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陸學者:馬英九必須尋找新的執政密碼(二)
2010/06/07 10:32:23瀏覽197|回應0|推薦0

執政得失

二年前臺灣民眾對馬英九曾有許多期許:包括傷痛愈合者(wound-healer)、優先次序的決定者(pace-setter)、和平締造者(peace-maker)、以及奇跡創造者(miracle-maker),化“不可能”為“可能”、化“夢想”為現實。這是馬英九不能承受之重。馬英九的執政得失,可從五個方面進行剖析。

首先,揚棄“鎖國”,迎向世界,引領臺灣走上開放之路。確立“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執政總路線,以“厚植政經實力”、“尋求兩岸和解”及“建立國際高度”作為三大主軸,順應全球化的潮流,免於被邊緣化的命運。5確立“親美、和中、友日”的“國安”策略,尋求臺灣與美國、日本以及大陸關系的三邊平衡。臺灣學者王昆義認為馬的戰略是“政治、軍事上親美、經濟上親中”。由此,打破民進黨八年執政的閉鎖樊籬,實行全方位開放,為臺灣創造無限生機。
大陸學者:馬英九必須尋找新的執政密碼2010年06月07日 09:47臺海網【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評論0條
筆者認為馬英九經營治理臺灣的戰略核心為“向臺灣交心,向中華交待,向美日交情。”其中,“向臺灣交心”是現實的、核心的、選票導向策略,並以“新臺灣人主義”、“臺灣主體意識”、“新臺灣地理觀”、“臺灣核心價值”、“臺灣精神”加以詮釋。“向中華交待”則是虛擬的,屬於情感主義取向,馬不斷強調“兩岸同為中華民族”、兩岸“血濃於水的同胞親情”,馬熟讀中華古典詞章,但“讀經不讀史”,馬的中華情懷為臺灣政治現實離析為“抽象不具體”、“虛擬不現實”、“朦朧不聚焦”的內心向往與孺慕之情。馬英九“向美日交情”則是一種不得不然的“外交”策略、生存之道。

其次,推動兩岸和解,創造和平發展契機。臺海局勢由緊張轉為緩和,由對峙轉為對話,戰爭風險大幅降低,“不但功在臺灣,功在兩岸,功在民族,還惠及東亞和平。”兩岸在共同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揭開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歷史新頁。馬采取“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漸進策略加以推動。兩會恢復了協商談判,簽署了12項協定、1項共識以及MOU,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正緊鑼密鼓的商洽中,“海旅會”與“臺旅會”已互設辦事處。兩岸經貿合作向“正常化、制度化、機制化”的縱深推進,陸客赴臺旅遊近百萬人次,陸資赴臺投資數千萬美元。“三通”已告實現,兩岸“一日生活圈”逐漸形成,兩岸時空距離縮短,兩岸同胞之間的心靈距離也開始拉近,兩岸“大交流”格局初步形成,當前,兩岸正共同參與、共同見證、共同分享、共同成就上海世博會,凝聚“世博典範”。兩岸文化教育、人文科技交流成為兩岸經貿合作之外又一重要篇章,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參與到兩岸關系的大潮中來,分享“紅利”。

馬英九兩岸政策核心“三不”、“一國兩區”、“互不否認”及兩岸是“特殊關系,而非國與國關系”等內涵,既是穩定兩岸關系的因素,又使其後續發展遇到難題。當前“中華民國政治定位”、臺灣“國際空間”、臺灣“安全”等問題的糾葛難以紓解,破解兩岸政治難題、展開政治談判尚需時日。但是,和平發展已塑造成為全臺灣的主流民意與永恒價值,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推動力、生命力、競爭力、凝聚力將進一步增強,和平發展態勢難以逆轉。

馬英九的兩岸開放政策獲得民意最大的支持與肯定,滿意度高達六成五至八成,也是馬英九歷經多次政治危機而能從容脫困的重要法寶。縱使綠營全力攻擊馬英九“親中賣臺”,“矮化臺灣”、“鎖進中國”,但仍無法動搖多數民眾對馬兩岸開放政策的支持。

再次,臺灣參與國際活動有所增加,民眾意願得到一定滿足。馬所言“外交休兵”成為可能,“活路外交”進展頗多,臺灣由“麻煩制造者”向“和平締造者”角色轉型。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連戰先後二次出席亞太經合會議(APCE)非正式領袖峰會,臺灣成為WTO政府采購協定(GAP)的第41個會員。臺美關系得到修補並趨於穩定,互信增強。馬上任後多次過境美國,待遇越來越高,美國主動將臺灣從301條款觀察名單除名。美國方面對馬英九上臺後美臺關系甚為滿意,薄瑞光曾將其形容為“溫暖與尊重”,稱美國樂見臺海局勢的緩和,目前進展符合美國的利益。臺日關系也取得實質進展,雙方確定2009年為“特別夥伴關系年”,不久前簽定合作備忘錄,日本方面對馬的“反日”疑慮有所下降。臺灣民眾參與國際活動的意願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外交”進展成為馬英九得分項目。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vehua&aid=4104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