆的生活態度。
記憶中的老屋,失落的版圖
雖說營業到傍晚六點,但大概五點左右,老闆就會慢慢整理、收拾了,陸續還是有客人會來,買豆子、點飲品,三三倆倆的學生從巷弄裡穿過,餘暉把影子拖得長長。 都市的快速變遷,拆的拆、搬的搬,以前兒時的記憶,長大事物皆非,說不上有什麼損失,但內心就空空的,似乎找不到依歸。所幸,外在環境的更改,也讓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反而被保留的機會更大。
就如同這小小巷弄,中山路巷口的那棟旭峯號賣五金的商店、吳園旁巷口的家庭理髮店,又或是寮國咖啡對面掛著藥局的那棟樓房,開隆宮農曆七月「作十六歲」時,巷子裡擠著排得落落長的攤販與水洩不通的人潮......聽著張老闆斷斷續續述說著小巷中的往昔風華,神采奕奕地比手劃腳,也告訴我們:
「雖然以前沒有相機可以記錄,但是總是會有一兩張照片會拍到巷弄當背景,哪怕只是個屋角、一面牆,我都想把它畫下來。」
張老闆想要把記憶中的場景畫下來,那是腦海裡小時候居住的老屋面貌、對面那戶人家的、巷弄裡的,一景一角。
或許有日,坐在寮國咖啡裡,手裡端著杯子、滿嘴咖啡香、眼睛裡看見的,會是老闆小時候的,小小巷弄。輕輕巧巧掛在庭院裡潔白的牆上。 多有意義,不只是口傳歷史,更回歸到自身對家鄉、土地的認同與見證。
寮國咖啡,不只是一間咖啡店。裡頭有一位會說故事、會泡咖啡的老闆,他用最嚴格的態度面對咖啡,卻用最自在的心情,享受生活。分享在這巷弄裡,曾經發生的故事。
這不是一篇食記,而是另一種認識台南的方式。謝謝開朗的老闆,讓我再次,認識台南。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