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健康主題館》年輕人吃太好 養出膽結石》暴食高糖高脂或長期節食 都易成了「石頭族」●信偏方無效 摘膽囊別拖》小心拖久了,讓結石「愈滾愈大」…
2011/12/28 23:55:29瀏覽1860|回應0|推薦8



 健康主題館 

年輕人吃太好 養出膽結石

暴食高糖高脂或長期節食 都易成了「石頭族」
●膽結石常見位置●
●膽結石預防及緩解須知●

2011.12.1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專題報導】「奇怪,怎麼吃了東西肚子就悶悶痛痛?」30歲吳先生工作忙碌,進食總是飛快。痛得受不了,他接受胃鏡檢查,結果正常,超音波檢查卻發現,原來他有膽結石。

「膽結石痛起來要人命」。45歲林小姐說,疼痛從右腹延伸到肩膀、背後,痛得她上急診,檢查後發現有好幾顆膽結石,動手術取結石,也成了「無膽」之人。

40至50歲是膽結石好發族群,但醫師發現,愈來愈多20、30歲的年輕人,也加入「石頭族」行列。膽結石怎麼來?肝臟分泌膽汁,經由膽管、十二指腸等,在小腸中與食物混和,幫助消化吸收。肝功能異常或膽管狹窄、細菌感染或攝取過多膽固醇、暴飲暴食或長期節食,都可能使膽汁成分改變或變得濃稠,形成結石。

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唐瑞祥說,以前東方人多「膽色素結石」,現在「膽固醇結石」患者比率增加,膽固醇結石年輕化與現代人吃得「太營養」高度相關,尤其肥胖、常吃高脂、高糖食物者;長期節食者因少進食,膽囊不收縮、膽汁不流動,也會產生結晶,容易結石。

膽結石常見症狀是右上腹部疼痛,不少人誤以為是胃腸出問題。唐瑞祥提醒,如果老在飯後悶痛、刺痛,應該懷疑膽結石,常見患者吃過豐盛晚餐後,膽囊劇烈收縮,疼痛感最嚴重。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展賢說,除了典型的右上腹痛,也有人可能會痛及肩胛骨、後背,甚至出現盲腸痛、左邊或牽引的心臟痛。另外可能出現惡心、嘔吐、消化不良、腹部脹氣、發燒、黃疸等。

   ●防洪治水固然重要,治標之外更要治本;     ●不可過度開發土地,水土保持更要加強。     ……莫忘2009「八八水災」的慘痛教訓……
唐瑞祥說,膽結石引發疼痛程度未必與膽結石大小、數量或進食量有關。但膽結石症狀多元,有患者誤以為胃痛不以為意,部分患者同時伴隨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忽視膽結石的症狀。最好利用胃鏡、超音波鑑別診斷後,再依序治療。


上文↑《健康主題館/年輕人吃太好 養出膽結石》源自【20111213tue.聯合報d2健康】


信偏方無效 摘膽囊別拖

2011.12.1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專題報導】坊間有許多「化石」偏方,如喝蘋果汁或化石粉、化石草等,醫師提醒,這些方法缺乏實證,聽信偏方,小心拖久了,讓結石「愈滾愈大」。

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唐瑞祥說,藥物對膽結石治療效果不佳,無症狀者應定期追蹤觀察,但若三天兩頭就感到疼痛,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及早以腹腔鏡摘除膽囊治療。患糖尿病、心臟病的長者,即使無症狀,也可先考慮手術,不建議等到症狀嚴重再動刀,避免年紀增長,手術風險增加。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展賢提醒,身體狀況不佳、常出差遠行或就醫不便者,也建議及早手術,以免膽結石成為不定時炸彈,在旅行或等不便時節發作,處理更不易。

長庚醫院中醫部內兒科主任陳俊良說,若膽結石數量多,又超過1公分、阻塞總膽管引發劇痛、黃疸、發燒等,應及早接受西醫治療,以免引發嚴重發炎。陳俊良說,膽結石患者體質多濕熱,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如金錢草、雞內筋等用藥,若結石屬細小結晶如膽沙,可考慮使用中藥促進排泄。

坊間流行蘋果汁、檸檬汁混合橄欖油、瀉鹽等方法「化石」,唐瑞祥說,多年來看過不少病人嘗試,但沒有一個成功過。邱展賢說,有些喝蘋果汁的患者,比對前後超音波檢查結果,膽結石一顆也沒少。

邱展賢提醒,從解剖學來看,結石逾0.5公分,就不太可能通過0.1公分的膽管排出去。大量食用油脂,可能引發膽囊劇烈收縮,反而讓結石卡在膽管,恐引發膽囊炎,最後還是必須拿掉膽囊。

有人認為結石是攝取過多鈣質,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金美雲說,兩者並不相關,無論有無膽結石,都應攝取足夠鈣質,建議可選擇低脂或脫脂牛奶,多喝水、多食蔬果、全穀類及常運動,減少膽固醇形成結石。金美雲提醒,膽囊摘除後,也不宜吃得太油膩,以免造成腹瀉等不適。


上文↑《信偏方無效 摘膽囊別拖》源自【20111213tue.聯合報d2健康】




以下↓是書生我●自訂文章分類●↓歡迎點選閱覽…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 Have a Nice Day!!自訂文章分類』歡迎點選閱覽…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 Have a Nice Day!!




( 知識學習健康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os802&aid=5977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