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問北京當局
2010/01/19 01:05:21瀏覽2566|回應11|推薦14

2010111

 

為劉曉波案提出三問

──嚴正呼籲北京當局釋放劉曉波先生

 

 

劉曉波先生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消息傳出,在華人世界以及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反應。對這件事,我們有著莫大的關心。

 

我們嚴正呼籲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在劉曉波先生提出上訴後,尊重事實、法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儘速予以無罪釋放。

 

    我們鄭重提出三個問題,就教於初審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及中國的知識份子社群:

 

第一,請問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賈審判長連春、代理審判員鄭文偉、翟長璽:判決書所列出劉曉波的所有「罪行」,皆不外發表言論、撰寫文章、起草《零八憲章》;從這個言論層次,各位如何推論到動機與效果的層次,認為他「誹謗並煽動他人推翻」國家政權?純粹在言論層次的表達,何以必須重刑懲罰?

 

第二,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當局:中國公民是否有權利對政治社會的體制發表不同構想?是否有權利對於執政者的施政方針提出批評?而人大代表又是否有職責認真聽取、斟酌、考慮每一位公民的這些批評?

 

第三,請問中國的廣大知識份子群體:言論是知識份子表達思想與人格的職業工具,能容他人恣意剝奪嗎?對自己國家與社會的發展方向提出不同意見,不更是知識份子的責任所在嗎?我們不一定贊同劉曉波的具體意見,但認為他的言論權利必須獲得保障,您同意嗎?

 

在此,我們對一審的判決結果表達遺憾與抗議,並重申請北京當局儘速釋放劉曉波先生的呼籲。

 

 

錢永祥(台灣,學者,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陳宜中(台灣,學者,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謝世民(台灣,學者,中正大學哲學系)

廖元豪(台灣,學者,政治大學法律學系)

楊偉中(台灣,新聞工作者)

王增勇(台灣,學者,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

魏玓(台灣,學者,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馮建三(台灣,學者,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李尚仁(台灣,學者,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朱偉誠(台灣,學者,台灣大學外文系)

丘延亮(台灣,學者,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柯裕棻(台灣,學者,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張培倫(台灣,學者,佛光大學哲學系)

梁文道(香港,作家)

周保松(香港,學者,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

吳介民(台灣,學者,清華大學社會所)

顧爾德(台灣,專欄作家)

朱天心(台灣,作家)

朱天文(台灣,作家)

唐諾(台灣,作家)

侯孝賢(台灣,導演)

陳芳明(台灣,學者,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蕭高彥(台灣,學者,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劉紀蕙(台灣,學者,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王智明(台灣,學者,中央研究院歐美所)

葉浩(台灣,學者,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朱元鴻(台灣,學者,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孫善豪(台灣,學者,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駱武昌(台灣,學者,文化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沈松僑(台灣,學者,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潘光哲(台灣,學者,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黃德北(台灣,學者,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張世雄(台灣,學者,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郭力昕(台灣,學者,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林淑芬(台灣,學者,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黃長玲(台灣,學者,台灣大學政治學系

方念萱(台灣,學者,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藍佩嘉(台灣,學者,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顏厥安(台灣,學者,台灣大學法律學系

紀大偉(台灣,學者,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外文系)

李丁讚(台灣,學者,清華大學社會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kage1938&aid=369997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不信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就事論事
2010/01/19 07:48
讀書人,文人,學者們,可愛之處在於他們比較重熱情,理想. 永遠有不變的夢! 執政或統治者不討人喜歡的是: 永遠那付臭臉, 你叫他笑也只能牽動一下臉皮,讓人分辨不出是哭還是笑! 我們回想兩蔣時期, 很多類似的事件不也是用相同的方式處理的? 大陸的當權人士, 正忙於搞建設,搞經濟; 大概沒有空理會您們嚴正的忠告, 因為他們全副精力都放在他們想做的事, 他們在乎的是目前的成績單, 人權,公理,正義,對普通人民來說, 不正是自古已來"帝力與我何有哉?"的議題嗎? 我認為假以時日, 大陸會向您們鼓吹的方向走. 不幸的是: 最近的將來可能辦不到了, 這由台灣二十年的轉變可作借鏡.  六四事件前後幾個月, 我正在沙烏地阿拉伯做事, 當時的激動是永生難忘的, 覺得中華民族終於醒覺了, 認為台灣的反應冷血而可恥! 柴玲面臨坦克車向世人的呼喚仍讓我刻骨銘心的記著! 民族國家社會的轉變要時間, 要持續的推動! 我支持你們的呼籲, 但是要指出: 目前不會有結果的. 我始終認為民族,國家,土地是永久的,政權是一時的. 關於大陸辦理奧運, 我覺得沒有反對的理由. 他們當然辦得起, 日本,韓國辦奧運時, 財經的狀況還沒有今日的大陸強呢! 我們不是也竭力爭取舉辦世界性的運動會嗎?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