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1/12 00:08:39瀏覽2274|回應1|推薦23 | |
韶雲原本是姊妹群中公認的活躍份子,不管辦什麼活動,包括戶外飛盤、露營; 室內看展或讀書會,都能看見韶雲的身影。 看韶雲的朋友圈,大家都覺得韶雲的生活很豐富,永遠都有新鮮事物。 但近一個月,大家發現韶雲的朋友圈變了,韶雲鮮少分享活動照片,而是開始發些與愛情與生活有關的圖片,並配有長吁短嘆的詩句。 有時那些抒發情感的語句是韶雲自己的內心話,好像她有滿懷的惆悵。 經韶雲身邊的朋友分享,大家才知道韶雲戀愛了,但這場戀愛並不是很順利,對方對韶雲若即若離,偏偏韶雲很喜歡這位男孩子,那份思念之情,以及希望對方知曉的想法就通過朋友,間接覓得一個被對方看見的機會。 又過了一個多月,大家發現韶雲的朋友圈沉寂下來,原本那些情感豐富的詩句沒了,緊接著是兩三天出現的小短文,這些短文多跟生活態度、人生哲學有關,談的是「人生重要為何?」 、「論愛情」等。 大家對於韶雲一連串的變化,感覺韶雲因為戀愛而成為多愁善感的詩人,又因為失戀而對愛情有所反思,成了一位哲學家。 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你身邊也有一位韶雲嗎? 或者,你跟韶雲一樣,正因為愛情而變成詩人,或因為一段感情的結束而像一位熱愛沉思的哲學家呢? §詩與情慾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談到,人的靈魂有三種內在本質,第一種是情慾,一種是理性,還有一種是意志。 柏拉圖用阿波羅駕駛由兩匹馬拉的馬車來比喻靈魂三分的特質,一匹馬是情慾,另一匹是理性,而駕駛馬車的是意志。 這意味著人雖然是理性的動物,但人並不是只有理性,也並不總是聽從理性來行事。 當人沉浸在愛情中,他的意志更多受到情慾的左右,意志薄弱,這時這輛馬車往往呈現出某種不理性的、失控的狀態。 但這並非就是一種不好的、負面的狀態,因為若無情慾的力量,人就不可能互相結合,感受到愛戀的喜悅,繁衍後代。 更何況,情慾的動力使人擁有創造力,能打破固有的理性思維,進入對於情愛、慾望等抽象感受與相關概念的思維活動。 詩歌是抒情的,如陸機在〈文賦〉寫道:「詩緣情而綺靡」,又好比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篇》中的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 詩歌是詩人灌注情感所生的產物,在於那些感受強烈,卻又無比抽象,沒辦法用具體客觀的事物加以表達。 就像我們去問:「愛是什麼?」 ,我們很難有一個答案,因為我們可以拿出一本描寫愛的書,用墨水寫下愛這個字,但我們沒辦法捧出愛。 這使得愛在其中的人深受其苦,他看不見、摸不著,卻又深深的被愛的感受給包圍。 心理學家普魯齊克(R. Plutchik)認為人類有八大原型情緒:害怕(fear)、生氣(anger)、 歡樂(joy)、悲傷(sadness)、接納(acceptance)討厭(disgust)、期待(expectancy) 和驚訝(surprise)。 上述情緒都需要抒發,因此用詩歌來表達愛的相關感受,使人得以在與愛相關的情緒中存活下來。 每個愛中人需要表達,需要通過這種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方式,讓愛變成好似可以捉摸的、具體化的對象,通過類似的表達釋放情感,好讓自己安心一些。 某個角度來說,因愛催生的創作欲就像一場敘事治療。 §詩與哲思談到哲學思維,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在《哲學思維學堂》談到,哲學思維強調人們把經驗的、理性的思維推演到極限,好使一切真理的根源與全貌顯現出來,包括那些我們尚無法解答的問題,通過這個追求,一個人不只是獲得合理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從中瞭解自己,以及形成自己的本質,也包括生命的意義。 所以哲學就是在教一個人如何合宜的聽從理性與情慾的聲音,然後運用意志進行決斷。 當我們沉浸在愛中,我們不由自主得聽從情慾的聲音。 但當愛幻滅了,關係結束了,我們就需要為這一切帶來的傷痛進行治療。 這時,我們會試圖從傷痛中逐漸走出來,對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進行檢視,這是一種反思的歷程。 反思是療癒失戀的絕佳方式,是意志聽從理性的表現,也是一個人逐漸走出情慾的呼喊,回歸理性的徵兆。 更進一步說,這段從狂熱到冷靜、從幻滅到接受現實的過程通常會歷經幾個反思階段: 第一、改變對方想法 這時愛中人還沒接受關係瀕臨破裂的現實,希望思考出一個改變對方想法的方法,對關係的好壞判斷來自方法的問題、事情的問題,而不是人的問題。 第二、表達自我感受 當愛中人面對外在關係失去改變的可能,引發種種內在種種感受,通過反思不斷輸出,這時人的想法是混亂的、發散的,因為意識到無力改變對方而失落,只能藉由大量釋放內在感受。 第三、轉變自我認知 愛中人真正開始接受關係生變,自身無法扭轉關係的現實。 他試圖改變自己對關係的看法,包括對對方的看法。 這時可能會有憎惡、憤怒、埋怨等情緒,自我認知的轉變也包括對於愛的觀念轉變。 一個原本相信「愛就是一生一世」的人,可能會說:「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第四、增進個人資源 以前一段感情的痛苦經驗為參考和教訓,個人開始重新認識自我,主要心力放在發展優勢、改善劣勢。 這時對下一段感情、下一個戀人也有了新的想像和期望。 第五、拓展認知體系 前一段感情的傷痛日漸遠去,對於自我、對於愛的探索還在繼續。 人們會通過閱讀相關書籍、文章,或藉由心理諮詢、靈修等方式繼續探索,這個探索也包括新的戀愛,藉此產生新的經驗,進而重新展開下一輪的迴圈。 §結語:戀人既是詩人,也是哲學家愛情,一部分只能如詩一般進行抽象表達,但還有一部分則是屬於哲學反思的範疇。 反思使我們和愛情保持一個距離,讓我們對愛與關係有著更加客觀的思考,看清愛中的自我。 但這種狀態往往來自於我們不在愛的漩渦之中,方能保持一個易於觀察與反思的場所。 但如果我們想要好好感受愛的幸福與喜悅,我們就得接受情慾帶來的內在衝突、糾結與傷痛的可能性。 這是愛的可能性,也是人生變得更豐富的基石。 我們每個人既是詩人,也是哲學家,正如我們既能投身於愛,亦能藉由愛的經驗有所反思,進而使我們因愛而成長,又因成長而知曉愛的真諦,懂得去愛。 作者:高浩容。 哲學博士,前臺灣哲學咨商學會監事。 著有《心靈馴獸師》、《小腦袋裝的大哲學》等著作。 |
|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