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要的是生活智慧,或者只是舖天蓋地的災難消息?──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沙阿魯阿族、卡那卡那富族與下三社群自序
2011/10/19 19:26:56瀏覽499|回應0|推薦2

劉還月 

似乎就好像只要「政府」官員宣布一句:「救災結束,重建開始」,莫拉克颱風所引發的災情,似乎就真的結束了,不僅媒體的新聞熱度退了,災區的軍隊撤了,協助各項事宜的志工少了,官員們的秀場也早就換了,彷彿這場大水災所帶來的災禍,就突然間就終結了。 

早在報禁時代,便為《自立晚報》生活版主編,卻也很快就放棄媒體夢的我,自然熟悉台灣媒體的嗜血性格,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以後,終於認知台灣沒有政府的事實,自然也就不會對「政府」懷有多少期待,但這場大災難,真的可以在「政府」的宣佈下,就讓災禍過去了,或者我們都需要透過這場人間浩劫,看見更真實的災難之因呢? 

88水災發生之初,由於許多地方都因交通中斷而和外界失聯,在嗜血媒體的不斷報導下,所謂的「災情」就在記者的口中漫天而來,彷彿無處不成了人間煉獄似的,直到道路一段一段搶通之後,原本被報導成「重災區」的地方,無論只是橋斷路塌,或者是土埋屋倒…,媒體有興趣的永遠只是災與禍,除了來自於大自然的天災之外,就是無能政府官員的人禍,而台灣大多數的媒體而言,能不能逞口舌之快,似乎才是報導與否的重點? 

至於是什麼樣的地理與人為因素,導致如此嚴重的「災情」發生,大眾傳播媒體是很少會有興趣的,比較理性的問題探討,往往只在小眾媒體流傳,使得整個社會中反覆傳播的只是鋪天漫地而來的災難,迫使得人民只能每天再三地面對無止無境的傷痛,卻完全不知道災禍從何而來?如此只是拼命渲染傷害,卻不探討原委的報導,長期帶給人們的,只會是更無止息的痛苦,更驚恐的未來生活…。 

因暴雨集中而形成的88水災,在紛雜的媒體報導中,彷彿整個南台灣都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事美上雖然在高雄、屏東以及台南都有災情,但並不是指這三個縣市全都泡在大水之中,而是集中在少數河川沿岸,其中尤以同為高屏溪上源的楠梓仙溪以及荖濃溪,這兩條河川都非常長,集水區廣闊,其中還有不少地區經過雨量大且集中的地區,致使河水暴增,在中、下遊,主要是要回了許多的河床地,河川大量向岸侵蝕的結果,水泥築堤防自身都難保了,侵蝕岸上的民宅與田園,自然也只能隨著大水而去了。 

河的中、上游,雖然匯集的水量較少,且大多數的河道都受到山谷的限制,向岸侵蝕的能力自然少了,但過度集中的雨勢,大量沖刷山林中的裸地以及淺根性作物區,很容易就將土石沖刷而下,既使其他沒有直接遭到大雨沖刷的林地,也會因土層涵水分太高,形成極大的重量,如果土層較為鬆軟,或者膠結的情況較不好,加上山腳接近河床的地方,又受到河水的侵蝕,帶走了部份山腳的土石之後,很容易就會導致大規模的土石崩落,而形成河川的向源侵蝕。 

莫拉克颱風引發的豪雨,最集中的地方正是高雄與屏東的山區,就以楠梓仙溪流經的那瑪夏鄉與甲仙鄉,以及荖濃溪沿途的桃源鄉與六龜鄉,都是地層極為複雜的地區,最常出現的岩層,包括:硬砂岩、板岩及千板岩。 

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可能根本就不識什麼叫板岩或千板岩,但有些朋友可能知道,台灣的原住民中最常以石板蓋成家屋的,未必是排灣族人,而是居住在南台灣的許多個不同民族,原住民要取來造屋或其他用途時,很容易就在山壁或河谷中取得板岩為材,可見這類的岩石,膠結情況並不會太好。 

除了不同的地層可能會造成不同的傷害之外,不同的斷層更會是影響地層穩定最主要的關鍵,這些斷層包括: 

一、旗山斷層:是由高雄縣三民鄉經杉林、甲仙、旗山至燕巢,長度約65公里 

二、潮州斷層:由高雄縣寶來向南延伸,經瑪家、泰武至枋寮,長約85公里。斷層的北段又稱土壟灣斷層,也就是荖濃斷層。 

三、六龜斷層:位於六龜至新寮之間,為一逆斷層,呈南北走向,全長約十一公里。 

儘管每一條斷層的類別並不相同,但只要是斷層,就有可能使得地層的節理發達,褶皺及小斷層也會較多,致使鄰近地區岩體相當破碎,地質變得較不穩定,遇到外力的影響或直接侵蝕時,很容易就形成了崩坍…等地質災害。 

除了這些自然而生的問題之外,楠梓仙溪以及荖濃溪的沿線,更都建有重要的公路,楠梓仙溪沿岸的是通往阿里山的台21號公路,沿著荖濃溪河岸而行的,則是著名的南橫公路。 

每個人都相信,公路是最基礎的建設,有了第一條公路之後,就會形成更多的聚落與開發,人們上山開了果園,於是需要更多的產業道路,於是原本茂密的山林,山腰之間於是有了一道道的傷痕,大雨一下,這些被人類劃開的傷口,也就成了土石最早開始崩落的地方。 

高雄的六龜,從早年的十八羅漢山風景區,到不老、寶來溫泉,以至於晚近盛行的荖濃溪泛舟,這個山林中的桃花源,早已是個超限利用的觀光區,從十八羅漢山到大橋的斷裂,都源自於河水的向岸侵蝕,反倒是同屬荖濃溪侵蝕面的龜王岩,雖只是多了一塊小小的岩石,卻在荖濃溪歷代的泛濫史上,擋住了洪禍,讓人們得以在岩石之後,安居好幾個世代。 

更讓人感到不可思義的,便屬突出於荖濃溪凹岸的舊庄水鬼祠,我立在堤岸上看完好如初的水鬼祠以及祠後的那道水泥堤防時,根本無法相信會有如此堅固的凸堤,可以擋住大水的為禍,為了找答案,我深入河床,看見的是這座水泥凸堤之所以可以不動如山,最主要的因素是:它其實是坐在一塊大岩石上方的。 

腹邦溪與荖濃溪交會的地方,雖然河道已經逐漸被限制在山谷間,但這一段河域的河床較寬,河岸的山也不大高,因此可以很明顯看到河川向岸侵蝕,卻導致河岸的山坡土石崩落的現象。 

六龜出名的不老溫泉,行政區域劃歸為新開村,在媒體的報導中,好像整個新開都被土石流掩埋掉似的,其實莫拉克颱風肇禍的地方,只在新開村的下新發地帶,這裡原本有一間私人經營的佛寺,蓋有一座仿若彰化大佛般的戶外露天釋迦牟尼佛像,誰知道大雨來時,大佛後方原本隱匿在山林之中的小山溝,竟成了一條傾洩而下的土石河,打在山頭上的暴雨,先是刷開了表土層,根植不深的樹木隨著傾倒,隨之帶動原本就破碎的頁岩層,在大量雨水的牽引下,原本的小山溝成了臨時河,帶下來的大量土方,不僅埋掉了寺廟與半個大佛,旁邊的田園、民宅與溫泉山莊,也全是受害者。 

不老溫泉另一處被土石埋得最深的地方,則是在下新開,這裡和被埋掉的大佛,距離只有二、三百公尺,後山的小山溝更大一些,同樣的碎岩層,卻因為集水區更大,而埋掉了下新開的幾十戶房子與三、四十人,政府忙亂救災之期,馬英九要國軍以一個星期的時間,挖開土石,找到所有受難人士的大體,但形成這縱深二、三百公尺,寬達百餘公尺,厚更高達幾十公尺的新「沖積三角洲」,可是有幾千萬立方公尺的土方,人力真的有能力開挖嗎?果然過不了幾天,這項開挖工作,便在餘生者的同意下結束了。

位於荖濃溪與寶來溪匯流處的新寶來溫泉區,受害最深的則是臨河的那幾間溫泉山莊,過去的幾次颱風,也曾導致土石掩埋的災情,但都較不嚴重,也因此業者們無從思考到人與河爭地的問題,沒想到莫拉克帶來的傷害,恐怕讓他們終於學得了教訓,卻也無力重來了。 

寶來東北行就到桃源鄉的高中村,這個沙阿魯娃族的部落雖然沒有什麼大災情,但公路的災情卻很嚴重,臨河的路段許多路基都塌了,沿山而行的路段,則得面對許多小溪溝向源侵蝕,導致大片山壁滑落這些都是破碎的板岩層,由頁岩變質而來的板岩層,因地層抬升而呈現向斜或單斜地層,如此的地層由於膠結不好,原本就脆弱,如果山腳或山腰被砍斷了,地層沿著順向坡滑落,是根本無法避免的。 

我突然想到,多年前我請了舊萬山社的老獵人,帶領我們去探訪萬山岩雕時,老獵人談起老祖先們蓋石板屋的智慧,他說:無論路有多難走,石板一定要從另外一處山谷採來。這麼多年後,我終於才懂得古代的原住民要採石板,都必須要翻山越嶺,捨近求遠的目的就只為了避免板岩被開採之後,山基不穩而造成崩塌,甚至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山崩。 

活在山林中的人,在單純的生活與工作中,傳承了智慧,讀書人用書本傳遞知識,現代人卻只靠聲光媒體來傳達消息,也難怪每一次災難過後,舖天蓋地而來的都是各種恐怖的消息,災難的相關知識以及避免災難的先民智慧,卻是很少被人提及,甚至少有人在乎的。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二十八天的救災經驗與感想,讓我寫下了《台灣大地震斷層現場實錄》,這本書大多在描述災難的現場,以及土地的歷史與人民,十年之後的八八水災,我在災區來來回回二年多的時間,先和陳逸君合作寫成了《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變遷史(四社平埔卷)》,然後又再接再厲完成這本《挺立在風雨中的「內優社群」──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沙阿魯阿族、卡那卡那富族與下三社群》,我們將高屏溪上游的三個族群,以「內優社群」定名,並非我們的創舉,而是歷史上諸多稱呼這三族群的名稱中,包含的族群最廣且完整,更是最為中性的一個名稱,因而才拿來做為這三個族群的統稱。

我們寫成了這兩本書,卻不想只為八八水災留下災情記錄,更大的企圖是為那些受災的民族寫歷史,我們知道災難終將過去,被暴風雨掩埋掉的民族與歷史,如果不記錄下來,可能就隨著土石,被埋入滾滾洪流之中。

這本書的完成,除了同樣要感謝避秦山家族的支持,以及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願意付梓之外,更要感謝桃源區、那瑪夏區以及茂林鄉的許多報導人,尤其是災後提供第一手報導的布農族陶藝家海舒兒,因為有了他的指點,才讓我更清楚清代「內優社群」與沙阿魯娃族、卡那卡那富族以及魯凱族下三社群間的複雜關係。

我和陳逸君合著的新書《挺立在風雨中的「內優社群」─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沙阿魯娃族、卡那卡那富族與下三社群》,交由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十月二十一日正式發行,每本定價450元,八折優待,郵購請加60元郵資,三本以上免郵資,請郵撥11789479劉魏銘帳戶,謝謝。

這本書市面不售,只能向我購買,更歡迎和榮獲第三屆國家出版獎「入選獎」的好書《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變遷史》合購,優惠價750元(含郵資)。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u580220&aid=5756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