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03 04:53:51瀏覽6057|回應18|推薦0 | |
↑十分鐘我就可以合成一張台北未來可能的慘象,如果有一天我們必須搭船去 101 大樓買包泡麵,這世界不知已變成怎麼樣?一個世紀十個世紀對大歷史來說,可能比十分鐘還要縮短幾百幾千幾萬倍。 ………………………………… 看了以台灣意志出發拍成的紀錄片 ± 2 ℃ ,有些感想。難得能以台灣豆小土地,跨地域去宏觀世界與地球,初衷可佩,對台灣在大環境氣候變遷及暖化下,嚴重警告可能變成第一波氣候難民;台灣地處環境本險惡,孤懸島嶼、頻繁地震帶、颱風必經路徑,風雨等大自然災害自古以來不曾停止,它如此脆弱與無奈接受大自然給予的考驗,大環境任何輕微的變動,氣流稍微改變行徑,都可能直接影響到台灣生存環境與未來。多災多難台灣本應該要有前瞻作為,預防任何可能變故, ± 2 ℃ 紀錄片有心盡一分力量,還是值得鼓勵。 台灣一直很孤立,歷史以來都是,可以被割讓可以被拋棄;然後政治力也被孤立,得自立自強自救,然後才能生生不息。自然、人為造成的宿命,但朝野政治人物如今還都只停留在選舉,五都首長、2012大選的勝敗,都超越今天台灣面對的危機。 但願台灣永遠不是在災難中才被世界注目,才被記得才被提起。 但± 2 ℃ 影片除了恐懼想像、無奈心情、感性訴求、道德勸說外,是否告訴我再多一些? 七十分鐘影片,除了使用大量剪輯新聞片段、外製影片及漫畫或模擬畫面,大量的感性音樂穿插加註,讓人莫名的油然感動,可惜只徒然複製、回顧本已知的許多暖化現象、訊息與災難現場,卻迴避許多台灣真正問題,我只是想:如果這影片是由環保團體主導製作,是否可呈現更多現實面,批判真正耗能產業與失衡作為;如果這影片的贊助非來自企業捐輸,是否也能就事論事點出政府不當作為,或這些贊助影片拍攝的企業的壯大,也正是全面減碳最大尷尬處。 姑不論有學者指 ± 2 ℃ 影片不夠學術,不能當作教材,只適合茶餘飯後閒聊話題;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徐光蓉就指出, ± 2 ℃ 影片裡許多的「真相」其實是錯誤的,譬如「北極冰融,海平面上升」,正確應該是「南極冰融才會造成海平面上升」,例如「台灣人口密度世界第二高」也是錯誤資訊,排在台灣前面還有摩納哥、澳門、新加坡、香港、巴林 …… 等 11 地;還有「台灣土地侵蝕率每年 2% 」數據,若依此推論 50 年後台灣就將侵蝕殆盡而消失。「台灣氣溫上升攝氏一度,降雨量增加 100% 」論調也是武斷。 專家以學術看問題,會在數據上求真確,我們未必都懂,但無法改變暖化確定會造成的傷害;環保團體追求則是要說出問題,推動政府立即有效的改善。可惜 ± 2 ℃ 影片除了恐懼、感性、無奈與道德,迴避了太多既有耗能污染問題,沒有給觀眾可以面對自己本身做起的提醒,空泛拋出的感性有餘、針對點出的癥結有限,算是影片美中的不足。 …………………………………… 除了全球氣候異常,造成 2009 年各地災害,在聖嬰、反聖嬰現象下,人類最急迫可化解的,台灣可以盡什麼世界公民責任 ? 我會更想知道,當我多走一千步路,除了自己的健康有益,還可以減少多少能源耗損,能為減碳盡多少心力? 影片沒告訴我,當享用一份美味的美國牛排,喝著歐洲進口的礦泉水,這中間產生多少的碳量?食用當地當季新鮮食材,要計算食物的碳里程,也是個人減碳基本。 我也想知道除了資源回收,物盡其用再製造再利用,已非最高境界,繼續延長現有物資利用時間、二手循環使用不廢棄,比回收更棒。洽當的物盡其用就是節省,台灣沒有地大物博,沒有資源可供揮霍。 我想了解還有什樣綠色能源可讓庶民皆可利用?我可以怎樣省水節電,每耗一度水電會給台灣帶來多少的環境壓力。個人怎樣改變生活,為台灣為大地盡一分力氣。 我原以為影片可以告訴台灣住民,台灣有哪些產業產碳最高,哪些企業必須改善現狀,一年 365 天,一天 24 小時必須不停耗水耗電的產業,要在這波環保下改變。 我以為會一五一十攤開問題給政府,讓政府正視氣候異常問題,讓政府在減碳問題上有改善的時間壓力,全面實施有效預防措施。而不是只在影片最後,請觀眾一人一信給總統,救救台灣、救救人民、救救子孫,是要一人一信去點出影片迴避的問題嗎? ………………………………….. 日前元宵夜,帶著攝影班去了平溪十分拍攝天燈,心裡也是五味雜陳與矛盾,一個美好的文化節日與環境污染的衝突。才要進入平溪,已看見山頭四處樹梢掛滿一個個天燈殘骸,小溪河床農家屋頂也都遍布,我想到小時候每年冬天大陸共產黨空飄來的宣傳單,彩色紙片一夜飄落鄉野四處,只是天燈唐突又大又明顯,現在台北縣政府計畫向販售業者徵收天燈的環保清潔費,以價制量?到頭來還不是放天燈的消費者吸收,但無可厚非 …… 污染者付費。 天燈材質是油紙與竹框,都是可腐朽於大自然材料,掛在山林可能有礙觀瞻,大量的用紙也是砍伐樹木而來,熱能需要的煤油燃燒還是要耗能,當然比起汽車數量汽油銷耗、產生的廢氣污染,天燈只是小巫見大巫了。北天燈、南蜂炮在地文化當然得延續,其實台南鹽水的元宵蜂炮製造的汙染,更甚平溪天燈百倍不止,多年前曾經幾次去拍攝蜂炮,刺激震撼不在話下,但讓人窒息的氛圍與空氣,就有些為難起來,每按一次快門就心裡掙扎一次。 兩難,在文化傳承與環境衝突間,很難求得平衡,如同經濟發展與產業的汙染,也是無法完全被割離拋棄,人類物質需求與自然還是對立,共伴的悲喜得失都會一直存在。 相信人類智慧終會在科技進步與地球生存間,取得一定折衝戮力去消彌未來傷害。天燈施放要在定時定地定量,在有效管控下繼續本土節慶,蜂炮不再是無止盡精采慫恿下增量,所有污染都要在環境忍受範圍內實施。如同活絡經濟不可能完全禁止奢華無實的消費,要經濟發展不可能完全封殺所有衍生產碳的行業。這些都要政策去平衡,需要政治人物少些私利私想,胸懷放在蒼生上。 一個元宵節到處有燈節展示與活動,一窩蜂只搶兩星期皮表熱鬧,從沒有一個政府機關深思這些耗材既無法回收,那是否要考慮如何可以延長利用,每個縣市燈節主燈既大又壯觀,為何不能變成永久都市裝置景觀?分散到各公園永遠展示,或是變成一個主題公園,而非燈節一過即拆卸變成一堆垃圾。延長物資使用,把應景主燈設計成可長可久的「藝術品」,至少也能減少一些人類污染罪過。 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再考驗開始,或許你我生存最基本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已達到個人需求時,必須懂得要開始回餽環境、自然與土地。問題是 …… 人類往往並不知足。 也是兩難,夜深人靜耗費電能,不知又產生多少碳量,也只能寫下個人這些無解的矛盾。 .......................................................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