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13 20:07:30瀏覽3948|回應0|推薦0 | |
以下的六項勸告,是史威登堡在他的靈界著述中不斷重複強調的大原則,也是史威登堡贈送給世人的永生秘密、走向天堂的方法。 一、愛造物主、愛神 相信神、愛神是走向天堂的第一個大原則。所謂愛神,並不是指徹夜禱告、讀經、整天祈求神的寬恕。看到這樣的現象,史威登堡說:這跟拚命喝補藥想要長壽的人也沒什麼兩樣…… 所謂相信神、愛神,其實是把神當作跟自己的父親一樣親近。無論自己做什麼,都時時想著要侍奉自己內心的神,在喜悅中生活著。不是提供衣食給自己的父母就算盡了孝道,更重要的是去了解父母想要的是什麼,並去完成他們的心意。愛神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懂得神的心意,並幫忙完成。神的心意,就是讓人世也變成天堂。 二、像愛自己的身體一樣愛人 「愛人」是指行動式的愛,是指實際去實踐愛。沒有去實踐對他人的愛,信仰就等於交白卷一樣。這樣的愛也是從離自己最近的地方開始。首先就是要去愛自己的家人、愛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父母。不過如果愛就到此為處為止,那也只不過是範圍稍微擴大了的自我中心之愛而己。之所以提醒大家愛家人,是因為如果連家人都沒辦法愛、家庭中一直無法維持和諧,那麼說自己愛人類很可能只是一種偽善。 人們要與家人一起去實踐愛人。全家人要一起去實踐「像愛自己的身體一樣愛人」。這裡所說的人就是指全人類,指你有緣見到聽說到得知到的所有人。從住在自己附近的人開始,到自己所屬的學校、教會等宗教組織、地區、社會、國家、全世界人類都是。 對此,史威登堡也作出了一個警告,「愛人」並不是碰巧遇到任何人就隨意地付出愛。社會上其實有善也有惡,將刀交給強盜並不是一種善。愛人最終的目的也必須是善的。所以愛必須先分辨善惡之後才去付出。 「一個人的快樂,就是眾人的快樂;而眾人的快樂,也就是一個人的快樂!」 這就是愛人的大原則。父母親看到孩子順利成功,就跟自己順利成功一樣高興。自己的兄弟姊妹、好友、愛人碰上了什麼好事,有了什麼樣的成就,自己都會跟著一起高興,這才是愛人如己,是最極致的愛。換句話說,要去感覺所有的人就是自己的妻子、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孩子,將自己愛的範圍不斷擴大。 終極的目標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的喜悅就是你的喜悅,而你的喜悅也就是我的喜悅;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這種無私無我的愛。 世上的幾乎所有高等宗教都傳揚著這樣的大愛。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為人付出生命也不所不惜。 三、在做的每件事上都持守著良心 在世界偏遠的各個角落,還有很多並未接觸到現代文明的人。史威登堡很明確地說,這些人不知道神的福音並不是他們自己的責任。到天堂去一看,卻有相當多這樣的人進入了天堂。 不管人們生活在怎麼樣的環境,神都為他們預備了可以進入天堂的路,就是遵照良心行每一件事。良心就是神派到每個人心中的使者、代言人。 此外,世上有很多宗教並沒有直接提到造物主,但以間接的方式教導了人們實踐神的愛。佛教的慈悲與基督教講的博愛,真有那麼大差別嗎?釋迦教誨的克服世上煩惱的方式,當然也能達到無私無我的境地,都會讓人產生利他的愛心。 天堂絕對不是某個特定宗教的專利。天堂是為全人類設計的,神為每個人都公平地賦予了進入天堂的條件。不管神還是基督,都是屬於全人類的。 天堂不會問你是信什麼教,才讓你進去。天堂要求的是對他人的愛,只要那本愛的存摺餘額夠高,就都可以進去。 四、不要去審判他人 人是不能審判人的。對於人去定人的罪這件事,史威登堡收到了明確的啟示。中間靈界階段可以分成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而第二階段就是讓新進的靈魂完全揭露人世生活真面目的階段。惡靈在那裡就算被看出幾乎一定會下地獄,然而只要他身上還有砂粒般大的善存留著,就不會馬上入地獄,而會被緩刑觀察,直到那細微的善完全消滅時為止。 善靈也必須要等到自己內在砂粒般大的惡都消滅之後,才能進入天界。這證明了神是完美的善與愛的本體。神之所以不會一視同仁地去審判人類,就是避免善人與惡人一起受害。 就因為如此,神才叫人不要去審判人。如果要審判人,不該只審判其內心的惡,也應該審判其內心的善。如果善完全成熟,結果就是完全的善、真理、愛;惡完全成熟,結果就是虛偽、憎恨、報復。 人用什麼辦法才能做到不去審判人?那就是寬恕。不要去記得別人的缺點或做過的錯事。「寬恕」可說是愛的同義詞。《聖經》中教導人們要去愛仇敵,在愛之前必須先有寬恕。天堂人之心,就像秋季天空一樣清澈明亮。那樣的心中除了善良與愛之外,不會有絲毫對他人的怨恨。 追根究底,進行審判的都是自己。在自己的人世生活終結時,人人會自己審判自己,就是在自己走向靈界的臨終之日。 史威登堡非常強調這一點。身為慈悲、善良、愛與真理的本體,神誰也不會去審判。《舊約聖經》中之所以常提到上天、神發威發怒進行審判,是因為當時有需要將神描繪為「令人敬畏的萬軍之神」。如果用個人來比喻整個人類的歷史,幾千年前舊約時代的人類,知識文明相當於幼兒與兒童的時期,在這種狀況下,只能讓人類懼怕神,才能保護人類。這就像當小孩玩火而講不聽的時候,就需要用責罵或處罰的方式來對待一樣。 耶穌降世後的新約時代,神是以愛的化身形象出現,也可以說是人類文明噎成長到了青年期,適合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了。《新約聖經》中的日月昏暗、星辰墮落,大部分都是心靈上的象徵,而不是指真正發生的事,也不是世界毀於一旦,然後審判來臨之意。 史威登堡認為,《聖經》中的記載有文字表面上的意義,以及心靈的意義這兩個層次。世人通常讀的都是字面上的意義,但在天界中卻都是去讀心靈層次上的意義。史威登堡在《天堂與地獄》這本書中,試圖去將《舊約聖經》的心靈意義都解釋出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是,讓人進入天界的美德就是愛與寬恕。 對於這樣的寬恕,佛教中也有非常深刻的教誨。 《圓覺經》中有以下的記載。這樣的教誨,就算只是用常識來想,也很容易理解: 怎麼能將仇敵當作你的父母般來侍奉!怎麼想都是不可能的。 這話裡面包含有佛教深奧的義理。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寬恕都是帶著「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正確的我,決定不去追究犯錯的你」的態度,但這其實是從根本上無視於對方。佛教的基本教義中,包含「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一點。無論是己開悟的佛,還是犯下重罪的地獄眾生,本性都是一樣的。 五、能犧牲自己生命的愛,就是愛的極致 《約翰福音》15章13節寫到:「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從這裡可以看出,最大的大愛就是奉獻出生命。 沒有比這更能體現出愛神、愛人的行為了。當國家遇到危機時挺身而出、犧牲生命是愛國的極致,這即使到了天堂也會受到極高的評價。因為神建立的天堂是人類永遠的祖國,這樣的愛國心也可以發揮在為天堂做出貢獻上。 「愛人」的對象越大,通常也就越有價值。對家庭的愛比對個人的愛更有價值,同樣地,對社會的愛比起對家庭的愛、對民族的愛比起對社會的愛、對國家的愛比起對民族的愛、對世界的愛比起對國家的愛,都是更有價值的。 相愛的夫婦如果看到對方受苦,會很希望自己能代替對方。妻子落入水中,則丈夫可能為了愛而跳下水去救。父母對孩子也會發揮極致的愛。這是崇高純粹的神聖之愛。如果去愛比自己更大的對象,例如愛社會、愛國家、愛世界能夠愛到犧牲自己的生命,那就會被稱為殉職、殉教、殉國甚至殉世。 世人為了頌揚這崇高的愛,會為這些人立銅像。但比銅像更驚人的報償,就是天堂的喜悅。 六、確認自己內心是否有真正的平靜和諧 只有相信的時候,真正的內心平靜才會降臨。真正的內心平靜,只有在不懼怕死亡的時候才會到來。只有當人們都守護著自己的純潔、付出愛時,這樣的平靜和諧才會在世上傳開,才能享有更多的和平。了解真相、真理時,才會獲得真正的平靜。 有著三重身體障礙的海倫·凱勒透過閱讀與相信史威登堡的靈界著述,不再懼怕死亡,找到了真正的內心平靜。希望我們所有人也都能尋找到這樣的平靜。 - See more at: http://tw.aboluowang.com/life/2012/0524/247727.html#.UdzRLF0VG4M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