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8月28日 星期二
( 照片拍攝於尼泊爾旅途中的飯店大廳 )
※
有一天小女的國文課,老師帶來《百喻經》要同學分組進行討論報告,老師說各組派代表來翻,翻到那一頁就讀那一頁。寓言故事的有趣就在於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解讀。
我們都讀過聖賢書句,也知道是非善惡,但有時候還會迷失在現前的狀況中而不能明白,就像奴守門喻故事的情節一樣,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眼光被急著尋求解答的習慣心態牽制著,以致於行非所願。所以我謹勉自己不忘最初的心願。心願是一面鏡子,時時得把自己的心願拿出來看一看、照一照,有關做事、有關應對是否太急、是否太過、是否旁生枝節。
※
「奴守門喻」: 出自《百喻經》原名為《百字譬喻經》
原文:
「譬如有人將欲遠行。敕其奴言。爾好守門并看驢索。其主行後。時鄰里家有作樂者。此奴欲聽不能自安。尋以索繫門置於驢上。負至戲處聽其作樂。奴去之後。舍中財物賊盡持去。大家行還問其奴言。財寶所在。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門驢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大家復言。留爾守門正為財物。財物既失用於門為。生死愚人為愛奴僕亦復如是。
如來教誡,常護根門,莫著六塵,守無明驢,著於愛索。
而諸比丘,不奉佛教,貪求利養,詐現清白。
靜處而坐,心意流馳,貪著五欲,為聲香味之所惑亂,無明覆心,愛索纏縛。
正念、覺意、道品、財寶,悉皆散失」(奴守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