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腸癌&成年史底耳氏病…
2009/06/13 23:00:43瀏覽984|回應0|推薦17

大腸癌&成年史底耳氏病


  台灣光復初期,當年物質生活環境困苦,
能夠吃得好、穿得暖,簡直是…做夢。

物換星移、時空變遷,如今的社會不可同日而語,
恐怕…吃得太飽、營養過剩,或者食材講究精緻,
因而缺乏纖維質

加上某些速食業者販售的餐飲,
簡直是雪上加霜、每況愈下。

說速食是Junk Food垃圾食物,定會引起業者高聲
抗議,但這東西的確不能常吃,以免身材走樣。


  根據統計資料,最近的結直腸癌發生率
首度超過肝癌,這樣的結果不啻為一個警訊!

為了避免罹患腸癌,除了平常要養成良好的飲食
與生活習慣
之外,每天至少要吃三份蔬菜、
兩份水果
,增加纖維質。

另有兩種食物對保養腸道的功效滿好:
寡糖紅心地瓜

而油炸、燒烤食物也不可常吃,尤其烤焦的部份
千萬不可食用,以免致癌物質被腸道吸收。

至於,
抽菸、酗酒」這種慢性自殺的行為,
為了家人,早點戒了吧!
﹙除非…不在乎自己的…生命?﹚


  再者,「成年史底耳氏病」是什麼病啊?

據說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類似
如果出現下列症狀,可能就是了…

發燒39度持續一周,關節疼痛超過兩周,身上長出
紅疹,白血球增生、肝功能異常或鐵蛋白指數
上升,其他症狀包括咽喉痛、淋巴腫等。

雖然好發於年輕女子
﹙死亡率約一成﹚
但若身邊的親友出現上述奇怪的狀況,
也請多加留意喔!


  祝福您:無憂無慮!平安健康!





保健腸道 該怎麼吃

【20090611聯合報╱許雅婷/台大餐飲業者管理委員會專任營養師】


近廿年來台灣經濟快速成長,國人從原本的吃不飽、食材粗糙,到現在吃太飽、太精緻。


最近的統計資料顯示,結直腸癌的發生人數首度超過肝癌,讓大家心頭一驚,深怕結直腸癌找上身,開始注意自己的糞便,健檢有無做大腸鏡


其實如果從年輕時就好好培養良好飲食習慣,也可減少腸癌上身

有兩種大家常討論具整腸功效的食物:


寡糖

是由3到10個不等的單醣結合,人體無法消化利用,但可被腸道內益生菌分解為能量來源,幫助益生菌生長、佔領腸道地盤,以調整腸道細菌生態,減少腸內壞菌製造有害物質,破壞大腸黏膜,降低致癌的
風險。

寡糖若能與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如優酪乳、養樂多、優格等一起食入,整腸效果可會大大加分。


紅心地瓜

紅心地瓜含β-胡蘿蔔素,為維生素A的前驅物,可在體內自由轉換成維生素A,並能捕捉體內活性氧,即自由基,產生抗氧化作用,保護腸道黏膜細胞不被自由基攻擊;且紅心地瓜富含膳食纖維,可使糞便體積增大,加速糞便及有毒物質排出體外,減少腸道黏膜細胞與有毒物質接觸的時間,達到預防腸癌的
功能。

但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半顆小地瓜,約60公克,所含的糖份即等於主食類一份(飯50公克約1/4碗、熟麵條60公克約1/2碗),假若攝取一份的紅心地瓜需減少攝取一份的主食量,才能避免血糖值忽然上升,使血糖控制不良。另易脹氣的朋友則須避免一次大量的
食用。


腸癌除了具家族遺傳性外,與飲食習慣有密切的關連性,平日除多食具整腸功效的食物外,更應達到天天吃三份蔬菜兩份水果的原則(任何蔬菜一份即為100公克,一個小碟子裝滿;水果一份則為一個拳頭大小,如:五爪頻果一顆、奇異果一顆半、葡萄13顆等)。


攝取到足夠的纖維維生素A、B群、C,使排便順暢、有足夠的抗氧化物質;並儘可能少吃燒烤類食物,避免大腸黏膜被所含致癌物破壞,如此才能有個健康的好腸道。


※延伸閱讀》
     ‧月餘未排便 腸道阻塞壞死


上文↑《保健腸道 該怎麼吃》
取自【20090611聯合報d2健康版】



怎麼預防大腸癌

【20090928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初期預防

◆健康飲食(多吃高纖低脂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良好的生活習慣
◆適度運動
◆限制卡路里的攝取
◆避免抽菸及過量飲酒


早期篩檢

.50歲以上、無症狀者,建議每3-5年做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每年做大便潛血反應檢查。

.如果有瘜肉、大腸癌術後(一年內應先接受一次)、有大腸癌家族史等的中危險群,建議3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大腸瘜肉、幼年型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症、大腸直腸癌等高危險群,建議1至2年做大腸鏡檢查。


可能症狀

排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發現像鉛筆般細的糞便、腹痛或絞痛、食欲不振、不明原因持續想排便、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經常性腹瀉或便秘。


發現癌症

接受完整、積極的治療。保持樂觀的心情面對癌症,目前新的抗癌藥物,治療效果佳。


上文↑《怎麼預防大腸癌》
取自【20080928聯合報/元氣周報】



要命的「成年史底耳氏病」

【20090611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市報導】


台南市一名26歲女子連續一周不明原因發燒,身上並長出紅疹,到成大就醫發現是少見的「成年史底耳氏病」,屬於一種免疫疾病,經治療後目前病情已穩定。


這名女子是在上月底因連續不明原因高燒就醫,經住院治療,上周出院;成大一般內科主治醫師陳柏齡表示,這種病不常見,成大在近11年間共接獲24例,多數發生在年輕的女性,其中3人死亡,死亡率約一成,不能輕忽。


陳柏齡指出,由於成年史底耳氏病初期症狀一般感冒,發病後也很容易與一般的感染混淆,有可能因無法及早確診而拖延治療。


這名患者就醫後經檢驗排除是一般的感染、惡性腫瘤及風溼疾病等可能性,醫師發現發炎指數中的鐵蛋白指數極高,一般正常約13-150ng/ml,但患者的指數卻達到一萬多,符合成年史底耳氏病的特徵,立刻轉送風溼免疫科治療。


陳柏齡指出,這種疾病經常是在感冒或細菌感染後誘發自體的免疫系統出問題,在給予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治療後,效果不錯。


據統計,復原後再復發的機率約一半,但症狀較輕微,約有兩成的患者會轉為慢性關節炎。


少數患者會有嚴重併發症,成大過去的死亡病例中,其中一例是在發燒一周後,發生嚴重呼吸衰竭併發多重器官衰竭過世,另兩例是在治療期間,因使用免疫制劑,免疫力降低,死於其他的感染併發症。


目前的診斷如果患者出現發燒39度、持續一周,關節疼痛超過兩周,紅疹、白血球增生、肝功能異常或鐵蛋白指數上升,就有可能是該症,其他症狀包括咽喉痛、淋巴腫等。


成年史底耳氏病與發生在孩童身上的年輕型史底耳氏病不同,後者是一種風溼性關節炎;成年史底耳氏病也有可能發生在老人身上。


上文↑《要命的「成年史底耳氏病」》
取自【20090611聯合報d2健康版】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Have a Nice Day!!


( 知識學習健康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os802&aid=303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