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社會企業的第一小步
2007/12/04 15:15:23瀏覽458|回應0|推薦1

我的社會企業的第一小步

 要從那裡開始呢?20074月我向新竹某綜合高中提了一個課程計劃,由科學園區某家公司贊助經費。以國一缺乏學習動機需要高關懷的孩子為對象。原本只是很單純的想法,認為多福的課程可以讓不喜歡上學的學生有改變。

第一次上課簡直可用「不可思議」四個字來形容

小木(化名)是教官從網咖抓回來的學生,從課程開始到結束,小木從沒抬頭看我一眼,好像他是不存在這個教室。小馬個大大的,比一般國一生成熟,但上台分享時總是不離黃色的內容。好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上課時一刻也不閒著,講話得講話、聊天的聊著、還有總愛跟我說三道四的人。上課時說要上廁所,不等你回答,人已跑出去了。小明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他非常快速與準確的完成第一個單元活動,我想他是一個非常衝動的孩子,所以會被老師派到這班,我看得出他有領導人的特質,如果走在善的一面,他應該會有很傑出的表現。

課程中因為天氣和教室很熱,我準備了珍珠奶茶請他們喝。哇~這些孩子用吸管將珍珠得滿地和天花板都是,下課後很驚訝得是幾個孩子會留下來幫我掃地。小利一直是很貼心的孩子,課程中也很主動分享,但卻成為同學的箭靶。好像學習得好反而是異類。

我很心疼這些孩子,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的拒絕學習?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用這麼冷默的態度來對待週遭的人事物?他們才十幾歲,人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未來的人生他們要怎樣去面對?今天結束的分享,問他們學到了什麼?雖然發表的人不多(我還用小獎品利誘了一下),但同學說很開心,我就覺得很欣慰。在下課前我問學生如果可以選擇待在原來教室或來多福班,他們要選擇到那?大都數同學說要來多福教室,幾乎所有同學都給我熱烈的掌聲。我非常感動,我告訴同學從小到大,這是我得到最大的鼓勵。當場眼淚在我眼睛中打轉,差點流下淚來,原來孩子也會給我鼓勵,他們也會感受到別人的付出。

休息時李師和劉老師(幫忙我的助理老師)說有幾位同學下課用投幣機買了幾瓶飲料,他們拿給老師時是用很禮貌的態度雙手奉上,我相信他們心中有那良善的一面,我需要用多福的精神去激發這良善的一面。

課後鍾主任來和我們一起討論,他問要不要特別搗蛋的小朋友讓他們回教室,主任擔心會影響這課程的效果。我說不可以讓學生覺得被放棄,即使他們在這調皮搗蛋。我也不希望有老師用威嚴來斥責這些孩子,即使他們不守規矩。鍾主任說一般在做團體輔導人數最好不超過20人,這是很好的建議,原本上課是32人,實在無法正常運作,兩週後減少至20人,免強撐完五週課程。

我的感動

其實這問題應該是要問我自己,我從這些孩子身上學到什麼?今天收獲最大的是我自己。從小到大,從來沒接觸這樣的孩子。第一個感想是,覺得自己真得很幸運能有兩個很乖巧的孩子,今天一回家我對女兒說,妳真是一個天使,媽媽從來不知道妳有這麼棒!第二個感覺是,我一直頭疼的兒子在國三和高中一直帶給我頭痛的問題,原來他是再正常不過的孩子。第三個感覺是,我能體會老師和家長的無力感,即使他們付出了很多心力。第四個感覺,我還是相信多福一定可以讓他們有所改變,這信心我一直沒有動搖過。如果這課程沒有讓孩子有所改變,一定是我沒有用對方法。

海珍(我在清華EMBA的同學)在課程最後結業式;帶了糕餅來看這些孩子,同時也邀請了聯合報記者來報導這課程(見附件一)。記者和小朋友聊聊這課程,我很驚訝小朋友會說---「雖然只有幾堂課,我懂得體諒別人的感受」國一的李翊銘說,「以前不會體諒老師,不了解自己的態度,現在懂得思考,也知道學習的可貴」;劉秉軒說,「學會作人的道理,也會尊重別人」;陳建利說,「老師對我們很好,不會凶惡的罵我們」!林庭葳和陳佑益說,「以前不知道怎樣和人相處,也不會尊重,現在會關心別人,也樂於助人」。我實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些孩子怎麼會說出這般感受?在課程中看不出他們有這樣的成果。我想種下的種子總會發芽、開花和結果,只是需要時間吧!

我不是心理專家,也不是從事輔導專業,解決青少年問題也不是我的專長。我只是一個推行多福精神的人。只是因為我相信多福,相信這課程會對每一個人產生影響。我只要認真的將多福的精神和觀念,在這幾次課堂中和同學分享。我也相信同學不會因為這幾堂課做很大的改變,但只要有小小的進步與突破就是這課堂的成功,不論有多少學生。我也相信我只要努力認真的去做並關心他們,這些孩子一定會感受到。

大家都認為我選了一個最困難的挑戰,但都給我溫暖的支持。不論我做的如何,但我開始做了,我就這樣認真的去做完。我說上天一定會保佑我,幫我渡過這個難關,上天也會賜給我智慧,因為我在做行善的事。朋友送了我一個小天使,我放在我的床頭,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都會雙手捧著小天使說話,我相信天使一定會保護我這樣的一個好人。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sakuang&aid=142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