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0-1台灣美術與文化課程-暗戀桃花源介紹
2011/10/27 09:08:47瀏覽1709|回應0|推薦7

暗戀桃花源簡介

暗戀桃花源,由賴聲川編導,為台灣劇場重要劇作。
1986
年於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首演,1991 年、1999年、2006年三度重新推出舞台,1992年曾改編為電影版本演出。全劇共分十四幕,由「暗戀」與「桃花源」兩個悲喜劇於舞台碰撞、並置,而形成新的戲劇張力。

2006年與明華園戲劇團合作,桃花源部分改由歌仔戲演出。當年度,賴聲川並編導中國大陸版本,並由中國大陸演員擔綱,於北京、上海演出。
2007
年更與香港話劇團合作,推出三地聯演版和香港版。

暗戀桃花源被譽為與老舍《茶館》、曹禺《雷雨》並列百年華文戲劇經典作品。[1]

《暗戀桃花源》是表演工作坊的保留劇目。

編劇

表演工作坊擺脫一般導演、編劇、演員並列分工的形式,採取導演、演員集體即興創作的編劇模式。暗戀桃花源一劇劇本原由賴聲川與 1986 年參與首演的李立群、金士傑、顧寶明、劉靜敏、金士會、管管、陳玉慧、游安順等人共同創作。結合悲劇與喜劇產生「古今交錯,又悲又喜」的戲劇效果。賴聲川質疑傳統所謂悲、喜劇分立的模式,認為悲、喜劇本是一體兩面,互動而消長,因而編成這樣的作品。

2006年演出時,由孫富叡改編「桃花源」劇本,改採歌仔戲形式。

劇情大要

「暗戀」與「桃花源」兩劇演出檔期相鄰,因為劇場管理人員的疏忽,使得兩個劇團為搶排練場地,爭執不休。兩劇的導演、演員,在彼此的劇幕中穿梭干擾,仍無法解決場地撞期的問題。最後兩個劇團妥協,舞台分半,各自排練。兩劇演員卻在台上,相互錯接台詞,兩劇莫名連接,彼此干擾卻又微妙共鳴。最後,「暗戀」一劇導演讓出場地,由「桃花源」先行排完。劇場管理員突然現身,要關閉場地,經現場人員陳情,管理員通融十分鐘,「暗戀」一劇方才排演完成。

「暗戀」一劇,描述中國東北青年江濱柳與雲南女子雲之凡於上海相戀。抗戰後,雲之凡預備返回昆明過年,行前,兩人相約於黃浦江外灘公園見面。經此一別,兩人卻因國共內戰中斷音訊,各自輾轉逃至台灣,卻闊別五十餘年,不曾相遇。江濱柳垂暮之年,身患絕症,偶然得到雲之凡早已來台消息,決定登報尋人。等待期間,江 濱柳向來台後結髮的妻子交代身後之事,獨自陷入舊日戀愛的回憶中。數日之後,雲之凡登門,卻早已各自婚嫁,兩人相對,不勝唏噓。

「桃花源」一劇,敘述老陶、春花貧賤夫妻失和,春花與袁老闆外遇。老陶失望之餘,決定離家捕魚,以圖出路,偶然誤入桃花源中。竟遇一對白衣男女,與袁老闆、春花全然相肖。老陶於桃花源中住下,卻不住思念春花,決意返家偕其同來。返回武陵後,春花與袁老闆早育有一子,生計艱難,相互怨懟。面對老陶出現,驚恐不已,亦不願隨其同去,老陶無奈,獨自又行離去。

劇中另有一神秘女子,不斷尋找一名為劉子驥的男子,不斷舞台之間穿梭、探詢、吶喊。

檔案來源:維基百科

各界評價

  賴聲川的戲,往往不是打內容裡面直接訴諸觀眾的感動。而總是在一場精彩、機智的辯證過程中,誘人無法抗拒的一步一步走進他的世界,終至完全投降。

—— 朱天文"一個舞臺兩齣戲 ",中國時報, 3/10/86


   舞臺劇《暗戀桃花源》頗受重視,藝術館成天接到觀眾電話詢問賣票情況,使得藝術館單位不堪其擾,根本無法工作,索性裝了個電話錄音,把導演賴聲川老婆丁乃竺 電腦公司的電話號碼告知,轉路問詢。這下子,丁乃竺的電腦公司變成電信局,昨天一天共接五百通電話,所有工作停頓無法進行。他們在商量︰再裝個電話錄音, 只是不知道該把電話號碼轉到何方。

—— 景小佩,民生報, 3/5/86

  《暗》劇演員金士傑,前天接到教育召集令,立刻向【表演工作坊】表明,可能無法參加演出,使得工作人員急如熱鍋上螞蟻,後經工作人員與文工會主任宋楚瑜聯繫,宋楚瑜答應代金士傑辦理暫緩征召,昨天得以順利演出。

——" 暗戀桃花源差點開天窗 " ,聯合報, 3/9/86

  《暗》劇既有實驗劇的用心和創意,又有通俗劇的娛樂效果。單就故事情節來看,這戲基本上不過是普普通通的懷舊病加男女三角關係的混合體。可是,別具一格的編劇和導演,加上一等一的演技,卻使這麼一個通俗故事變成生動、嚴謹、有趣又有意義的戲。 ……
詮釋這戲也不是非把視界弄狹窄、非把著眼點硬按在當代史上的臺灣與大陸不可。「暗戀」與「桃花源」一古一今,未嘗不是在訴說一個古今皆然的矛盾心理。古今人人求桃花源,只是有人身在其中,偏到他處尋。這麼詮釋的話,不只「桃花源」,根本整齣《暗戀桃花源》就是寓言劇。

—— 劉光極, " 兩處桃花源 ? 一樣錯戀 " ,當代創刊號

  【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繼《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之後,再度造成轟動,連續十六場均為滿座,十八日至二十日的加演,出現高達兩千元一張的黃牛票,是此間舞臺劇前所未見的。
——"
暗戀桃花源連連滿場,黃牛票賣到一張兩千 " ,中國時報, 3/19/86tan Lai that won several prizes

檔案來源:表演工作坊

關於此劇

桃花源中的暗戀 王之樵

  在記憶中有那一齣劇,曾令你又哭過又笑過呢?這一秒是悲劇,下一刻

是乖誕的喜劇,不斷在悲喜中轉換;看到哀傷處令你泫然欲泣,看到荒謬突

梯處又令你捧腹不已,冷熱交織,百味錯綜?

  表演工作坊在一九八六年成功推出融悲劇、喜劇為一爐的實驗性作品

「暗戀桃花源」,透過劇情的變化交錯,以高幅跌宕的戲劇張力,導致台

上演員與台下的觀眾構成互動。許多當時觀看過此劇者稱之為一次「通電」

的經驗,而深深融入劇中悲、喜交集者,則表示經歷了一場情感上的「三

溫暖」。

  正如藝評家劉光能所說:「暗戀桃花源既有實驗劇的用心和創意,又有

通俗劇的娛樂效果。單就故事情節來看,這戲基本上不過是普普通通的懷舊

病加男女三角關係的混合體。可是,別具一格的編劇和導演,加上一等一的

演技,卻使這麼一個通俗故事變成生動、嚴謹、有趣又有意義的戲了。」

  創造這齣悲喜交集的幕後人物是誰呢? —— 賴聲川 ——

  一九八三年取得柏克萊戲劇博士的賴聲川,受國立藝術學院之邀,舉家

返台。一九八四年成立了「表演工作坊」,集結國內劇場菁英,推出一系列

叫好又叫座的舞台作品。在近十年來風起雲湧的劇場發展中,「表演工作坊」

成為劇場運動中的核心團體。

  在創作上,表演工作坊摒除傳統「劇作家編劇,導演排戲,演員演戲」

的模式;改採了導演構築劇情梗架,導引演員相互之間的思維激盪,彼此撞

擊,即興創作,進而提煉出演員生命中精粹的經驗,以十足的戲劇原創力,

豐富作品內涵。集體即興創作,在導演的帶領下,成為具自編、自導、自演

能力的「表演藝術家」。

  五年前,「暗」劇的演出人,包括李立群、金士傑、顧寶明、劉靜敏、管

管、陳玉慧、游安順等,聚集在賴聲川與丁乃竺陽明山的家裡。

  「這些人一進門,總是很有默契地分頭淘米、洗菜、做飯,嘻嘻哈哈飽

食一頓以後,各自捧著心愛的飲料,或茶或酒或咖啡,十分閒適地瞎聊一陣。

看似無所事事,其實一件開心又嚴肅的工作緊跟著就進行了 —— 集體即興

創作 …… 」,這幅影像烙在他們的友人宋雅姿腦海中,是一個非常「家庭化」

的劇團。

  就是這幾位集一時之選的演員,以他們深厚的戲劇訓練或人生歷練;在

「暗戀」與「桃花源」的架構下,即興創作,賦予此劇悲喜交集的血肉。

  「暗戀」所描述的是在五年代抗戰勝利到九年代之間橫跨四十多

年的舊情;「桃花源」故事則發生在遙遠的「晉太原中」。透過巧營妙構的

手法,將兩齣原本各自獨立的戲,因劇場管理員錯將排練場,同時租給兩個

劇團,導致「暗戀」與「桃花源」搶排造成台上人物的錯綜糾葛,進而產生

了古今交錯、又悲又喜的戲劇效果。

  「暗戀」的主劇情,是一對亂世愛侶江濱柳與雲之凡,在大時代的洪流

下離散,九死一生逃難到台灣,各自婚嫁,江濱柳雖有一俗世中美滿的婚姻,

但一直魂牽夢繫這一段絕美的愛情。「雲之凡」的形影,成了江濱柳凡夫俗

子生涯中的「桃花源」境地,直到病臥床榻,江濱柳在餘生殘影中,仍奮力

尋找捕捉「雲之凡」。

  「桃花源」則以漁夫老陶(桃)、春花(花)夫婦,與袁(源)老闆之間

錯綜的三角關係為經緯,劇中老陶厭棄「窮山惡水、潑婦刁民,鳥不語、花不

香、魚兒不上網」的武陵,加上自己無能綠巾壓頂,瀕於崩潰,只好獨自出

走而誤入桃花源。於此世外仙境巧遇一對白衣夫婦(兩人與武陵春花,袁老

闆容貌一模一樣),三人在桃花源過著純真、夢幻般的和諧生活。老闆難忘

春花,再返武陵,卻發現春花與袁老闆已育有一子,卻因生計艱困而成怨

偶。「桃」劇正是以此荒謬突梯的動作對白,帶動戲劇高潮。

  「悲劇」與「喜劇」結合,是大膽而不容易的嘗試。

  表演工作坊的核心成員李立群,以敏銳的人生觀察,對「悲與喜」做了

如下的註解:「快樂是痛苦的縮小,痛苦是快樂的延長」。他說:「以酒為

例,酒帶來一時快樂,長久耽溺則會導致酒精中毒。不就證明了『痛苦是

快樂的延長』嗎?」

  導演賴聲川對戲劇中所謂「悲劇」與「喜劇」分類有所質疑。多方研究

古今中外偉大的悲劇、喜劇作品,如希臘悲劇、莎士比亞.莫里哀的戲劇,

日本能劇等,發現「悲與喜」都是一體的兩面,互動消長。

  所以為求戲劇上的突破,賴聲川以非凡的編導功力,嘗試冶「悲」與

「喜」於一爐。以時裝悲劇的「暗戀」與古裝喜劇「桃花源」,藉由二劇團

同台搶排練,造成「快樂與痛苦的迎面相撞」,而激發出懾人的戲劇能量。

  「暗戀桃花源」此次應觀眾不斷的要求而重新推出。演員包括李立群、

金士傑、丁乃箏、顧寶明、林麗卿、陳立美、丁仲、劉亮佐、李偉惠等。

  「雲之凡」一角則由金馬獎影后林青霞,與蕭艾分別擔綱。

  近十年來,表演工作坊靈魂人物賴聲川以個人醇厚的戲劇學養,成功的

將劇場藝術與大眾文化結合,現在,他更要做大膽的嘗試,將「暗戀桃花源」

推向大銀幕。而一向慣演商業電影的林青霞,做了個人重大突破,由大銀幕

來到這集體即興創作的團體,直接面對舞台的挑戰。

檔案來源:表演工作坊

《暗戀桃花源》

不論是戲劇還是電影,在上映(演)後,叫好又叫座的實屬少數,而暗戀桃花源一劇演出後獲得熱烈的掌聲與討論,甚至還推出了電影版本,並贏得了許多國際大蔣,究竟暗戀桃花源這齣戲有什麼的魅力如此吸引人?我雖然好奇,但無力探究,想要完全瞭解這齣劇中劇的表達的完整意念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不說別的,光劇中老陶 從桃花源返鄉後,發現人事全非後離去那一段扣人心弦的吶喊「嘿嘿嘿呦」,這又與前頭他前往桃花源時不同,此時充滿不甘、軟弱或許還帶著一絲憤怒與感慨,隨後他很瀟灑的離去,去尋找桃花源。這是我認為整齣戲最動人的三個畫面之一,而老陶這是最精彩也是最短的,幾聲吶喊就能達成如此效果,令人折服。

老陶離去的這個畫面為什麼感人?這可能要從整齣戲去看,並去發現之間的關係了。一般來說,很多習慣稱呼這齣戲是悲喜交雜,這裡說的悲喜交雜是指「暗戀」悲劇;「桃花源」喜劇,但桃花源真的是喜劇?後世多推定陶淵明作此記意在舒發心情與暗諷人世,這也是許多文人都常做的事。人,本能地就會去尋求美好的事物, 當生活中困頓不如意時自然會找尋精神的慰藉,桃花源即是一例。我只能說劇中的桃花源雖然逗趣、好笑,但其實很沉重,偽裝成喜劇的悲劇,我喜歡這麼稱呼。而暗戀呢?他本身是很陳重的題材,但確加入了許多好笑的情節,淡化了那份太沉重的悲傷,導演這角色安排的實在非常巧妙,他某種程度上調合了悲慘的氣氛,不至 於讓整齣戲太過於悲傷,其實仔細去思考,這是偽裝成悲劇的喜劇,我們看不到所謂的大時代的壓力,只能從角色的表現上去揣摩,周圍那略帶戲謔的角色(導演、護士,甚至後來干擾他們排戲的老陶、袁老闆)都沖淡了整齣戲於悲傷上的質感。

之前提到三個動人的畫面,其中第二個便在暗戀之中,當江濱柳睡著,江媽媽接電話時,舞台就此一分為二,左邊是現實而右邊是回憶,江濱柳則是一度站在舞台中央不左不右,但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去追尋早已不存在的回憶,但現實是那麼的清楚存在著,那不像桃花源中的老陶暫時看不到也摸不著現實,而是一種現實與回憶的拔河,力道之大讓初見此景的我就此落淚。舞台左側,江媽媽的演出,曾經面臨生死之別之人應該多少能體會;而右側,如果心中仍存有美麗夢想的人應該多體會。

再來,是神秘女子的出現,桃花源記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最後有這麼一段「南陽劉子驥,高 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暗戀桃花源整齣戲是一種相互對稱的存在著,同一個主題下悲與喜互相衝突,但神秘女子的存在是一個變數,但也可以說她一個角色對稱了整齣戲,老陶要找桃花 源、江濱柳要找雲之凡,而神秘女子則是要找劉子驥,本來是尋找的角色換成被尋找,感覺有點諷刺與有趣,而恰好在尋找這個動作上,神秘女子與前二者有種呼救。神秘女子的出現是不是必要?我想這問題包括我自己都曾疑惑,但後來發現神秘女子的存在其實有她的意義存在,劉子驥死後桃花源無人問津,也就代表世人對 理想、夢想的追尋失去了勇氣與興趣,甘願小頭銳面的汲汲營營於生活也不願放開心胸去追尋,這是原作中對現世最猛烈的攻擊,其中如果細細去品味,也可以看到一絲悲涼的氣氛。就我以為,神秘女子的存在意義就是「找回夢想的熱情」,這恐怕也是導演的一個希望與寄託,最後一幕是這名神秘女子獨坐舞台中央,袁老闆安 撫著暗戀的導演離去、劇場管理員正在趕人離開,而她,就這麼坐在舞台中央,手裡拿著疊紙錢狀似思索著某些事物,然後就這麼把紙錢往天空一撒,而後脫下那身白衣與假髮(這是我認為第三個動人的畫面),這其中應該也有其象徵意義存在,撒紙錢有弔祭的意味存在;脫下衣服與假髮則有解脫、超脫的意味,合起來還真的 是滿棒的結尾,弔祭回憶後於其中解脫,人再怎麼回憶大多還是會到現實(沒有瘋掉),抱著回憶哭泣的人是無法看清楚未來的,此時應該毅然地脫下那層殼子去邁向後來的人生。這地方也可以解讀成對劇場的期待,當時劇場的背景之糟是現在的人無法想像的,表坊許多演出道具都是演員們自己搬的、許多表演都是可以隨地即 時演出的(因為環境不許可,只好彈性改變自己的表演方式),許多劇場工作者都在拚一口氣尋找理想,現實中與舞台上無論多麼不如意都咬著牙撐了過去,而那些好的與不好回憶不應該成為羈押,而是成為尋求另一個夢想的助力。在賴聲川許多年後的一些訪談中,就可以輕易的發現這點,他對台灣的劇場有很深厚的感情與期 待存在。

這齣戲其實也存在著許多相對或類似的元素,首先我想大家很容易發現,暗戀與桃花源都是三角戀,而江濱柳與春花其實是兩個女人(男人)都愛,但最後都是目前與自己一起生活的人在一起。江濱柳的痴情相對於春花的浪蕩暗戀導演的沉穩悲傷相對於桃花源老闆的急躁火爆(以領導人物的比對)。兩方工作人員也剛好成對比, 一方表現的是沉穩老練而另一方則是笑料百出,其中順子是最亮眼的丑角,而暗戀中勉強稱的上丑角的就只有導演及江媽媽。我相信還有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小地方是我沒有發現的,感覺這整齣戲還有著許多永遠挖不完的寶藏,等著人去一丁一點挖出來 ……

我覺得,暗戀桃花源還隱藏著一些對現世社會的反映,所謂的外遇也是兩者具備的,只差別於春花是身心皆出軌,而江濱柳是精神出軌,一樣深愛著出軌的妻子(丈夫),但老陶與江媽媽有著完全不同的結果,老陶最後離開了曾經的家尋找已經失去的桃花源後沒了下聞,而江媽媽則是抱著痛哭的丈夫並安撫他的情緒。被背叛之 人或許不好過,但被叛的人心裡何嘗好過?再來便是台灣劇場的一個嘲諷,讓兩個劇團同時排戲是很荒謬的事,但在劇中確實發生了,當時台灣的劇場環境之糟糕是事實,而以戲謔的方式挑出來講,也透露著很深層的無奈,尤其是管理員趕人那一幕,某種程度上也控訴了整體環境對表演者的漠視與不關心,演出前受盡干擾與無 窮的意外狀況頻傳,再再考驗著表演者的意志,劇中暗戀與桃花源這兩個劇團後來的正式表演是否成功已經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在於表現演出前的辛酸血淚,演員們抗議導演連「門」都不給、背景繪製人員因為傳達失誤而畫錯了背景、道具要開演了還沒送到、時間到了還沒排完被趕、付了租金場地卻被一分為二,就是這些孕 育了目前台灣的劇場表演 ……

或許,他們只是如實表現一個劇團生存的不如意與辛苦,但也同時是對整體環境的控訴與憂心。

檔案來源:表演工作坊

都是「時間」開的玩笑我看《暗戀桃花源》   

by CCMBlog_pub

在思暗戀廿三年《暗戀桃花源》於一九八六年在台北首演,其後數度重演,再到香港、北京、上海等多個內地城市,被冠為「最精彩的華語劇場」,也許有人同意有人不,然而這個 作品由最初的舞台劇到電影版本,由台北表演工作坊加上香港話劇團再加上中國國家話劇院,由當日的林青霞到袁泉,再到今次演出的何炅、田樂樂,甚至近乎湖南衛視式的喜鬧劇演出 ...... 顯然,廿三年來,從表現手法、語言、選角、舞台、燈光設計等各方面製作上的考量,《暗戀桃花源》已不斷推陳出新甚至因應市場的需要作了不少的調適,對於「不斷在變」的《暗戀桃花源》,也許有人喜歡有人不,但當中的調適顯然對於「締造票房不敗奇跡」起了不少作用,也讓更多地方 更多觀眾,有機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咀嚼這個經得起時間歷練的劇作。

澳門的桃花源

終於來到澳門的《暗戀桃花源》,加入了路環、賭場、慶祝澳門回歸十周年等的相關對白,著意與觀眾拉近距離的意圖十分明顯,而非常貼近電視台綜藝節目式的「桃花源」版本,亦搏得不少觀眾的歡心。近乎即興式的胡鬧演繹,對於不少蹲在公仔箱裡前長大的觀眾自然並不陌生,然而一心慕兩地專業演員之名而來的劇場常 客也許發現期望頗有落差,「桃花源」演員的節奏、肢體動作以及彼此之間的默契未及預期,劇中老陶、春花、袁老闆在家中鬧作一團,熱鬧有餘,節奏感卻稍嫌不足,而老陶撐船至上游,由活動式的布景配合老陶的肢體擺動,交代上游越見急流洶湧之勢,演員的動作亦欠俐落流暢,較諸年前在香港上演的「香港話劇團」版 本,長期駐團演出的班底似乎在基本技巧的純熟度來說比較佔優。

相信不少重看《暗戀桃花源》的觀眾對不同版本各有喜惡,惟堅持一看再看的原因,也就在於對劇本的鍾愛,考慮到篇幅,本文也就此集中在劇本上的討論。

都是時間開的玩笑

《暗戀桃花源》的演員約十來個,演出主要集中在五位主要演員身上,卻在一個舞台多在場景,展現了超越時空的人物關係及錯綜複雜的情感;如果將演出拆為《暗戀》與《桃花源》兩部份,前者寫戰後於上海一別四十年的戀人重逢,後者說的卻是老陶發現桃花源的前因後果。兩者似是風馬牛不相及,而將眾演員的角色及情緒 瞬間轉移變得合情合理有條不紊的,就是一個簡單的情節設定:場地管理員的編排失誤,兩個劇團一個地方同時綵排,每個角色跳脫的情感表達都貫穿在一條主軸中,而戲內戲外,「時間」都成了一種重要而微妙的元素,就如舞台上掛著的一個大鐘,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多年的分別讓一對青年的戀人成了各有家室的老人,老陶在桃花源短暫的快樂時光卻叫春花與袁老闆經盡了相處的磨難,只一天的時間重疊又釀成兩個團體多個角色在台上大混戰……每一種落了空的期盼都因為時間而成為放大了的悲哀,然而最折磨人的,也許是各人走在時間軌跡上不同的步調與方向。

失落的過去

1948 年戰後的上海,雲之凡喜孜孜憧憬著未來的新一頁,江濱柳卻為剛成為歷史的一頁而獨自神傷,二人在生命中短短的一刻相遇相愛,共同經歷了大時代的轉變,卻各自在台灣開展了新的人生,活在同一天空下偏偏無法相遇。埋在心底多年的思念迫得卧病在床的江濱柳也顧不得妻子,面對著久別四十年的雲之凡,千言萬 語掛到咀邊,還是化成了一個直接的問題:「 ...... 這些年,你想過我嗎?」雲之凡以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所作的回應《暗戀》的「悲」,也許不在於兩人明明接近卻又無緣相見,縱或二人幾乎同期踏上台灣的土地,心路歷程卻實早已分道揚鑣,江太太說「他就是不跟我的朋友講話」 ....... 一對分別的戀人, 一個向前走,一個往後看,就為著兩個人生命中一小段時間的重疊,四十年來截然不同的生活,不一樣的人生,就此不言而喻。


理 所當然的「忘不了」是江濱柳的悲,而《暗戀》導演卻為著對老上海的執著,堅持在沒有記憶的演員中間勾勒出歷史的輪廓,為一朵旁人已無法理解的「白色山茶花」而乾著急;對過去戀戀不捨的這兩個人,既與「當下」無法溝通,時間不停留,身邊的人繼續往前走,留在漸被遺忘的歷中,錐心刺骨的寂寞,也許就是更深的 悲哀。

失落的將來

儘管不 少人都以一悲一喜來形容《暗戀》與《桃花源》,事實上《桃花源》只「鬧」不「喜」。潦倒漁夫老陶眼見妻子春花與袁老闆暗結私情,明知二人期望葬身急流,卻依然按他們的意思往上游去打魚,意外發現《桃花源》,待得優哉悠哉的他卻還是惦記著家裡的春花,竟甘心連袁老闆也一併接受,希望與他們分享眼前仙 境。

老陶的幸福,本在於「善忘」忘記妻子的背叛,二人對自己的傷害,在沒有時間沒有歷史的桃花源,與貌似春花袁老闆的兩個人和諧共處,春花與袁老闆的生活縱 已是千瘡百孔,他們卻沒有「膽量」接受老陶接近匪夷所思的善意與世外桃源擦身而過而不自知,春花與袁老闆固然不幸,本已遺世獨立怡然自得的老陶,卻因為 對春花的依戀而讓自己的愛與期盼徹底的落空,黯然悵惘,豈不也是另一種痛徹心扉的悲哀。

時間的距離

兩個人最遠的距離原來不在於地點上的差距如何對待我們的歷史,我們對將來的共同期盼 …… 在不覺間精密地改變了人生的方向,直至時間把距離越拉越遠,我們才知道大家走了那麼遠,才驚覺「都不能回 去了」。江濱柳、雲之凡、老陶、春花、老導演,也許與當日的愛人、家鄉、理想早已道別,但要發現這事實,可能都得用上好些年。

素願未遂 …… 暗戀桃花源

悲喜交錯的舞台上埋藏著一重又一重的失落,難道《暗戀桃花源》是為了讓觀眾知道「往事不堪回首」?整個演出中一直找尋「劉子驥」的女子 …… 既不屬於《暗 戀》,也不屬《桃花源》,不知何那裡來,也不知會找到什麼時間,她的出現似乎只為了「找尋」有趣的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倒載有她的「劉子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劉子驥為了尋找桃花源而終身追尋,直至病終未有所獲,「後遂無問津者」自不難理解,然而不明來歷的女子卻沒間斷地追尋著她的「劉子驥」,至《暗戀》與《桃花源》都曲終人散,她仍固執地望著布幕上的桃花源 …… 相信這不單是女子的偏執,也是編劇的堅持。

《暗戀桃花源》記下了一段段超越時空的尋尋覓覓,裹上了喜劇的糖衣,再架了一個虛構的舞台,換得來當下的笑聲,然而又是實實在在的不好笑 …… 要發現這事實,可能我們都得用上好些年。

資料來源:藝文寫作及演藝評論技巧工作坊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g8811&aid=5782204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3 18:51 【udn】 比價後更省錢!表演 我們 李立群 工作坊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