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20 17:15:56瀏覽1638|回應7|推薦94 | |
注意到這幾天在平面及電子媒體上「2006年上班族貧窮痛苦指數大調查」的相關報導後,才發現自己竟如此無知愚昧。 依調查數據顯示,有近75%的上班族覺得自己貧窮(其中,36%「非常貧窮」﹑38%「還算窮」,22%「普通」),統計結果讓我大為訝異(比想像的嚴重)。 貧窮的原因主要歸類於四大項:(1)42.99%收入少,甚至縮水(2)16.86%開支太大(3)14.44%物價高漲 (4)11.68%卡債負債(雙卡債與房貸)。 近年來台灣的上班族薪資調漲幅度不大(許多人不升反降),以2005年為例,平均薪資僅略增1.38%,而物價漲幅卻高達2.3%,實質為變相減薪(什麼都漲,就是薪水沒漲),難怪大多數的受薪族群會有日子難過及貧窮之感。 最令我感到慚愧的是,自己長期對「入不敷出」的誤解,總以為是虛榮心作祟(追求名牌或奢華),殊不知「日常生活費」實際上佔了最大支出(個人﹑父母家用﹑儲蓄),已婚有子女的人,更得負擔沈重的房貸﹑車貸﹑教育金﹑保費等諸多費用。此外,國內景氣差,本土企業陸續出走且裁撤縮編風盛行﹑面臨中年失業或退休坐吃山空(吃老本)的狀況日益嚴重,連基本的生活都有困難(不得已才「以卡養卡」或「以債養債」來維生),更甭提有閒錢並有計畫理財投資了。誠如日本趨勢專家大前言一所推測的「M型社會」現象在台灣已悄然成形。 這些年來,我雖常聽到周遭友人(女性居多)發牢騷,薪水根本不夠用(房貸﹑教育費﹑退休準備金…),但自個兒的感受並不強烈(父母僅盼我把身體與生活照顧好,別無所求,真的衷心感恩惜福),啥也幫不上的我只能在旁為她們加油打氣。特別是,昔日的教職同僚,格外重視子女教育(幼稚園起就盤算挑選雙語或美語學校),「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觀念很強(有許多老師都蠻愛比較),難怪捨得將大把鈔票花在孩子的教育投資上(學習各類才藝﹑語文),或許,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寧可苦自己,也要讓孩子有較佳受教環境吧﹗ 傳統中國社會裡,總是強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一直很不以為然,姑娘始終相信:「行行出狀元」。 除非自幼立志從事學術或專業研究工作(需唸到博士),否則只要咱具備基本學歷,並能在職場中不斷進修研習來增加自己的「學力」與「競爭力」即可(較重視社會大學&終身學習)。「大學文憑」不過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小部份,而今,高學歷沒啥大不了。教改十年,大學院校倍增,除少數名校外,大學生素質普遍低落,造成資源浪費並擴大「畢業即失業」的無奈,教育成本逐年增高,而「社會新鮮人」起薪卻不斷下降,不少學生一畢業身上即背負數十萬的助學貸款(還沒賺錢就已負債),或者乾脆選擇「延畢」來逃避現實,以致於「大學高中化,碩士學士化,博士碩士化」的怪現象在國內層出不窮。 對現有的工作要有份「熱情」才能發揮自己真正的實力與創意,否則若僅為餬口而不得不做,遲早會被淘汰,增強自身「被利用價值」&「附加價值」並創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平常就需廣結善緣並樂於助人,培養良好人際關係,即使遇到困難挫敗時,也將有貴人助咱一臂之力,然而,「自己」才是生命中最大的貴人。 倘若咱碰到人生低潮期時,千萬不要怨天尤人,也別感嘆懷才不遇或造化弄人,更不能自暴自棄,為求東山再起,務必「能屈能伸」,一切「歸零」重新開始,不要沈醉於過往的豐功偉業與榮景,唯有拋開「面子」放下身段,從頭來過,才有重生的機會。 如需二度就業時,切莫嫌待遇差﹑職位低﹑工作多﹑壓力大,咱只要把「吃苦當作吃補」,凡事別太計較,相信終有獲得賞識與肯定的一天。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窮志不短」,一時的失意或不順,請務必勇敢面對挑戰,不要畏懼退縮,唯有克服並解決難題,始能撥雲見日迎向陽光。畢竟「活著才有希望」,就算努力後的結果不如咱預期那般,也要再接再厲,毫不懈怠,愈挫愈勇,永不放棄,這樣才會有「反敗為勝」的機緣,不是嗎? 誠心祝福目前處於「有貧窮感」的城邦文友們,期盼您在未來新的一年裡(2007丁亥金豬年) 健康平安 諸事順意 財源廣進 好運連連 ﹗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