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5/07/28 17:52:12瀏覽5473|回應8|推薦28 | |
我就以唐代所開創的「近體詩」中的絕句和律詩來舉例說明: 五絕 李白【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 仄仄平平仄, 離愁似箇長, 平平仄仄平。韻 不知明鏡裏, 平平平仄仄, 何處得秋霜。 仄仄仄平平。 七絕 杜甫【絕句】 兩箇黃鸝鳴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鷺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門泊東吳萬里橋。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五律 王績【野望】 東皋薄暮望, 平平平仄仄, 徙倚欲何依。 仄仄仄平平。韻(一二句為首聯) 樹樹皆秋色, 仄仄平平仄, 山山惟落暉。 平平仄仄平。韻(三四句為頷聯)對仗 牧人驅犢返, 平平平仄仄, 獵馬帶禽歸。 仄仄仄平平。韻(五六句為頸聯)對仗 相顧無相識, 仄仄平平仄, 長歌懷采薇。 平平仄仄平。韻(七八句為末聯) 七律 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東風無力百花殘。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一二句為首聯) 春蠶到死絲方盡, 平平仄仄平平仄, 蠟炬成灰淚始乾。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三四句為頷聯)對仗 曉鏡但愁雲鬢改,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夜吟應覺月光寒。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五六句為頸聯)對仗 蓬萊此去無多路, 平平仄仄平平仄, 青鳥殷勤為探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七八句為末聯) 近體詩的作法:一般有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實際上,每句的一三五等字之平仄,是可以有彈性的,只要在不造成二四六的孤平之原則下,是被允許可平可仄的。此外,本文列舉的四首詩中之「入聲」字,例:「白」﹑「髮」﹑「不」﹑「得」﹑「雪」﹑「泊」﹑「薄」﹑「欲」﹑「色」﹑「落」﹑「犢」﹑「識」﹑「別」﹑「亦」﹑「力」﹑「百」﹑「蠟」﹑「覺」﹑「月」等字,均可視作「仄聲」來看待。 唐人不但開創了「近體詩」,同時也致力於「古體詩」和「樂府詩」的發展,因此,使唐詩得以兼容並蓄各類詩體,且能加以發揚光大。在天時﹑地利﹑人和條件下,造成唐詩的博大精深且鼎盛一時,這也讓唐詩成為唐代文學的主流代表。 (此文筆者參考並改寫自《國學常識》)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