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曾背棄的信仰──彰化平原上的福佬客廟宇
2011/04/25 20:52:58瀏覽1449|回應1|推薦1

彰化平原上,有許多客家人的墾地,只是這些客家人幾乎完全被福佬化了,因此被稱為「福佬客」,這個名字雖然不一定適合他們,卻是最能代表他們現況的「代稱」。

不管是來自那裡的「福佬客」,都會有源自原居地的信仰,事實上,只要能夠充分掌握這些信仰,便能完整掌握這些二次移民的遷徙歷史!

竹塘醒靈宮

如果以現在的行政區域來看,竹塘的客家人較少,且都和福佬人混居在同一村中,七界內的客家人信仰中心醒靈宮,卻蓋在竹塘鄉的牛稠仔庄,的確是令人費解,但如果站在地理位置的角度來看,竹塘鄉的四個小聚落,和二林鎮境內的其他鄰近聚落,根本同屬一個帶狀的範圍之內,對客家人而言,根本是同一個生活區域,把廟宇蓋在生活區域內的小山丘上,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

事實上,醒靈宮最初從苗栗分香到七界內,原始的落腳處,並非現在的廟址;最早移墾二林地區的蔡登財等十八人,迎來三恩主的分香之後,選在彰化縣二林支廳深耕堡,犂頭厝的下洲仔一帶(今彰化縣二林鎮興華里州仔巷),建造茅屋一間,做為暫時供奉神靈之所。

自從三恩主分靈到二林的犁頭厝之後,由於鄰近的七界內,陸續遷來許多客家移民,三恩主崇祀本就是客家人的傳統信仰,很自然的,犂頭厝下洲仔的鸞堂,也就成了這些二次客家移民的信仰中心,自此後更因神威顯赫,老幼咸沾恩澤,致使香煙鼎盛,信徒日眾。 

到了日本大正二年(民國二年,西元1913年)八月,三恩主公自行做主,現身於牛稠仔之金牛山麓(今竹塘鄉民靖村),信徒看見三恩主的顯化,於是在金牛山麓,建造了宮闕巍峨,神光顯耀的三間正殿,同時將醒世堂易為醒靈宮,擇定良辰吉日後,隆重地舉行安座大典,是為醒靈宮之初貌。

溪洲覆靈宮

位於溪州鄉成功村岸角巷的覆靈宮,主神為關帝聖君,副神是孚佑帝君(呂洞賓)、司命真君(灶君公張宙),共稱「三尊聖帝」或「三恩主」,這座廟便是二次客家移民,堅守的客家信仰。

覆靈宮所在地的聚落名叫岸角,乃因位於濁水溪堤防轉角處而得名。聚落中雖然只有二十四戶居民,這些居民大多是日本時期,被日人招募前來開墾的客家人,有的來自竹塘的七界內,也有直接來自於竹、苗一帶的客家庄,由於原本的移墾地無法容納他們,才被迫來到這裡墾拓獨水溪的河床荒埔,只是濁水溪經常泛濫成災,不少人又遷移他處,也因此,才會出現這樣的一個迷你客家庄。

覆靈宮的緣起,是在民國四十二年,最早是在陳金富家中開堂,命名為警善堂,靠著武乩生施方救世,由於屢建奇功,前後兩年餘的時間,乞求香客日益眾多、宮裡香火鼎盛。

民國四十九年,由五大創鸞人發起,邀集信士代表開會決議興建宮宇,並正式派人募捐,很快獲得迴響,入冬後便在現廟址處興建宮殿,共有三間正殿及拜亭等,且更名為覆靈宮。

覆靈宮設有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廟務,委員十多人,無任期制,主委每四年一選;另設正副爐主各一人、頭家十人,負責祭拜事宜,爐主頭家每年一任,卜筊產生,時間在年尾法會時舉行,有樂捐的信徒都可以參加卜筊,最多筊者為正爐主,次多筊為副爐主,頭家別依各聚落(角頭)產生,這些聚落包括:岸角巷、成功村頂寮岸角、西畔村西畔溪底、圳寮村圳寮岸角、三條村廣東巷等。

覆靈宮例行的祭典,首要的便是六月廿四日的關聖帝君聖誕,年尾時會有三天的例行法會,就叫做三仙法會;為了施法行醫的需要,設置有正乩童一名、鸞生二十餘人,每逢農曆的九、十九、二十九日為辦事的期日,定時為善男信女們消災解厄。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u580220&aid=5136156

 回應文章

國立陽明大學全國人文醫學研習營
誠摯邀請劉還月老師蒞臨陽明大學演講
2011/05/03 17:41
劉還月老師您好:
我們是第十五屆全國人文醫學研習營的籌備小組,這是一個由陽明十字軍社主辦的暑期大學生營隊,目的在於喚起以人文為本的價值思維。

這封信,很冒昧的想邀請老師來到陽明大學為我們演講。

今年我們營隊的主題是:「Back to Bare - 回歸感知的自我躍升」。我們規劃了一系列的演講、座談會和電影座談會,我們希望藉由營期的籌辦,喚醒當今人們對生活的再次審視。在本屆營期的規劃中,我們將核心回溯至人們最根本的「感知」之上。

「Back to Bare」是本屆營期的口號及訴求,希望在不同領域的講題中,讓自我從心出發,回到最赤裸的感官體驗,重新探索身邊的事物,透過思索、品嚐與反芻給自己新的衝擊,內化並體現在生活態度之上。

為了符合「回歸純粹的感知體驗」這樣的主題,今年的營期演講、座談會甚至電影欣賞我們都力求以某一特定感官做為出發點。我們將「口」的部分連結到「飲食」這件美好的事。(關於其他感官連結到哪些主題,請參見附件檔案)

我們預定規劃一場與台灣飲食文化相關的座談會。我們將台灣飲食依照台灣主要族群分為三個類別:閩南(亦即傳統家常菜或台灣辦桌文化等等,不與眷村文化做清楚的分劃)、客家與原住民。我們想從學者的角度多了解這三類飲食發展背後的社會文化——知其食之所以然!這是座談會的方向與內容訴求,而我們很幸運地已邀請到林明德教授做為這場座談會的主持人,為預計邀請的三種飲食文化學者劉還月、徐福全、吳雪月老師做10分鐘引言,主持這三位學者各自做30分鐘的基本介紹,並在接下來的80分鐘內讓學員就從三位老師那裡聽到的族群飲食社會文化內容中和三位老師做一番多互動討論。

對於這場座談會的飲食種類目前鎖定在「點心」,也就是希望能將重點放在閩南、原住民與客家這三種文化族群平時打牙祭時會吃的食物。在30分鐘的基本介紹時間裡希望劉還月老師能與大家分享老師選定與大家分享的客家文化獨有的點心,分享的重點是此點心的食材選擇、製作方法、口感與常搭配著吃的其他食物(比如小朋友吃薯條會再喝可樂),再進一步地與大家說明此點心在客家文化上有怎樣的社會意義與產業背景,拓展接下來80分鐘座談的討論空間與切入點。

第15屆全國人文醫學研習營的營期時間是2011年7月20日到7月25日,地點在國立陽明大學,參加人數約為150人。我們殷切期盼能邀請到您參與我們的演講,時間是2011年7月23日下午1點40分至17點,時間暫定是100分鐘(引言+演講)、20分鐘休息時間、80分鐘講師座談。

真的十分冀盼您來到陽明大學爲15屆人文醫學研習營主持精彩的座談會!隨信附上本次營隊的企劃書供您參考,期待您的回信,謝謝您。

第十五屆全國人文醫學營 學務 林佳亨 李淑媛 謝侑霖 郭鈞育


以下附上聯絡方式,老師若有疑問請不吝指教:

第15屆全國人文醫學研習營 學務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二年級 林佳亨
電話:0975027056
電子郵件:rainbowsec@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