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20 21:36:43瀏覽986|回應2|推薦26 | |
安平,歷史訴說故事的城市。 之所以對安平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是因為台灣史是我大學的歷史主修,有時聽倦了流行音樂,總愛回頭找尋溫火慢燉的早期台語歌曲,安平追想曲便是心目中的經典曲目之ㄧ,其詞曲質樸卻有如玉的光芒。尤以追想曲為名,娓娓側寫與襯托台灣與安平在歷史上的地位與遭逢的情境,看似微不足道的故事,一種茶餘飯後的街談巷語,卻讓人喟嘆,明白癡情不分地點不分時代上演。 英法聯軍,清廷戰敗,於咸豐八(西元1858)年訂定天津條約,條約中協定台灣的安平、滬尾(淡水)、雞籠(基隆)、打狗(高雄)四港口必須開放貿易。於同治元年宣佈開港後,各式船隻滿載外籍商人、傳教士等陸續進入台灣,並設立洋行等機構。歌詞敘述的便是安平於同治四年(1865)一月一日正式開港通商後,一位安平買辦的女兒與荷蘭籍船醫的露水情緣。 歌詞中的金髮女孩,便是買辦女兒與船醫的愛情結晶。母親等不到伊人返航,而青春年華的女孩也延續了母親的命運-愛上外籍情郎,同樣苦等不到情郎回台相聚。私生女、混血兒、十字架(基督教)等在當時視為異邪的種種隱喻,也加深了歌曲淒美的形象。 實情如何不得而知,但兩代癡情女子都堅信,她們並非被拋棄,只是被時代悲劇無情拆散的苦命鴛鴦。那是一種至死不渝的等待,這種精神力量超越天地間的神祇人鬼,足以被歷史留傳銘記;這也是一種柔性的震撼,恰似寫下「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李賀,有些徬徨有些神傷,卻不後悔為情所做的決定。 而為人津津樂道的另ㄧ個原因是,名作詞家陳達儒先生是根據當地酒樓女侍的敘述,同時探訪安平遺跡感發而寫下。由於這段故事的真實性極高,據說其後代至今仍定居於安平地區,保留著幾許荷蘭的血統,成為安平耆老未曾止息的話題。 愛情,在那樣堅毅的女子眼裡,斷然不必長相廝守,即使怨過恨過,至少曾經轟轟烈烈,那樣愛過一回,也值得了。 詞/陳達儒 曲/許石 身穿花紅長洋裝 風吹金髮思情郎 想思情郎想自己 不知爹親二十年 想起母子的運命 心肝想爹也怨爹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