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4 09:10:32瀏覽237|回應1|推薦17 | |
這次課堂介紹的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兩個藝術家—可樂王和吳天章,他們都帶著台灣的本土及特色來發揮做為創作元素。 可樂王作品給我們最直接的印象是娃娃般的人形,無論是一人或是一群人,他們的氛圍充滿了懷舊的調子與一絲孤寂感,這王國不屬於當代,也不屬於過去,是來自溫暖記憶在冰冷的現實生活裡發酵幻化的輕煙,王國的孤絕感如同台灣這個島嶼,往外看經常是找不到盟友,向內看,是自得其樂的創意發想,孤絕這回事常與創意共生,可樂王曾說「童年的匱乏與缺憾,是前進最大的動力。」匱乏,是一股永遠注入不滿的渴望。 70-90年代是台灣社會走過禁嚴與解嚴的關鍵年代,那個家庭即工廠的代工產業,帶動起90年代整個經濟的狂飆。 可樂王來到解嚴後的時代,他才能具體地體認到制度、政策的禁錮是禁錮不了心靈空間,這股活躍的想像基因遇上了解嚴後的百花齊放。真正的王國精神逐漸浮現,「在圖文書被當笑話書的年代,他挑戰圖文創作。性格裡潛著勇於與眾不同、帶頭衝鋒的能量」[1],看似可愛、純真的人形,有著與眾不同甚至內省的精神。 他的作品的人物總是有著大大眼睛,一樣的臉龐,相似的穿著,而那畫作的筆觸是趨近於平塗,一如印刷品般平整,也似國小生使用彩色筆平塗的溫馴,偶爾看得見的筆觸形成畫面突兀的肌理,那是整張畫面透露出來人性的溫度,是藝術家性格下的反叛精神,是可樂王在遵循社會規範下想做的自己。回到那玩偶頭頂的大花,可樂王說這是他覺得台灣人很喜歡將一些誇張的物件穿戴於身上以彰顯自己的存在,例如頭上的紅花、大又假的項鍊、衣服上花下又花的亂搭哲學,可樂王十足欣賞台灣人的性格。 而吳天章也與可樂王有著相同對台灣的特色認同,他對於台灣一些看似俗艷的色彩妝扮加入畫作中,保有著台灣人的特色,他認為早期台灣的一些照相或是看板畫中都帶著那種假假的味道,但是種味道卻又有那麼點意思,他因此得靈感而創作屬於台灣的本色。 記錄者_利巧 [1]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995108/IssueID/20101128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