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陸學者:馬英九必須尋找新的執政密碼(一)
2010/06/07 10:22:27瀏覽193|回應0|推薦0

上海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傑研究員在《中國評論》六月號發表專文《馬英九執政狀態評析》。作者認為:“二年來臺灣始終在藍綠、‘統獨’、左右之間無謂的耗損、擺蕩,理性、溫和的中間選民、中道力量難以成長。馬英九無力改變臺灣內部藍綠對峙、朝野互嗆的非理性結構。”並指出:“臺灣正處於歷史變動期,作為臺灣的領航者,馬英九應放大格局,提升高度,超越自己。深化臺灣核心價值論述,擁抱泛藍,爭取中間,拉攏淺綠,化解深綠,兼顧理想與現實。”文章內容如下:

任期過半,馬英九光環不再,執政表現跌宕起伏、評價兩極,臺灣政壇到處傳播著“胡誌強現象”、“蘇貞昌現象”、“蔡英文現象”。馬英九的執政之路曲折坎坷難免。馬必須未雨綢繆,尋找新的執政密碼,厘定新的執政方程式,方能喚回人民信賴,再攀政治巔峰。

執政模式

馬英九具有眾多政治人格上的特質、亮點,為政清廉、講究誠信,人稱“不沾鍋”,厭惡派系交易,擅於明星“藍海”策略、直接訴諸選民,與國民黨老派政治文化格格不入,在臺灣政治染缸中決不隨波逐流。其執政模式與過去相比亦有獨到之處,總結而言,二年來馬英九的執政模式具有四項特征:

首先,塑造清新政治風格,呈現不同於前朝的決策情景。馬英九最初傾向扮演“全民總統”角色,任用一批親綠官員、李登輝人馬,平衡藍綠利益糾葛。在遭遇泛藍強烈反彈及執政受挫後,馬被迫追尋泛藍“共主”角色,甚至說出“英九”就是“服膺九州”的意涵。馬堅持專業、溫和理政。劉兆玄組成“博士內閣”、蘇起負責“教授國安會”,專業至上。蘇起主導的“國安會”定位於“正派經營、專業至上”,與“扁記政權”類似“太上行政院”的“國安會”相區隔。馬英九尊重體制、奉行規範,強調“遵憲與行憲比修憲更重要”,堅持程式正義,采體制內決策模式,不像陳水扁那樣大搞特搞體制外的歪門邪道。此外,馬英九也透過民間管道獲取諮詢與建議。

其次,兼顧體制機制與政治現實需要,不斷變幻領導角色,因應變局。馬英九最初主張“府院分際”退居幕後,人稱“二線宅男”,後又順應民意跳上一線指揮。馬多循體制透過“國安會”處理大政方針,並設立臨時專業機構加以補強。馬最初在“總統府”委托蕭萬長負責“財經諮詢小組”因應金融危機,後由其本人親自主持“財經月報”,全力拼經濟。“雙英辯”時馬表明親自掛帥“FTA小組”,直接推動,承擔成敗。

再次,建立多元溝通運作平臺,強勢主導決策。執政伊始,馬英九便設立“府院黨”五人小組進行“國政會議”,由正、副“總統”、“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及國民黨主席共同參與,但功能不彰。兼任國民黨主席之前,馬一度堅持“黨政分際”,反對“以黨領政”;後認可“以黨強政”,加強與黨中央、國民黨“立院黨團”溝通。每周二出席“中山會報”,指定五名行政官員為中常委。兼任黨主席後,力圖將黨轉型為選舉機器,中常會功能有所削弱。如今,最具決策功能的是周一馬英九與“行政院長”吳敦義的會面、馬英九與黨秘書長金溥聰的“黨政合體”。

第四,不斷擴張權力版圖,強化政治影響力。在“溫良恭儉讓”的包裝下,馬有其“一統江山”的強烈企圖。上任以來,馬與連戰、宋楚瑜、王金平、吳伯雄等人關系“相敬如冰”,馬深感芒刺在背,逐步收回權力版圖。先由吳伯雄出任國民黨主席架空連戰,後又逼迫吳“裸退”,馬置先前承諾於不顧兼任黨主席,掌握黨機器,布局2012年“大選”,掌握兩岸主導權。針對王金平在“立法院”內呼風喚雨,馬采恩威並濟策略予以牽制,壓縮王空間。但王至少具有五十萬票的影響力,王陣營深信未來馬、王仍具合作空間。

馬英九執政思維具有四個特點:一是選舉導向。前“監察院長”王作榮就曾批評馬“一勝選就擺出競選架勢:吃定泛藍,討好深綠,拉攏淺綠,爭取中間,通吃。”二是制度導向。馬英九以“法律人”自居,一切尊重體制、規範,循規蹈矩,但在臺灣特殊的“雙首長”體制窠臼及藍綠政治口水中,處處碰壁、事事得咎。三是精英導向。馬喜好重用學者教授與技術官僚,但馬團隊的政治敏感度、判斷力與執行力有所欠缺,醞成一波波執政危機。四是權力導向。權力磁場促使馬及其身邊人士盡力排除異己、相互取暖,在欠缺圓融人際藝術的情況下,馬得不到藍軍奧援,常陷孤軍奮戰,獨木難撐。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vehua&aid=410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